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自己多年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时不应粗暴简单、喝斥恶语,而应采取和风细雨、谆谆诱导的方式、方法,即批评也可以悦耳动听。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不但要讲究方式方法,更要注重语言技巧,批评语言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批评语言不当,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往往还会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刚性批评方式比较容易激起抵触甚至对立情绪,而温婉型劝诫往往可以四两拨千斤,在不破坏气氛不伤害感情的背景下转化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关键词:批评 教育 方式 方法 效果
批评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与"人不怕表扬"正相反,"批评不讨人喜欢"。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听人批评是难堪的事。班主任批评学生主观上希望通过批评促进他们克服和改正错误的思想行为。的确,批评含有品评、判断、指出好坏,其积极作用应该可以激励人、鞭策人、教导人。然而,我们说出来的话,说话的方式往往与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更应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底流出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班主任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成效,又要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心灵的变化与成长。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不但要讲究方式方法,更要注重语言技巧,批评语言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批评语言不当,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往往还会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刚性批评方式比较容易激起抵触甚至对立情绪,而温婉型劝诫往往可以四两拨千斤,在不破坏气氛不伤害感情的背景下转化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一
金秋十月校园的一角,桂花次递开放香气溢人。作为班主任的我走进教室,发现几个同学的桌子上放着装满水的瓶子,里面插了两三技桂花。我什么也没说。放学铃响过,我走进教室笑着问:“同学们,放学后你们要去哪里呀?”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回家。”我接着问:“你们都回家了,那它们怎么办?”我边说边指着瓶中的桂花。孩子们看过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神色开始凝重起来:“它们也有自己的家,就是桂花树,可是,它们再也不能回去了。它们可不可怜?”学生们大声说:“可怜。”而那几个摘花的孩子则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这个班上再也没有人偷摘校园里的花了。
一个童话般的述说,一次善意的规劝。如轻风拂柳,似闲照水,那么自然,又那么有力。
二
阿谋是一个爱好体育的男孩,尤其喜欢打篮球。一天下午,他居然逃课去打篮球。“回来了,打赢了吗?”看着抱篮球的阿谋,守候多时的我微笑地问他。他自知理亏忐忑不安地回答:“输了”我语重心长的说:“其实我也很喜欢篮球这项运动,你喜欢科比还是篮扳王罗德曼啊?”
阿谋没想到我会和他聊篮球。心情轻松了许多:“当然是科比了!罗德曼只是一介莽夫,打球不动脑子,科比才是把身体和智慧结合起来的篮球之王!”
“你明白这一点就太好了。你如果只打篮球不学知识,不就变成罗德曼那样的莽夫了吗?面对未来,没有足够的知识怎么行呢?相对于篮球,功课更加重要,你说是不是啊?”
爱好体育运动,本是一件好事情,阿谋错在不该违反纪律,为了打球而逃课。我巧妙地投其所好,转移话题,为其树立了应该学习的榜样。温和的语言代替了疾言厉色,使学生觉得既不失面子又心服口服,达到了劝其改过的目的。
三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接触、了解、获得社会信息宽广。初中生早恋现象极其普遍。我班学生陆锋同学有早恋的倾向,作为班主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沉思和精心安排后,我将他叫到家中,拿出一个青苹果递给他,他莫名其妙地接过苹果,不知我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在我的催促下,他拿起苹果咬了一口,我笑着问他:“味道怎样啊?”“又酸又涩”“你再来尝一下这个。”我递给他一个又红又大有苹果。“这个又香又甜,比刚才那个好吃多了。”陆锋边吃边说。
“为什么呀?”我故意问他。
“青苹果还没成熟,自然又酸又涩;红苹果熟透了,所以又香又甜。”
“对了,中学生过早陷于儿女私情,就像提前品尝没有成熟的青苹果一样,只能尝到又酸又涩的滋味,而要想吃到香甜可口的苹果,就需要耐心地等到它成熟的时候,你说是对吗?”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没有严厉地直接批评,
陆锋终于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我委婉的批评,并红着脸说:“我会处理好这件事,您放心吧!”
以柔克刚便有了水滴石穿之说。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没有严厉地直接批评,
让学生在轻声细语和融洽的气氛中得到引导、启发和教育。古人曾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良训。从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来看,在教育教学中针对中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和问题,应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思想教育、引导中何不做到“良药何必苦口,忠言怎要逆耳”。说到底,批评不只是一项口头工程,它更是一种心灵创造。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懂得撷取最美丽的词句在原创的标牌上书写最动听的天籁之音,引领那些一时迷失方向的心灵走向回归,“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最终“治病救人”。
总之,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批评也正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途径。批评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应注意场合,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才能真正知错、认错、改错。
关键词:批评 教育 方式 方法 效果
批评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与"人不怕表扬"正相反,"批评不讨人喜欢"。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听人批评是难堪的事。班主任批评学生主观上希望通过批评促进他们克服和改正错误的思想行为。的确,批评含有品评、判断、指出好坏,其积极作用应该可以激励人、鞭策人、教导人。然而,我们说出来的话,说话的方式往往与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更应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底流出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班主任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成效,又要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心灵的变化与成长。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不但要讲究方式方法,更要注重语言技巧,批评语言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批评语言不当,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往往还会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刚性批评方式比较容易激起抵触甚至对立情绪,而温婉型劝诫往往可以四两拨千斤,在不破坏气氛不伤害感情的背景下转化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一
金秋十月校园的一角,桂花次递开放香气溢人。作为班主任的我走进教室,发现几个同学的桌子上放着装满水的瓶子,里面插了两三技桂花。我什么也没说。放学铃响过,我走进教室笑着问:“同学们,放学后你们要去哪里呀?”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回家。”我接着问:“你们都回家了,那它们怎么办?”我边说边指着瓶中的桂花。孩子们看过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神色开始凝重起来:“它们也有自己的家,就是桂花树,可是,它们再也不能回去了。它们可不可怜?”学生们大声说:“可怜。”而那几个摘花的孩子则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这个班上再也没有人偷摘校园里的花了。
一个童话般的述说,一次善意的规劝。如轻风拂柳,似闲照水,那么自然,又那么有力。
二
阿谋是一个爱好体育的男孩,尤其喜欢打篮球。一天下午,他居然逃课去打篮球。“回来了,打赢了吗?”看着抱篮球的阿谋,守候多时的我微笑地问他。他自知理亏忐忑不安地回答:“输了”我语重心长的说:“其实我也很喜欢篮球这项运动,你喜欢科比还是篮扳王罗德曼啊?”
阿谋没想到我会和他聊篮球。心情轻松了许多:“当然是科比了!罗德曼只是一介莽夫,打球不动脑子,科比才是把身体和智慧结合起来的篮球之王!”
“你明白这一点就太好了。你如果只打篮球不学知识,不就变成罗德曼那样的莽夫了吗?面对未来,没有足够的知识怎么行呢?相对于篮球,功课更加重要,你说是不是啊?”
爱好体育运动,本是一件好事情,阿谋错在不该违反纪律,为了打球而逃课。我巧妙地投其所好,转移话题,为其树立了应该学习的榜样。温和的语言代替了疾言厉色,使学生觉得既不失面子又心服口服,达到了劝其改过的目的。
三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接触、了解、获得社会信息宽广。初中生早恋现象极其普遍。我班学生陆锋同学有早恋的倾向,作为班主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沉思和精心安排后,我将他叫到家中,拿出一个青苹果递给他,他莫名其妙地接过苹果,不知我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在我的催促下,他拿起苹果咬了一口,我笑着问他:“味道怎样啊?”“又酸又涩”“你再来尝一下这个。”我递给他一个又红又大有苹果。“这个又香又甜,比刚才那个好吃多了。”陆锋边吃边说。
“为什么呀?”我故意问他。
“青苹果还没成熟,自然又酸又涩;红苹果熟透了,所以又香又甜。”
“对了,中学生过早陷于儿女私情,就像提前品尝没有成熟的青苹果一样,只能尝到又酸又涩的滋味,而要想吃到香甜可口的苹果,就需要耐心地等到它成熟的时候,你说是对吗?”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没有严厉地直接批评,
陆锋终于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我委婉的批评,并红着脸说:“我会处理好这件事,您放心吧!”
以柔克刚便有了水滴石穿之说。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没有严厉地直接批评,
让学生在轻声细语和融洽的气氛中得到引导、启发和教育。古人曾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良训。从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来看,在教育教学中针对中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和问题,应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思想教育、引导中何不做到“良药何必苦口,忠言怎要逆耳”。说到底,批评不只是一项口头工程,它更是一种心灵创造。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懂得撷取最美丽的词句在原创的标牌上书写最动听的天籁之音,引领那些一时迷失方向的心灵走向回归,“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最终“治病救人”。
总之,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批评也正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途径。批评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应注意场合,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才能真正知错、认错、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