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love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作为一种行政救济途径的行政复议制度因缺乏足够的公信力而备受诟病,无法有效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充分的救济。行政复议体制不合理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行政复议与其他行政救济途径的比较,以及对我国现阶段部分地区试行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当从独立性与中立性两个方面对行政复议体制进行改造,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应有作用。
  〔关键词〕行政复议体制;行政复议委员会;独立性;中立性
  中图分类号:D6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2)06-0088-0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颁布10余年来,我国的行政复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行政复议体制不合理、行政复议范围过窄等,这直接造成了行政复议制度公信力的缺失,严重制约了行政复议作用的发挥,甚至在当下出现了“大信访,中诉讼,小复议”的怪相,人们宁肯四处奔波上访,也不愿意递交一份行政复议申请。面对这种困境,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学者都给予行政复议以高度关注,试图通过各种努力使行政复议摆脱当前面临的尴尬局面。2008年9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在部分省、直辖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法[2008]71号,以下简称《通知》),确定了以北京、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等8省市为试点单位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期望从行政复议体制入手来解决我国行政复议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试以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为基点,探讨我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行政复议的价值定位决定了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方向
  在以往探讨行政复议的论述中,学者们往往是以对行政复议性质定位的探讨作为开端,以此展开对行政复议制度的批判与制度重构。学界对于行政复议的性质颇有争论,提出了“行政说”、“行政司法说”和“司法说”等观点。近年来,关于行政复议司法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行政复议司法化似乎成为主流。笔者认为,对于一种制度的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而不是争议其性质。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在其撰写的《道德哲学家和道德生活》的论文中论证得出“善的本质就是满足需求”。美国社会法学的创始人罗斯科·庞德深受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他在《法律哲学导论》中提出了自己对法律的基本看法,指出“为了理解当下的法律,我满足于这样一幅图景,即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1]故而,与其争论行政复议的性质,不如首先澄清行政复议所应当承载的功能,由功能出发,探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方向。从我国现阶段看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解决行政纠纷、获得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是信访、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三种途径。关于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可以从行政复议与信访以及行政诉讼的比较中得出。
  首先,就各个制度的目的来看,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有着基本相同的目的,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但是信访制度的目的与此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信访制度设计目的就是要“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信访制度要发挥“耳朵”的作用,使党和政府能够倾听民声,获取民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沟通。其次,三者的制度安排不同。作为起“耳朵”作用的信访,其制度设计并非是关注于如何通过信访本身来对合法权益受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救济,而是通过信访,在使党和政府知晓信访事项的同时,通过接受信访机关告知信访人或者转送信访事项,运用现有的其他救济方式,来使信访人获得救济。可以说,信访本身并非一种真正的救济途径,而只是一种寻找救济途径的手段,如果说信访发挥了救济信访人合法权益的作用,那么这种作用的发挥也是依托现有的行政复议、诉讼等等救济手段而完成的。与信访的制度安排相比,行政复议无疑是一种专业化的救济手段。行政复议以法律的方式制定发布,比《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位阶更高,制定与施行更为严格;作为一种专门的救济手段,行政复议可以对受到复议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审查,直接做出维持、限期履行、撤销和变更等复议决定,对复议申请人与被复议的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行政复议的制度安排更加体现出行政复议作为一种专门化的救济制度,程序性更为严格、规范,救济手段更为有效、可靠,可操作性更强。行政诉讼是运用司法的力量来实现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更加强调程序正义,而对程序正义的追求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诉讼成本的增加,诉讼效率的降低;主持行政诉讼的是法官,他们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但往往缺乏行政管理的经验,面对一些涉及专业性很强的行政领域的诉讼会显得无能为力。行政复议则具有更强的灵活性,程序设计更为简便,解决争议的效率更高;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本身属于行政系统,在解决行政争议时具有天然的知识优势与管理经验,能够对争议问题的是非做出更好的判断;同时,这种在行政系统内部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易让行政机关接受,不仅有利于复议裁决的执行,而且能够促使行政机关反思自己的行为,促进其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能。
  综上可以看出,行政复议的这种价值定位就决定了行政复议存在的必要性,进一步说,行政复议的存在不是对其他救济方式的模仿,而是要通过制度设计赋予行政复议弥补其他救济方式不足的角色,从整体上促进我国救济方式的完善,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全面、多元及有效的救济途径。行政复议的体制对行政复议的功能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反观我国现行的行政复议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行政复议机构设置不合理,复议机构由复议机关的法制部门担任,没有独立的地位,在办公条件、人事安排和工资福利等等方面受到极大牵制,严重缺乏独立性,行政复议的中立性得不到保证。其次是人员设置上缺少专业化视角,对分管复议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几乎没有要求,直接导致了复议质量不高。随着行政复议这一救济途径越来越不被认可,行政复议机构的工作也越来越不受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地方各级政府对行政复议机构的存在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复议机构更加没有了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保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已经严重制约了行政复议作用的发挥。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于行政复议体制的改革,必须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行政复议的本来价值和功能,既要保证行政复议作为一个专门化的救济途径,又要在保证其独立性、中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行政复议的效率优势与专业优势。2008年国务院下发《通知》,在全国推开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试点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待于完善之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2011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操控性生产成本、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及操控性酌量费用,从而能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反向购买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企业并购重组形式,一直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保持持续趋同,随着我国合并准则体系的日益完善,反向购买已进入一个高潮期,但仍存在种种不规范之处。本文通过对沙钢股份借壳高新张铜的案例进行分析,将实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类比,最终推理演绎出对这些反向购买热点会计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合并;反向购买;权益性交易  中图分类号:F271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大连市科技孵化器微观样本为基础,借助于DEA效率分析工具,实证测度和分析了大连市科技孵化器的效率水平及差异化的原因。结论表明,当前我国不同类型科技孵化器中,高校主导与专有型科技孵化器的效率表现最佳,远远高于政府与企业主导模式,而政府与民营主导型孵化器,其隐形与经济性价值偏好明显,但却普遍表现出较差的技术促进效应。  〔关键词〕科技孵化器;绩效差异;效率决定;DEA  中图分类号:F2
期刊
〔摘要〕本文使用2008年辽宁省统计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与健康”调查数据,考察“新农合”与医疗服务利用的关系及其对医疗服务利用平等性的贡献。本文认为收入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农民是否发生医疗支出的关键因素,但是否拥有“新农合”与医疗支出发生没有必然联系。而一旦发生医疗支出,“新农合”还是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尤其是促进了健康状况不佳者的医疗服务利用。值得关注的是,“新农合”正在改善医疗服务利用的不平等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四家上市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所披露的数据,从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中国保险业近年来发生的新变化。分析表明,从保险业务来看,寿险和产险发展速度发生了大逆转,寿险业务增长速度放缓,调整产品结构回归保障本源是中国寿险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产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长迅猛,机动车辆险仍然是拉动产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产险业务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及综合成本
期刊
〔摘要〕因为涉及多个产权独立的经济实体,组织间IT治理过程非常复杂,也很难取得好的绩效。而对组织间IT治理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组织间IT治理的成功。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Delphi方法识别出组织间IT治理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假设进行了验证,有五个关键影响因素通过了验证,分别是组织间IT治理责任、组织间IT治理结构、组织间IT治理机制、关系治
期刊
〔摘要〕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意味着该种货币的内外部需求都将发生变化,其汇率可能出现一个升值过程。本文结合货币替代模型和资产组合收益率平价模型,建立了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主要考察经济基本面因素、不同的可替代资产、套利成本以及风险因素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失调程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基本处在均衡水平,不存在明显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2009年沪深交易所中采掘业、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等4个行业的47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公司治理、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了特定公司治理特征对公司研发政策的影响,并将公司治理、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有机联系起来。研究发现,董事长、总经理和大股东的科技背景对公司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之
期刊
〔摘要〕本文以考虑了虚拟经济因素的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考察了实际经济增长、虚拟经济、货币供应量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静态回归分析发现,以实际股票债券加成成交额(GPZQCJE)表示的虚拟经济变量对CPI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金融市场资金回流到实体经济是导致通货膨胀(以CPI衡量)的主要原因。应用动态VAR模型研究发现,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和实际股票债券加成成交额是影响CPI的决定因素,短期内(10
期刊
〔摘 要〕理论内在逻辑自洽性是评价一个理论成熟与否的标准之一,而这正是组织变革理论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本文使用严谨的学理分析,发展出可以满足理论内在逻辑自洽性标准的组织变革理论,且通过逐渐放松假设,在组织变革理论中引入企业家和组织学习能力两个重要变量。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家领导企业进行不同类型的组织变革,熊彼特式的创新型企业家进行的是超前组织变革,而柯斯纳、卡森和莱宾斯坦式的模仿型企业家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