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践履的优良传统,也一向重视道德评判,而忠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先人最常使用的重要尺度和标准之一。孔子开了把忠作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重要标准和尺度的先河。迄于战国,忠则流芳百代、不忠则生不如死似已成为士庶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秦汉以降,直至明清,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忠始终都是臧否人物、裁断是非的重要道德标尺。特别是晋以后,根据忠德方面的表现对人作出品行优劣的评判,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而推崇忠德、旌表忠臣,更为历代士庶所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