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与进路

来源 :学习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当前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经营角度来看,锚定需求是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面对数字经济浪潮、更加复杂的营销环境以及广告主对广告效用的新要求,后疫情时代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进路在遵循基本逻辑的前提下,应着重满足广告主对广告“效率”和“效果”的需求,即释放广告主对数字广告的需求,共创接触点价值生态圈以提升广告效率,形塑“科学+艺术”的智能广告.
其他文献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也是上古史和早期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甲骨文发现120年来,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甲骨材料中有若干关于四方名和四方风名的记载,与传世文献可互相参证,对商代史研究有重大意义.rn运用地下材料印证纸上材料古已有之,宋代和清代学者用金石资料考证古史所获颇多.王国维在既有传统的基础上综合近代西方的科学方法,发展出了“二重证据法”,核心理念即运用出土史料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包括用出土史料(出土文献、古器物等)印证传世文献的部分实录性、用传世文献阐明出土史料的内容两个方面,对古
期刊
周代宗法制度是周初创立的重要政治制度.高婧聪《宗法制度与周代国家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围绕宗法制度一些重要的基本问题及其对周代国家结构建构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rn第一,该书从纵向、横向两方面论析周代宗法制的起源、发展,专论宗法制中各个层面的现象.第三、第四章从“大历史观”角度具体论析宗法制度发展历程:历论新石器时代晚期、殷商、周初这几个阶段宗法制逐步发展的历史,周以武王克商、周公东征等事件为契机,使宗法血缘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成为国家结构
期刊
一、求学名家,矢志探研rn问:李先生您好!您先后在杭州大学、北京大学求学,曾亲炙徐规、邓广铭等史学名家的教诲,这段求学经历对您后来的学术生涯产生了哪些影响,请您简单谈谈.rn答:我1959年考上杭州大学历史系,报考历史专业,纯粹是因为喜欢.那时候也没有投身学术的“野心”,就想着既然学了历史就好好钻研,为将来当一名中学老师做好准备,毕竟当时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去了中学当老师.上大学后,我尽可能地多读书.你看大学图书馆有那么多书,这在中学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就整天泡在学校的图书馆中.我考上大学的时候成绩就很好,是
期刊
2020年10月10-11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暨“历史视野下的灾害文化与灾害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7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由于刊物的宗旨要求,本文侧重介绍与中国古代史研究有关的内容.
期刊
2021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令香港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氛围发生深刻而有益的变化.rn由香港各界人士及团体组成的“撑全国人大决定 完善选举制度”连线成立.各个政团、团体在香港各区摆设街站,发起线上线下签名行动,力撑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许多香港市民纷纷表示全国人大的决定扫清了障碍,让香港人能够自豪地说出爱国,以爱国为光荣.同时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中央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本期“直通台港澳侨”栏目刊发《爱国,始终是香港的底色》,对此进行了充分地报道
期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以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等为代表的重要成果出版,奠定了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在中国历史相关的各个学科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历史地理学在取得诸多重大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导致学科影响力不断下降.各个学科的综合发展及交叉学科的涌现,也使得历史地理学科逐渐被边缘化.在当前亟待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大背景下,历史地理学应该重新出发,认识清楚自身的问题,从而建立起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核心话语体系.马克思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语言进行过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关于语言的实践属性、阶级属性、话语功能的比较系统的语言观,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南、价值引领和方法论指导.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的主动权,建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2021年1月14日,著名历史学家蔡美彪先生于北京仙逝.为缅怀先生的卓越成就、追思先生的崇高品格、弘扬先生的学术精神,南开大学、中国元史研究会、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蔡美彪先生追思会”,于4月17日在天津召开.会议采用“线下+线上模式”,蔡先生的友朋、后学及亲属等30余人出席.与会学者深切追忆与蔡先生的交往,围绕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治学特色与方法、为人处世与精神品格,高度评价了先生的道德文章.兹综述如下.
期刊
2021年5月29日,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逝世40周年.宋庆龄被誉为“20世纪最受人爱戴、最能鼓舞人们前进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建设》(现《今日中国》前身)的创刊人.在她漫长的一生中,始终以造福国家、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己任;始终把中国的进步事业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进步事业联系在一起.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回顾宋庆龄漫长而光辉的一生,我们看到宋庆龄为中国和世界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已经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并传承至今.本期“特别报道”栏目刊发《“国之瑰宝”宋庆龄》
期刊
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首次重大的改革.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们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列宁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初步反思,其思想发生了一次新的伟大飞跃.深入探讨列宁观念变革和理论创新的转化过程,总结和消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深化当今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