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鱼是一种马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h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到日本的时候,曾买过一个杯子,上面烧制的汉字都是各种鱼的名字,比如鯵,鲷,鲇,鲭,鰤,鲆,鮭等等,竟有几十种,看得我目瞪口呆。说实话,这些汉字的大部分在《新华字典》里可以找到,但我这个中国人大多念不出来。
  那么,是不是日本人找了一些字典上的怪字给大家猎奇呢?不是这样,大多数日本人能够很好地读出这些字,甚至还能够津津乐道每一个字代表的鱼是什么样儿的,怎样做好吃。最后还是一个日语老师给了解释:“日本人自古以来是吃鱼的民族,日本料理里有一半的菜和鱼介类有关,当然会很关心鱼的品种了。我想,中国一定不像我们这样有很多常用的带‘鱼’的汉字吧。”
  当时虽然随声附和,但心里觉得这话似乎不太对,只是想不到哪里有问题。
  直到下一次回北京,走在市场门口,看到卖胖头鱼的摊子,才恍然大悟。胖头鱼,正式的名字,叫做“鳙”。
  中国的汉字里不是缺少带“鱼”的常用字,只是和日本所用的不一样而已。比如鲢、鲫、鲥、鳙这类淡水鱼的名字,在中国很常见,而日本人看了,多半不知所云。
  日本人吃鱼不少,但或许因为住在海边,有足够的海鱼吃,所以除了鲤鱼以外,很少吃淡水鱼,而中国人吃淡水鱼很多,内陆的人却不常吃海鱼。所以,双方使用的汉字中,虽然与鱼有关的字都很多,却不一样。这大概就是海岛国家与大陆国家的不同吧。
  有趣的是,那天见到一个北京大学的教授,说起日本的鱼好吃,这位教授笑着说:“其实,在古代中国,鱼还有一个意思,是一种马的名字。”
  咦,这个说法倒是新鲜。我半信半疑。
  教授找来一本将近两千年前,汉朝人许慎编的书《说文解字》,翻开一页给我看。只见上面写道:“马一目白曰(马+閒),二目白曰魚。”解释成现代汉语就是:“一只眼睛周围是白毛的马,被称作(马+閒),两只眼睛周围是白毛的马,被称作鱼。”
  “这样的话,如果古代中国有人说自己家有一群鱼,难道表示家里养着一群两眼周围是白毛的马?”看完书,我有些吃惊地问教授。
  “可以这样解释。”教授说。
  好啊,以后可以把这作为一件趣事讲给朋友听了。但是,仔细一看,我又烦恼起来——那个“马一目白曰 (马+閒)”的“(马+閒)”字,我不知道该怎么念,给别人讲这件事的时候,念错了要让人笑话的。
  连忙请教教授。教授说你不要担心。要知道,当时中国人形容马的字,足有将近一百种,比如前腿都是白色的马,叫騱,黄白杂毛的,叫駓,尾巴根白的,叫騴,整个尾巴毛白的,叫駺,但你不需要琢磨这些字怎么念,今天已经没有人用这些字了。
  一个马,古代中国人为什么把它的品种弄得这样麻烦呢?
  教授说你看这就是中国与日本不同的地方了。中国是大陆国家,对于鱼的品种不会像日本那样讲究,我年轻的时候,市场上卖的鱼统统拿来红烧,从来不琢磨它的品种。但是,作为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出门要靠马,打仗要靠马,甚至有时候食物和饮料也来自于马,对于马当然要重视,比日本人对于鱼还要重视。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这样多形容不同种类马匹的字。今天马不那么重要了,很多字也就被忘掉了。
  至于那个时代尾巴根白和整个尾巴白的马有什么区别嘛,教授说,都是凌志,600SL和IS有什么区别吗?一个日本首相用的,一个我们家用的……
  原来古代中国的马相当于今天的轿车啊,难怪这么讲究!
  (张海燕摘自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某日,一位古董商到我家里做客,我便尽出所藏,请他鉴赏评价。   我拿出的第一件东西,是块田黄印石,长约四寸。   “这值不了什么钱!”古董商说,“因为上段有裂纹,下半截有杂质,只有中间一小块完美。”   “我当年是以高价买的!”我大吃一惊。   “你听我说完。”古董商笑着说,“你如果把上下两截锯掉,只留中段,价钱就倍于此了。”   接着他展开我收藏的一幅古画:“是名家手笔,可惜右边破损了一块,修补
期刊
2010年3月14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常引用一些古代诗词或典故,说明一些问题,显示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    (一)“行百里者半九十”  在记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释义
期刊
芝加哥一家初中的学生正在上《世界七大奇迹》一课。在该课结束时,老师让学生们列出他们认为的世界七大奇迹。尽管有一些分歧,但归纳起来是以下七大奇迹:  1.埃及大金字塔  2.印度的泰姬陵  3.亚利桑那州大峡谷  4.巴拿马运河  5.帝国大厦  6.圣彼得大教堂  7.中国万里长城  老师在收集学生们的作业时,注意到有一位学生,一位安静的女孩子,她还没有交她的作业。所以老师就问那个女孩子是否遇到麻
期刊
我曾在餐会上遇到一位自称是“时尚达人”的女子。她自称只用名牌,而她所谓的名牌,还非得要在欧洲本地制作不可。  “我买名牌还可以赚钱。”她说。  这句话让我有些疑惑。现在世界各地的名牌价格差不了太多,除非不须支付机票费用,进口名牌水货已经没什么赚头。  “这三年来,光是我把名牌的防尘袋和纸袋拿到网上拍卖,至少就赚了三万元。”她说虽然买名牌时防尘袋和纸袋是附赠的,但我屈指一算,要将一到三百元不等的袋子
期刊
在一个又闷又热的天气里,两个工人正在烈日下挖一条深沟,他们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其中一个工人对另外一个工人说:“为什么我们要站在这里挖沟而我们的老板却可以悠闲地站在树下乘凉呢?”  “我不知道。”另一个工人回答。  “我要去问问他。”第一个工人说。  于是他爬出深沟,径直朝老板走去。  “为什么我们在烈日下挖沟,而你却站在树阴下呢?”他问老板。  “智慧。”老板微笑着回答。  “智慧,是什么呢?
期刊
亚德勒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驰名世界心理学界:“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伤害人越深,他一生中的困难也最多。人类的失败大都出于这种人。”  最确切地从反面印证了这个观点的人,是美国最受爱戴的总统罗斯福。在美国,不仅仅是广大民众,就是白宫的仆人们,也从内心里喜爱他。他的黑人男仆奥默森写过一本书《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详尽描述了他们这些仆人是如何爱戴总统的秘闻。  在奥默森的书中,他写到
期刊
“邂逅”一词意指偶然的、不期而至的相遇,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听上去文绉绉的,充满诗情画意。其实,这个词是从诗歌中来的,而且出自古老的郑国(都城在今新郑市)。   春秋时的郑国地处风光旖旎的溱洧流域,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文化繁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优越自然环境的滋养和传统地域文化的熏陶,这里民风淳朴,观念开放,不分老幼,大家都喜欢唱民歌。人们经过整理,把这些歌曲编入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由
期刊
去一个朋友家,看她在喝一种叫决明子的茶。  茶包装在精美的小袋子里,上面写着,可以减肥,明目,清热,润肠,降压。朋友饶有兴趣地说起儿时常常看爸爸饮用这种茶,并不知道是为了降压。但这种从药店里取来,煎炒而成的茶,却是因了其微凉微苦的香气,而在她的童年之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她记得那时常常牵着爸爸的手,行走在夜晚城市安静的马路上,坐两站公交去药店取决明子。  她记得公交车上,一年到头都穿中山装的司机师傅
期刊
春秋末期的鲁国有个叫阳货的人,是乱臣家的乱臣。大家都讨厌他,有一个人尤其讨厌他,连看他一眼都不愿看。可是,阳货很崇拜这个人,就想向这个人请教点事情。于是,阳货就设法去给这个人送礼。按照当时的规矩,收了人家的礼要还礼的。但是,这个人又不想看见阳货。怎么办?于是,他选择了一个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还礼。既不失礼,又不见人。  这个人就是圣人孔子。  什么是圣人?圣人也是常人,而且是常人的常人。圣人每天推开
期刊
第一次见到史莫奇的时候,它正在大火中。那时我和我的三个孩子到小镇外的垃圾场去倒垃圾。当我们靠近垃圾坑时,我们听见旁边浓烟滚滚的砾石堆里传来一声声猫的惨叫。  突然,一只被铁丝捆住的、正在燃烧的巨大的硬板纸箱爆炸了。爆炸声夹着尖利的猫叫,我们看见一只小猫火箭般“嗖”地窜向空中,然后“叭”地落在已经烧成灰烬的垃圾坑里。  “妈咪,救救它!”3岁的杰米喊道,她和6岁的贝基探头看着还在冒烟的垃圾坑。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