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科学发展观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从终身教育的涵义入手,对终身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提出了我国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终身教育体系 建构
  [作者简介]白剑波(1965- ),男,河南辉县人,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河南 新乡 453003)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03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论述中,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部分明确提出,这无疑对我国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无论是科学发展理念的实现还是和谐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与保证。而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教育,特别是离不开人的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对我国提升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变、促进国人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尚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加大力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全面统筹,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最早阐释终身教育思想的是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处处长、后任终身教育局局长的法国成人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他在1965年向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提交的提案中说:“数百年来,社会把人的一生机械地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前半生的时间用来积累知识,后半生一劳永逸地使用知识,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他认为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应建立一个新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应当使教育从纵的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连结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1972年5月,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应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果,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的发展方向’”,本报告和1970年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入门》成为终身教育思想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它标志着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并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的革命性的变革”,被认为“可以与哥白尼的日心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此后终身教育为各国政府和教育者及受教育者所接受,成为20世纪最显著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理想之一。
  
  二、终身教育的特点
  
  终身教育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它首先是指一种思想体系和一种大的教育观念,跨越了时空,贯穿于一个人发展的一生,并覆盖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全部;其次,终身教育是指一种开放性的、社会性的全面教育,不局限于各种学校教育,而是与各种学校教育结合一起,形成一个不断伸延的开放性体系;第三,终身教育具有超越性和未来性,它超越了以往传统教育的观念,从未来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角度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第四,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与纲领相吻合。基于以上所述,我们认为终身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放性。传统教育模式多呈现出阶段性和封闭性,终身教育则与传统教育有着不同的、开放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终身教育要求教育体系开放,即教育对象开放,面向全体公民,开发人力资源,这种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成人教育,还包括各种就业培训形式;机会开放,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应有受教育的机会,终身教育体系就是要打破传统教育的限制,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2.连续性。现代终身教育强调人连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与人的生命共始终,它改变了教育的时空观,真正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机构系统联系起来,构建人类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完整教育体系;教育成为伴随人们终身的活动,成为工作、生活,甚至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未接触社会而进行的学前教育到为了打好基础而接受的基础教育,到谋求职业而接受的职业教育进而为提高知识水平而接受的高等教育,到为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而接受的继续教育,到促进社会成员自身发展完善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闲暇教育、老年教育,构成了一个连续的、社会化的、不可分割的与人生融为一体的终身教育系统。
  3.多样性。终身教育着重人的全面发展,在纵向上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等结合起来,谋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统一,它使人们充分重视并开发大量的包括非正式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形式,发挥各类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及其他设施的教育功能,共同实施终身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具体表现为:办学模式与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从学前知识到大学知识、从书本知识到产业技能,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人生阶段,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不同个体锻炼形式上所使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的多样性,还要同人生的各个时期相适应。
  4.完整性。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开始到最后阶段结束的不断发展,也包括教育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它将教育的触角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胞,使教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阶段的教育联系起来,为个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实现人与教育的整合或融合。它“正在越出历史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正逐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实现了人、教育生活的一体化,从时空上打破了教育与生活的壁垒,使人们可以充分发展自身的独创性。
  
  三、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途径
  
  1.政府主导并注重吸纳社会参与。首先,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的人、财、物等非一般社会阶层所能独自承担。再者,终身教育体系也不应该是一个来去自由、一盘散沙式的松散体系,还应有相应的“强制”机制,这只能靠政府的公信力和公共权力的权威性来实现。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应首承其责,但也应看到,这样一个庞大工程,政府一手包办也是不现实的,还必须积极吸纳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时,在我国政府机关进行机构精简、简政放权的改革后,民间组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必将参与越来越多的社会行动和代替政府行使某些职能,因此,建立自上而下、纵横相连的终身教育民间组织网络,对推动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
  2.政府协调、整合各个阶段的教育。我们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就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学校,开放教育资源,做好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多种教育模式的整合,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间的沟通与衔接,形成一个对接紧密、运转协调的终身教育链条,要做到不同类型教育的成功“对接”,杜绝教育“盲区”的出现,教育主管部门应率先垂范,打通自己主管的各类教育间的衔接通道,实现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对接与信息共享,形成开放、公平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网络,扩大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机会。
  3.推进终身教育的法律保证与机制保障。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发展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这样一个复杂工程,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同时,还必须有法律的规范或强制。终身教育的立法与法治问题,成为左右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与否的关键因素。推进终身教育较早的法国于1972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法》,美国于1976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日本1990年颁布了《生涯学习振兴法》,因此国家应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规范约束和指导终身教育的开展,制定具有统筹和指导作用的法律,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性战略举措。
  4.以社区为切入点,不断扩大终身教育的影响与覆盖面。社区是市民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是与市民生活最为直接关切的生活场景,是国家、政府与个别民众之间的“中介”组织,社区居民的学习不可能像正规教育的学习那样固定,其学习具有非正规性、灵活性,而社区教育的地域性、全员性使它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载体和基本形态,这也是实现市民接受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应建立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把社区教育作为推进终身教育的最重要环节扎实做好。
  5.高度关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贫困地区也更多地集中在农村。农民构成了社会最为庞大的群体,“三农”的困局得不到解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能是纸上谈兵。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离开了高素质的农民,也无法进行。因此,在市民享受终身教育时,农村、农民和广大贫困地区也应享受终身教育。我们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和财政扶持力度,利用各种倾斜政策,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大力兴办农村教育事业,不断改善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的条件,努力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6.终身教育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终身教育是关乎人的一生的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开发和利用人的潜能,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发展人的智能,开发人脑资源应成为终身教育的核心。也就是说,通过终身教育开发和提高人的脑力、思维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为人类造福。所以,在整个人生的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和造就人的创新实践能力贯穿始终,要把呵护人的创造个性,培养和谐人格,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激发人的创造热情,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终身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7.加强对实施终身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法国前经济和财政部长、前欧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新的教育研究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这份报告和几个教育会议提出的实施终身教育的意见和要求都指出,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必须逐步解决好诸如:人们“可以多次出入”学校;必须要安排有“衔接课程”和“对以前的學历的评估和认可”;要有“招生方式和招生标准多样化”的相应办法;要对那些没有学历或文凭而入学学生的“实际能力”或“工作经验”进行认定;重新考虑“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和“使课程更具有灵活性”等问题。尽管实施终身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上述诸多问题的可操作性研究,并采取边实践边研究的办法,对于逐步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中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李旭初.终身教育——21世纪的生存概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6).
  [3]持田荣一,等.终身教育大全[M]. 龚同,等,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
  [4]张维,等.世界成人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郝国文.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终身教育[J].理论前沿,2005(10).
其他文献
研究了徐变效应对钢骨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影响.给出徐变函数数学模型,应用黏弹性理论,建立钢骨混凝土梁徐变效应分析模型,研制钢骨混凝土梁徐变效应分析计算程序,研究了钢骨
小说《无声告白》以美国70年代模范族裔家庭为观察对象,展现了美国华裔成功表象下所面临的精神危机。本文拟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的身份焦虑和婚姻危机来探索美国华裔在种族融合
文化研究有利于文学研究,也会造成一些不利于文学研究的倾向,比如信奉文化决定论、忽视文学独特性。本文试图联系当代美国小说的有关作品和研究谈谈文化决定论对于理解文学作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belonging to a group of human pathologies known as synucleinopathies,which includes multiple system at
来自美国媒体3月8目的消息,春季学期招生数据表明,美国南犹他少州州立大学(SUU)招生数在犹他州高等教育系统中仍然保持领先地位。SUU的发言人Jennifer Burt称,今年该校入学率比去
应用驱动-响应同步方法,研究了一类二阶混沌系统的终端滑模控制.通过设计连续的终端滑模控制器实现混沌系统的有限时问同步.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改进的终端滑模面,有
介绍IPTV、AVS,并将AVS的关键技术与以往的视频标准进行对照,阐述利用AVS的条件通过xDSL组播IWV的可能性及采用AVS的优点,并给出大致的框图。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重塑城乡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双轮驱动,生态文明是其进程中的“画龙点睛
近现代是一个历史巨变的时代,自行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逐渐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化基本形成。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各国文学艺术也相互交融,景德镇青花瓷艺术也伴随着这股浪潮发
利用计算机数学试验的方法研究了M-J混沌分形图谱中的准周期点——Misiurewicz点的性质及分布规律,得到了Misiurewicz点和M集周期芽孢的拓扑分布关系,给出Misiurewicz点和M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