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央选派高干子女留学苏联前后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ku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9月初,东北全境解放前夕,毛泽东已经开始勾画新中国的未来了。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东北局负责,选送了21位青年去苏联学习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为新中国建设储备人才。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留苏的峥嵘岁月使得他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本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有更大的能力为祖国多做贡献。亲切的关怀
  中央选派留学苏联的这21人是我们现在熟悉的人物,他们的父辈都是革命的先辈、共和国的奠基人。当时的选送标准是军级以上烈士和干部子弟,其中:最小的16岁,最大的25岁。
  他们是:叶挺烈士之子叶正大、叶正明;叶剑英之女叶楚梅;李硕勋烈士之子李鹏;王稼祥义子朱忠洪;张浩之子、林彪之侄林汉雄:罗亦农烈士之子罗西北;项英之女项苏云;谢子长之子谢绍明:任弼时侄女任岳;任弼时侄子、任作民之子任湘;高岗外甥江明;高岗之子高毅:刘伯坚烈士之子刘虎生:杨琪烈士之子杨廷藩;萧劲光之子萧永定;邹韬奋之子邹家华;张宗逊之侄张代侠;崔田夫之子崔军;贺晋年之子贺毅;罗炳辉之女罗镇涛。
  他们可以说是年轻有为、能力突出、政治可靠。李鹏、任湘、邹家华、谢绍明等人在留学苏联前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发之前,东北局领导高岗、李富春、林彪嘲加了送行仪式,并且为每人准备了一套西装和一双皮鞋。鼓励他们要在苏联好好学习,要根据祖国建设的需要选择专业呈旦堂盛早日学归来祖国建设出力。
  21名留学生的生活费用由联共(布)党照顾,每人每月津贴500卢布。为什么我党花费这么大来派遣留苏学生呢?新中国刚刚建立,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对于我们这个长期从事革命斗争的党,在当时还缺乏社会建设的经验,需要大量懂建设的技术人员。
  
  求学苏联
  
  1948年9月2日他们登上了开往苏联的火车,由联共(布)党中央亚洲司派负责人到边境迎接。
  到了苏联之后,最大的问题是语言,从儿童院毕业的陈祖涛(陈昌浩之子)等人把他们安排进伊万诺沃的一家旅馆住下,而后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先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俄语。人学读书的问题更难解决,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没有苏联籍或未经特殊批准,外国人不准进入莫斯科。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当时他们所持的是解放区的护照,而莫斯科当时设有国民党驻苏大使馆,所以他们不能够进莫斯科学习。当时只有罗西北有苏联护照,并且语言过关,就直接进人了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
  虽然还不能进莫斯科学习,大家还是分成了几组在伊万诺沃市的几所轻工和纺织院校安顿下来,开始了留学的生涯。战后重建时期的苏联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到处是乞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伊万诺沃的生活也比较艰苦。陈祖涛知道他们的情况后,与同是中国学生同乡会的刘允斌(刘少奋之子)等人商量办法,最后给苏共中央书记马林科夫写了一封群众来信,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信后附了一张清单介绍了这21人的父母和在中国共产党中的职务。苏共中央十分重视,派人下去了解情况。1949年6月刘少奋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向苏联通报中国情况,并请求苏联提供援助、派遣专家。在苏联刘少奋还见到了自己儿子刘允斌、女儿刘爱琴。刘少奋苏联之行才使得留学生来莫斯科上学的事情最后敲定。
  新中国刚刚建立,百业待兴,在选择专业的问题上他们坚持了自我兴趣和祖国需要相结合。在出国之前,东北局就建议他们学习经济和工科专业。任湘以前在纺织厂工作,在伊万诺沃就选择了在纺织大学学习,蔡畅知道后就建议他学习国家建设急缺的矿产专业和造船专业,最后任湘选择了矿产专业。罗西北早于其他同学进人了莫斯科动力学院,对学校的情况比较了解,在他的影响下,李鹏、崔军、贺毅、林汉雄、萧永定、高毅都选择在动力学院就读。因为父亲叶挺的缘故,叶正大、叶正明兄弟对飞机有种特殊的情怀,他们选择了莫斯科航空学院。21人中没有人选择文科专业,这也是适应了当时国家建设需要大量懂高、精、尖、缺的专业人才的要求。1949年9月1日,他们全都免试进入了自己所选择的高等学校。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访苏抵达莫斯科,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斯大林进行会谈。毛泽东念念不忘的还有苏联的留学生们,在大使馆的安排下,留学生与主席在大使馆进行了一次联欢。毛主席非常关心大家的学习和生活,还鼓励大家要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同时要好好锻炼身体,有了好身体才能为祖国更好的服务。主席能清楚的记得他们的名字和父母词,给任湘题词:开发矿业,要他早日学成报效祖国。主席的期望也是对同学们的一种鞭策和鼓舞,大家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峥嵘岁月
  
  叶剑英在给自己的女儿叶楚梅的信中写道:“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人民所需要的人,不是多一个少一个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确有一点本领,拿出为人民做点事,尽点小螺丝钉的作用。”
  留苏学子们对待学习的态度都是一丝不苟的。虽然在伊万诺沃学过一段时间的俄语,但是大家跟班上课还是非常吃力的,上课听讲时头晕脑胀,如腾云驾雾,贺毅形象的称为“坐飞机”。
  他们一般是先把课堂笔记记录下来,回来后慢慢查字典消化。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课余基本没有时间,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都在自习室里学习。有些人就因为高强度的学习,另外不适应异国的气候和饮食而病倒了,谢绍明、叶楚梅都先后因身体原因而回国,但是他们后来还是以各种方式完成了学业。他们确实没有辜负党和祖国对他们的嘱托,他们不曾虚度年华,没有辜负党对他们的期望。
  1954年前后,这批留苏学子毕业回国,当时祖国正处于火热的建设时期,他们也没有烈士后代和高干子弟的特殊身份和要求,大家都愿意去基层、去艰苦的地方。当时领导安排李鹏在机关里当秘书,李鹏明确表示愿意到基层去工作,最后他被分配到吉林丰满发电厂:罗西北在成都水电勘测设计院一干就是十年;林汉雄自愿到北京官厅水库工作……这21人从苏联学成归国之后,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辛勤耕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可谁曾想到风云突变,“文革”时在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他们这21人被打成“苏修特务”,“482l苏修特务案”也成了由康生主抓、中央三办立案的大案。在那段黑色岁月中他们经历了种种±欠坷和磨难,1968年邹家华和叶楚梅夫妻俩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捕下狱,直到1970年后才得以出狱:崔军被挂着铁牌游街示众:朱忠洪在长春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精神受到严重创伤,后来在北京失踪。上世纪80年代初在胡耀邦的过问下“4821案”被平反,这些留苏学子才得以继续为祖国的建设再立新功。从那时起,这21人中除罗镇涛去世、朱忠洪失踪外,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鹏、邹家华曾分别担任过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林汉雄曾任国家建设部部长,叶正大曾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谢绍明曾任科技部副部长,萧永定曾任轻工业部副部长,罗西北曾任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院长,叶楚梅曾任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副局长,贺毅曾任武警水电指挥部主任,崔军曾任武警水电指挥部副主任,任湘曾任北京地质局局长,其他人也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担当重要职务或者成为技术骨干。
  现在回首这些红色儿女的峥嵘岁月,他们身上所洋溢的坚韧、勤奋、奉献的时代精神是那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种时代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下去。(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其他文献
为了解辽宁省居民食物营养状况,我们对城市居民1983年~1992年10年间食物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辽宁省城市居民食物消费数据收集于辽宁省经济统计年鉴。结
采用生物法脱除甲醇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氨废水。结果表明,培养的菌群能够将硝化进程控制在亚硝酸阶段,批次运行时亚硝化率大于80%;连续运行时,水力停留时间小于24 h条件
从离子液体的应用、CO2减排、生物技术的应用、无溶剂反应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绿色化学的研究进展情况。绿色化学是今后化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地球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全面介绍了燃料油非加氢脱氮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酸萃取精制、溶剂精制、配合法精制、络合萃取精制、吸附精制及组合脱氮工艺、生物脱氮和微波脱氮技术的原理、
邓小平的语言很有特色,就是简洁、明了、直接,他从不喜欢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在他看来,话不在多,而在于精炼,他讲话基本没有形容词,一语中的,提纲挈领。比如他的孩子们问他:
研究了含苯并噁嗪环的纳米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并研究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热分析(DSc和TG)的结果表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的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
研究了疏水改性的缔合羟乙基纤维素与表面活件剂复配体系对乳状液稳定性及乳液滴粒径大小的影响,并解释了二者复配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制备的乳状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动态力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的蒙脱土在聚乳酸中的分散状态及其对聚乳酸热稳定性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带有氨基
会议
介绍了合成橡胶射线硫化的技术原理、典型工艺过程与特点等,并与传统硫化技术作了比较,阐述了射线硫化中所用的多官能度单体的选择原则;简要评述并展望了射线硫化在轮胎工业
会议
制备出脂肪族摩尔分数为70%的脂肪/芳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癸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TSe),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合成的PBTSe共聚酯的组成与脂肪/芳香共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