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对金蝉虫卵保存的影响

来源 :应用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ezi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提升金蝉Cryptotympana atrata虫卵孵化质量,提高金蝉养殖经济效益,本研究对金蝉虫卵保存的适宜温湿度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设置温度(10、15、20、25和30 ℃)和湿度(35%、45%、55%、65%和75%)梯度,测定金蝉虫卵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保存60 d的生物学参数,包括虫卵干瘪程度、虫卵剩余量、虫卵孵化时间及虫卵孵化率.[结果]在温度为10 ℃和湿度为35%-75%的条件下金蝉虫卵保存效果最佳,保存60 d后,虫卵孵化率可达73%以上,虫卵横截面厚度可达374.23-400.00 μm.不同温湿度条件下,金蝉虫卵干瘪程度不同.温度为10 ℃和湿度为35%-75%的条件下,干瘪程度最低;温度为15-20 ℃和湿度为45%-75%下保存次之;25-30 ℃和湿度65%-75%下保存干瘪程度最高.金蝉虫卵于10-15℃和湿度35%-75%条件下剩余量最多;20℃和湿度45%-75%下保存次之;25 ℃和湿度75%下保存再次之;30 ℃下保存的虫卵剩余量最少,35%湿度下保存60 d,虫卵全部干瘪死亡.同一保存湿度下,金蝉虫卵孵化时间随保存温度升高显著缩短,金蝉虫卵孵化率随保存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温度10-20℃时,不同湿度条件下保存的虫卵,孵化率无显著差异;温度25-30 ℃时,虫卵孵化率随保存湿度升高而显著提升.[结论]温度和湿度均能显著影响金蝉虫卵的保存效果.温度为10 ℃和湿度为35%-75%是金蝉虫卵保存的最佳温湿度条件,且保存温度越低,虫卵对湿度的要求就越低;保存温度为15-20 ℃时,湿度越高,虫卵保存效果越好;当温度达到25 ℃时,虫卵保存湿度需在65%以上;当温度达到30 ℃时,虫卵保存湿度需在75%以上.
其他文献
微生物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经典频率数理统计方法是当前该研究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统计方法.近年来,贝叶斯推断作为重要的随机模拟数理统计方法正不断地应用于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中.介绍了贝叶斯推断与经典频率数理统计的区别;描述了贝叶斯推断在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分析流程,包括模型构建、模型拟合和模型优化;评价了贝叶斯推断在该研究领域中的自身优势、应用潜力和发展方向;并以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为研究框架,利用模拟数据,进行了贝叶斯推断流程演示.提出贝叶斯推断未来有望成为研究土壤
冬季冰雪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益处尚不明确.通过对37名长年进行冬季游泳运动(CWS)的非职业运动员与对照健康者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一般情况,测定身体成分及血脂的实验室检查,比较2组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和ApoB/ApoA-l比值有显著差异,在CWS组中呈降低趋势;CWS组的体重指数(BMI)和体脂率(B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呈超重趋势.在CWS组中,依据性别分为亚组分析,发现女性受试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较男性升高、ApoB/ApoA-l比值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男性受试者.女性受试者虽然BMI正常
在大尺度(中国)范围内,季风和降水等因素可能对土壤中挥发性元素汞和硒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表层土壤中汞和硒差异的关键因子及其贡献率仍未知.分析了干、湿沉降,微生物挥发作用对土壤中汞和硒积累的贡献,结果显示表层土壤汞和硒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全国尺度上,湿沉降对表层土壤中硒的贡献率达到91.5%,对汞的贡献率为49.4%;植被覆盖指数对土壤中汞的贡献为23.4%.由于汞和硒在大气中存在方式不同,汞以不溶于水的元素汞为主,而硒以易溶于水的甲基硒为主,干、湿沉降对二者的贡献有明显差异.
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活性氮气体(Nr,包括N2O、HONO、NOx、NH3等)过度排放,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综述了土壤Nr排放的主要途径,探讨了土壤微生物过程、施肥、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耕作方式及其他调控因素对土壤Nr排放的影响,总结了土壤Nr排放通量估算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还需结合多种手段,例如宏观与微观结合、多学科交叉、GIS技术与机理模型相结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遥感观测等技术,深入探究土壤Nr排放的关键机制、驱动因素和空间格局,以及在全球变化和碳中和背景下土壤Nr排放的响应
没有竞争的社会可能失去活力,而竞争的动机之一来自人们对于卓越的追求.追求卓越给人的内心带来满足感,可以激发人自强不息的动力,去除享乐主义的消极意识,对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古希腊人为弘扬追求卓越的精神开始了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全人类共同喜爱的活动.在封建时代的中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变异成科举考试制度,成为士人升官发财的通途.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社会中,追求卓越的精神演变为对利润和社会管理绩效的追求,成为对个人与团体评价的副产物.
期刊
冰雪运动极易发生牙齿外伤,为比较佩戴运动护齿器与未佩戴者在临床分类、发生率、严重程度上的差异,分析了冰雪运动所致牙齿外伤的情况.结果 显示,冰雪运动导致的牙外伤以上颌中切牙最为常见,未佩戴运动护齿器者的牙外伤以牙撕脱性损伤(失牙)最多见(26.58%),其次是半脱位(24.05%)、复杂冠根折(13.92%)和复杂冠折(10.13%),而佩戴护齿器者以简单冠折(36.84%)、牙震荡(21.05%)、半脱位(15.79%)多见,未见牙撕脱性损伤发生.研究提示,佩戴运动护齿器可显著降低牙外伤发生率,降低损伤
[目的]探究松材线虫病疫木无公害处理的新方法,为食用菌生产中菌糠废料有效利用提供新思路,为微生物和昆虫处理有机废弃物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和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Liocola) brevitarsis (Lewis)安全无公害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将收集到的8株秀珍菇菌种(X1、X2、X3、X4、X5、X6、X7、X8)和1株平菇菌种(P)通过拮抗试验进行初步分类鉴定.将菌种接种在不同配方的松材线虫病疫木木屑制作的培养基中,25 ℃恒温培养30-4
全球科学家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巨大挑战中从未停止生命科学研究的步伐,2021年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仍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概述了2021年生命科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若干项前沿研究,对蛋白质结构预测、膜蛋白结构解析、转录起始复合物的解析、人工合成淀粉、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基因编辑与疾病治疗、体外胚胎培养、迷幻药与精神疾病治疗、新型干涉单分子定位显微镜和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的研发等研究及技术领域的突破进行梳理和回顾.
2021年全球空间科学探索与发现热点竞相涌现.聚焦非载人航天,按空间天文、日球层物理、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等学科领域,梳理了各国空间科学任务的年度重要代表性成果,并对多个空间天文、日球层和行星(含月球)深空探测任务的工程成就和科学回报进行了归纳,包括但不限于人类航天器首次进入太阳大气层、太空台风可能影响地球空间天气、20亿年前玄武岩样品完善月球演化历史、火星地震探测揭秘其内部结构、星际空间发现等离子体波发射、深空望远镜再绘银河系结构图等.面向未来,欧洲空间科学“远航2050”规划、美国科学院2020年代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性入侵害虫,近年来已入侵我国的新疆和云南地区.为明确我国番茄潜叶蛾2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与世界其它种群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开展了基于线粒体CO Ⅰ基因的番茄潜叶蛾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方法]应用线粒体CO 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我国番茄潜叶蛾的2个种群及世界各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构建番茄潜叶蛾种群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新疆和云南的番茄潜叶蛾地理种群共55条CO Ⅰ序列完全一致,不同种群间和种群内没有任何变异,为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