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在此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同的教学内容,自主编写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并以教研的方式对每堂课进行点评,找出优点和不足,结合参与教师的自我反思,寻求最佳教学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研讨活动。
一、同课异构的意义
首先,“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以课例为主的教学型教研,促进教师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通过群体智慧解决个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参照别人的教学方案,取长补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通过自我反思促进教学技能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尤其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使其更快速的成长成熟,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其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互动的平台。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教师从多维的角度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不同的思想在这里集合、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与探讨,可以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教研水平。
二、基于仁怀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开展,我校“同课异构”的实施过程及分析
1.确定“同课异构”形式
“同课异构”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同一名教师针对不同班级学生,不同学情,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对比、反思设计最佳教学方案。另一种是不同的教师对相同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在不同教师进行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去糟存精,探寻最佳教学方案。我校地理学科的“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主要采用第二种形式进行。
2.实施步骤
(1)活动组织
在本活动开展前两天,教研组确立了以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为课题,并确立了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的目标。本组四名青年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同教研组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课后集体评课。
(2)独立备课,编写教学设计
参与授课的教师提前独立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备教材,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是备课的重中之重。在专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探索知识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把握其基本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做到理解教材、精通教材、驾驭教材,最终超越教材。其次,备学生,即了解学情,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好的课堂模式也只是纸上谈兵。唯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只有针对教学内容及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预设教学环节,编写教学设计,形成文本材料。
(3)组织课堂教学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选的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授课教师可在高一年级任选一个班级在录播教室进行课堂教学。
(4)教研组集体评课
听课教师对四名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的基本功、教学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去糟存精,取长补短,研讨出最佳教学方案,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5)自我反思
授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结合集体评课的反馈进行自我反思,并对课前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修改,作为以后教学的宝贵资源。对获取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整理,整理成书面材料。
3.“同课异构”案例比较分析
通过观摩上课,教研组集体评课,对每种授课方式进行了点评,现以其中两种为例:
教师王小龙以外出旅游、出国留学等图片导入,让学生区分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概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国内外人口迁移”这部分知识,主要采用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表格的形式完成,花了较长的时间;对“人口迁移的原因”,教师投影材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总的来看,整堂课的结构比较完整,但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导致教师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最后的小组讨论也流于形式。
教师王群以《走西口》民歌导入,浓郁的“离愁别绪”感染着学生,一下将学生带入那种情景,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对“国内外人口迁移”这部分知识,并没有过多的深究,重点落在了“人口迁移的原因”知识点上,运用多媒体投影了大量的图片以阐述人口迁移的原因。总体来看,王群教师对课标的把握较为精准,语言优美,教态自然得体,但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同课异构”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
1.促进青年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同课异构”实施过程中,新手教师作为本次教学教研活动的授课人,需要独立完成课前的备课环节,在备课的课程中,必然要熟读教材,专研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这有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2.提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
每一堂课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设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的确立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因此,参与授课的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一定要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唯有牢牢把握课程标准这条主线,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才能对学生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反之,授课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够,极易造成学生对重点把握的偏差。例如,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节内容的课标为“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由于课程标准把握不够,授课教师A,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分析“国内外人口迁移”知识点上,而在重点内容“人口迁移的原因”部分却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这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内容。而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评课及教师王小龙的自我反思,极大的促进了其对课标的重视程度和解读能力。
3.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上一堂精彩的课,授课的青年教师必然会进行充分的课前準备,通过钻研教材、解读课标、查阅文献资料、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等方式,获取课堂教学中可能涉及的专业知识,课后的名师点评及自我反思,使青年教师本身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新获取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升华,内化为青年教师的知识储备,这极大的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4.提高青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
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一般比较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遇到突发状况便会手足无措,“同课异构”活动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课后的集体评课,有利青年教师认识自身的不足,通过不断反思,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5.有利于青年教师完善教学方式
“同课异构”是同科目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因为认知水平、专业素养、教学风格、教师本身性格等不同,必然产生不一样的课堂,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教师会看到别的教师对某一个知识点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
四、结语
在更新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新形势下,要求每位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能够灵活引导课堂。“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进而从中探寻最佳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正是新形势下的课堂要求。我校通过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拓展了地理课堂的广度和深度。以笔者之见,在各类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涌现的今天,“同课异构”活动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波.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课异构教研形式案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注:本文系仁怀市基础教育课题《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
一、同课异构的意义
首先,“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以课例为主的教学型教研,促进教师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通过群体智慧解决个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参照别人的教学方案,取长补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通过自我反思促进教学技能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尤其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使其更快速的成长成熟,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其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互动的平台。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教师从多维的角度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不同的思想在这里集合、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与探讨,可以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教研水平。
二、基于仁怀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开展,我校“同课异构”的实施过程及分析
1.确定“同课异构”形式
“同课异构”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同一名教师针对不同班级学生,不同学情,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对比、反思设计最佳教学方案。另一种是不同的教师对相同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在不同教师进行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去糟存精,探寻最佳教学方案。我校地理学科的“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主要采用第二种形式进行。
2.实施步骤
(1)活动组织
在本活动开展前两天,教研组确立了以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为课题,并确立了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的目标。本组四名青年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同教研组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课后集体评课。
(2)独立备课,编写教学设计
参与授课的教师提前独立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备教材,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是备课的重中之重。在专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探索知识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把握其基本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做到理解教材、精通教材、驾驭教材,最终超越教材。其次,备学生,即了解学情,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好的课堂模式也只是纸上谈兵。唯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只有针对教学内容及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预设教学环节,编写教学设计,形成文本材料。
(3)组织课堂教学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选的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授课教师可在高一年级任选一个班级在录播教室进行课堂教学。
(4)教研组集体评课
听课教师对四名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的基本功、教学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去糟存精,取长补短,研讨出最佳教学方案,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5)自我反思
授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结合集体评课的反馈进行自我反思,并对课前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修改,作为以后教学的宝贵资源。对获取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整理,整理成书面材料。
3.“同课异构”案例比较分析
通过观摩上课,教研组集体评课,对每种授课方式进行了点评,现以其中两种为例:
教师王小龙以外出旅游、出国留学等图片导入,让学生区分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概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国内外人口迁移”这部分知识,主要采用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表格的形式完成,花了较长的时间;对“人口迁移的原因”,教师投影材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总的来看,整堂课的结构比较完整,但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导致教师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最后的小组讨论也流于形式。
教师王群以《走西口》民歌导入,浓郁的“离愁别绪”感染着学生,一下将学生带入那种情景,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对“国内外人口迁移”这部分知识,并没有过多的深究,重点落在了“人口迁移的原因”知识点上,运用多媒体投影了大量的图片以阐述人口迁移的原因。总体来看,王群教师对课标的把握较为精准,语言优美,教态自然得体,但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同课异构”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
1.促进青年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同课异构”实施过程中,新手教师作为本次教学教研活动的授课人,需要独立完成课前的备课环节,在备课的课程中,必然要熟读教材,专研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这有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2.提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
每一堂课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设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的确立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因此,参与授课的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一定要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唯有牢牢把握课程标准这条主线,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才能对学生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反之,授课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够,极易造成学生对重点把握的偏差。例如,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节内容的课标为“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由于课程标准把握不够,授课教师A,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分析“国内外人口迁移”知识点上,而在重点内容“人口迁移的原因”部分却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这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内容。而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评课及教师王小龙的自我反思,极大的促进了其对课标的重视程度和解读能力。
3.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上一堂精彩的课,授课的青年教师必然会进行充分的课前準备,通过钻研教材、解读课标、查阅文献资料、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等方式,获取课堂教学中可能涉及的专业知识,课后的名师点评及自我反思,使青年教师本身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新获取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升华,内化为青年教师的知识储备,这极大的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4.提高青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
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一般比较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遇到突发状况便会手足无措,“同课异构”活动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课后的集体评课,有利青年教师认识自身的不足,通过不断反思,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5.有利于青年教师完善教学方式
“同课异构”是同科目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因为认知水平、专业素养、教学风格、教师本身性格等不同,必然产生不一样的课堂,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教师会看到别的教师对某一个知识点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
四、结语
在更新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新形势下,要求每位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能够灵活引导课堂。“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进而从中探寻最佳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正是新形势下的课堂要求。我校通过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拓展了地理课堂的广度和深度。以笔者之见,在各类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涌现的今天,“同课异构”活动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波.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课异构教研形式案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注:本文系仁怀市基础教育课题《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