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c88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前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期,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礼胜、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介绍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廖司长先介绍一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
  廖西元: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农业农村部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2015年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秸秆地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2017年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启动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目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起来,一批样板模式显现出来,农业发展方式更绿了。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化肥农药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有序推进,以农村能源和有机肥为主要方向的资源化利用产业日益壮大;秸秆农用为主、多元发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农膜回收体系和制约化能力不断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第一,要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制度才能管根本、管长远。一是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耕地休耕轮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制度。二是构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推动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构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三是构建多元环保投入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推动中央资金投入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推动农业农村污染第三方治理。
  第二,要着力实施好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解决农业农村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一是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基准,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全面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养殖场户主体责任,支持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推动形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持续运行机制。二是强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继续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力度,在150个重点县开展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试点。三是强化秸秆地膜综合利用。以东北、华北地区为重点,建设150个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打造20个典型示范样板。做好100个地膜治理示范县建设,构建加厚地膜推广应用与地膜回收补贴挂钩机制,开展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
  第三,要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一是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加强优化村庄规划管理,加大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推进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和精品旅游景点,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二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发挥好村级组织作用,增强村集体组织动员能力,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垃圾收集转运等服务,同时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开展环境整治。三是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争创示范活动,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及时总结推广一批先进典型。
  第四,要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养护。耕地、淡水和农业生物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快发展节水农业。推进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节水品种、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旱作农业技术。二是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任务精准落实到户、补助资金精准发放到户为重点,完善轮作休耕制度。三是强化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大力实施增殖放流,完善休渔禁渔制度,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空间,深入推进绿色健康养殖,严厉清理整治“绝户网”。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第五,要显著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是破解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的关键。一是突出创新联盟作用。依托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国家科技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企联合攻关,合力解决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技术瓶颈问题。二是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技术需求对接,促进产业与环境科技问题一体化解决。三是集成推广典型技术模式。发布重大引领性农业农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技术,加强集成熟化,开展示范展示,推介一批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的主推技术。
  记者:我们了解到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请问廖司长,农业农村部在农业污染源普查方面有哪些安排?
  廖西元:农业源污染监测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全面掌握我国农业污染现状,准确判断当前农业环境形势,是督促和引导各地区推进农业污染防治工作的指示器和风向标,我们在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基础上,构建了全国农田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網络,开展长期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以来农田总磷排放量开始下降,总氮排放量趋稳。目前我们按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启动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一是构建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部长任组长,相关司局参加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推进工作组,负责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协调、指导、监督。成立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专家组,加强技术支撑为各地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二是加强总体方案设计,在全国设置涵盖主要种植模式、畜禽养殖模式、水产养殖模式的源位监测点,其中种植业园300个、畜禽养殖业园210个、水产养殖业园186个,开展重点监测,结合农业生产活动抽样调查,测算农业源氮磷水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选取260个县开展地膜使用和残留情况调查监控,选取120个县开展秸秆产生和利用情况调查监测。三是强化工作部署。推动各级地方农业部门成立农业污染源普查机构,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组织和协调本辖区的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机构、技术骨干以及省级普查培训师资的培训。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时间节点要求,高质量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一是全面推进普查。按照统一技术规范要求,建设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源位监测点设施,开展源位监测,获取产排污系数,开展抽样调查,获取农业生产活动基础数据,建立农业污染源质量档案,完善农业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监测管理平台。二是加强质量控制。建立覆盖农业污染源普查全过程的“国家地方实施机构实施人员”四级联动质控工作机制,组建质控专家组,确保普查工作质量全程痕迹化管理,数据质量全程可追溯。三是做好总结发布。认真做好农业源产排污测算工作,摸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地膜使用量和残留量、秸秆产生量和利用量。按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和分工安排,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农业源普查结果发布工作。
  记者:廖司长刚才提到我们已经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但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仍然不小,我们也了解到中央明确提出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请问农业农村部如何贯彻这一要求,在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方面有什么打算?
  杨礼胜: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开展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有两个表现:一是化肥农药使用量少了。2017年農药使用量连续三年减少,化肥使用量连续两年减少,应该说提前三年实现了行动的目标。这是一个重要转变。二是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提高了。到2017年三大粮食中化肥利用率是37.8%,农药利用率是38.8%,这比2015年都提高2.2个百分点,成绩来之不易。但这是阶段性的成效,要把这一成效巩固完善、持续推进,由零增长提升为负增长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下一步,我们将在工作上重点抓好“三聚一创”,一是聚焦重点,下一步的重点是果菜茶等化肥使用量大的园艺作物,特别是核心产区、核心产地和品牌基地。二是聚合资源,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现有的项目渠道,特别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黑土地保护利用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支持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有机肥就地还田利用。三是聚集力量,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涉农部门参与,上下联动、多方支持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四是创新机制,重点扶持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化肥统配统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助、金融创新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工作。
  记者:我们知道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曾经专题研究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农业农村部去年也专门启动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请问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王俊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专题研究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化工作,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力争“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一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完善制度安排。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明确了环评制度、监管制度、属地管理责任制度、规模化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和种养循环发展机制,构建起“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体系。二是扎实推进大县治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支持下,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截至目前已支持了300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选择了北京、天津、江苏、浙江4省市开展整省推进,石家庄市、驻马店市、襄阳市等5个地级市开展了整市推进,集中力量办大事。三是促进末端利用。在肥料化利用方面,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使用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在能源化利用方面,支持建设规模化生物燃气、大型沼气工程500多个。四是创新监管手段。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实现畜牧大县、规模养殖场监管全覆盖,对大规模养殖场进行在线监管。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绩效考核和责任落实,强化政策激励和引导,全力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一是落实属地责任管理。联合生态环境部对省级人民政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考核,对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推动省、市、县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目前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已经印发,启动了考核工作。二是加强工作指导。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抓手,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和第三方处理机构粪污资源化设施建设,提升资源化利用能力,探索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三是促进种养循环发展。要求畜牧大县制定种养循环发展规划,促进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健全完善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和检测标准体系,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有机肥。
  记者:刚才廖司长提到了我国秸秆综合化利用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一些地方,像秸秆乱堆乱放和焚烧的现象还依然存在,特别是像东北地区还是比较突出。我们接下来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时将采取哪些措施?
  廖西元:近年来,我国粮食年年丰收,产生的秸秆数量也十分庞大。据统计,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8.24亿吨,综合利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我们要处理800万吨秸秆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使用商品能源的量逐步增加,导致秸秆炊事采暖用量不断减少,此外秸秆具有季节性特点,茬口紧,离田、还田储运成本高,综合利用难度大。
  为解决秸秆利用问题,我们坚持农用为主、五化并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实用技术、探索有效模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会同财政部设立秸秆利用综合专项,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38亿元,补助支持240个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加大秸秆还田、离田等机具补贴力度。2017年共安排秸秆粉碎还田机、捡拾打捆机,购置补贴4.6亿元。江苏、安徽等省对农作物秸秆运输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二是实施东北秸秆处理行动。针对东北地区秸秆总量大、还田技术慢、离田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开展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重点围绕提高秸秆农运水平、收储运专业化水平、综合利用标准化水平和市场化利用水平,建立了71个示范县,打造了20个样板县。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内增设秸秆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推动组建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开展科技攻关,组织专家组与12个试点省开展技术对接,印发秸秆全量化利用技术导则,发布秸秆农运十大模式,加快技术模式推广应用。   虽然目前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由于秸秆面广量大、种类多、季节性强、各地水热条件差异等因素,当前秸秆综合利用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聚焦三大方向,着力提升秸秆农用水平。继续坚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三大利用方向,不断提升秸秆农用水平,扩大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范围,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整县推进秸秆处理利用,打造形成配套政策全、工作力度大、技术支撑强、服务组织多、综合利用率高的典型样板。同时探索秸秆生态补偿制度,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技术路线、模式和机制。二是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提升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水平,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快培育秸秆收储运社会化组织,建设秸秆储存规范化场所、配备秸秆收储运专业化装备,建立县域范围内全覆盖的收储网络,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和利用能力,提高就地就近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强化政策配套,着力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公益性导向,进一步推动用地、用电、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地,加大还田离田机具购置及作业补贴、收储运建设补贴、终端产品补贴、运输绿色通道等关键政策创设力度,培育一批可产业化运营的经营主体,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提升秸秆利用标准化水平。围绕重点领域熟化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争取在秸秆还田技术标准和规范、大马力秸秆收割打捆一体机、加工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从农作物品种、种植、收获、秸秆还田、收储到“五料化”利用等全链条、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装备标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标准化水平。
  记者:这两年南方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大规模转移至东北地区,想问一下对东北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有什么影响?
  王俊勋:我国畜禽养殖量非常大,而且分布也有很强的区域特点。南方水网地区人口密集、水环境敏感,东北土地资源丰富、承载能力相对较强,这就需要优化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引导南方水網地区部分产能向东北西北地区转移,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农业部发布了两个指导性的文件,一个是《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一个是《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关于畜牧业区域产业转移布局调整,农业农村部的态度如下:一是合理规划好,特别是在东北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做好土地承载力的测算;二是做好农牧循环,特别是要把有机肥利用当成主要利用方向;三是坚决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做好规模养殖项目环评等,坚决不允许一个新的污染源出现;四是提高生产效率、转变生产方式,按照清洁养殖的要求,做到源头减量,特别是做到节水节料减药。现在生猪产业正处于转移的过程当中,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关注,指导各地畜牧部门加强监管,发挥好养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既要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又要为畜产品的供应作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去年农业农村部在绿色发展五大行动中提出农膜回收行动,着力解决重点地区的白色污染问题。请问目前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的打算?
  廖西元:农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大量的地膜使用,农田残膜也带来了环境风险,造成了白色污染,特别是西北地区用膜量大,治理任务很重。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农膜回收行动,以西北地区为重点,以加厚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农膜回收资源化利用体系。一是推动出台了地膜新国家标准。这是一项强制性的标准,已于5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重点实现了“三提高”:提高了地膜厚度、拉伸强度、耐候性能,从源头上保证了地膜的可回收性。二是农膜回收水平不断提高。西北地区100个示范县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当季回收率接近80%,甘肃全省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成立国家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创新联盟,进一步加大了地膜污染治理的产学研协作,地膜回收机具研发取得突破,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马铃薯、烟草等作物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深入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取得新成效,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一个办法。即制定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从农膜生产、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加强农膜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制度保障。二是打造一批示范县。即抓好西北地区的100个农膜回收示范县,不断加强地膜回收加工能力建设,集中力量、聚焦投入、集成技术、作出样板。三是探索一个机制。即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试点,重点抓好四个县的试点工作,地膜回收责任由使用者转到生产者,农民由买产品转为买服务,推动将地膜回收与地膜使用成本联动,逐步扩大范围,探索建立基于市场主体的地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四是用好一个监测评价。即以100个示范县为重点开展农膜残留监测和考核评价,建立常态化监测评价机制,用监测数据说清楚示范效果,构建工作落实情况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他文献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为深入推进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集
期刊
沈阳工学院创建于1999年,位于沈阳、抚顺两市接壤地带的沈抚新区,浑河河畔。学校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共设置涵盖工、经、管、艺、文、农类等6个学科56个应用型本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以工学专业为主体的本科专业格局;还设置了11个高职专科专业,有机械与运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能源与水利学院、生命工程学院、职业
期刊
雷锋的故乡辽宁抚顺,曾经在轰轰烈烈的建国年代被世人所熟知。雷锋的那种大爱无私、勤劳质朴的精神,也一直在抚顺人民之间传承着。天湖啤酒,就是以这样的信念作为企业精神,引领公司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前行,在啤酒行业中占了一席之地。  沉沉浮浮 天湖啤酒由衰到盛  抚顺大伙房水库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成,是当时全国第二大水库,其水源自长白山,而长白山与阿尔卑斯山、高加索山并称为世界著名三大优质矿泉水水源地。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养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常态,聪明的养生者,都懂得如何搭配食物、均衡营养。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原则,同时也说明了五谷杂粮在饮食中的主导地位。  在五谷里面,人们通常认为稻米、小麦属细粮;粗杂粮是指除稻米、小麦以外的其他粮食,有玉米、荞麦、燕麦、小
期刊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1953年迁至抚顺,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四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据负责该校食堂工作的抚顺龙源公司总经理李建东介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建立健全学生的健康饮食环境
期刊
7月26日,由达州市人民政府、达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2018年达州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达州源美冷链物流食品工业园成功举办,主题为“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  达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先杰、《中国食品》杂志主编魏传峰、达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中平、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茂出席此次宣传周活动,市食安委成员单位及通川区、达川区、经开区管委会食品安
期刊
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东北地区的工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深耕东北二十余年的抚顺亲亲公司,以持续奉献“安全、健康、美味、快乐”的食品为使命,构筑食品安全防线,守护食品安全,让美味的亲亲虾条、亲亲果冻走近万千大众,一路陪伴成长,托起一代代东北人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  抚顺亲亲食品工业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亲亲食品集团,成立于1996年,坐落于国家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抚顺市经济开发区,是国内知名的果冻
期刊
秦克江,1951年生人,曾获得沈阳市劳动模范称号,曾当选沈阳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学习与实践”及人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民公仆”中也有其事迹介绍。最近,他所创建的辽宁善淼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被辽宁广播电视台评选为诚信力量品牌企业。  秦克江在辽宁省沈阳市水务集团工作了近40年,退休后仍然热衷于水的相关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辈子算是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也一直在思考,能否
期刊
闻名遐迩的长白山,是大清王朝圣地,历史悠久的萨满文化像连绵起伏的群山一样亘古绵延。长白山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俄罗斯的高加索山并誉为世界著名三大优质矿泉水水源地,其中被后人发现的“世稀泉”和“峡谷泉”,是长白山最具代表性的水源,吉林省林海雪原饮品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此。  据林海雪原公司总经理丁海言介绍,长白山“世稀泉”位于长白山西麓抚松县松江河境内的“卧龙山”下,距长白山天池仅有30公里,具备典型的火
期刊
2018年7月27日,光合新兴产业集团与北京2030健康医学研究院、中国新园区网、《中国食品》杂志、汇桔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番签约,为光合新兴产业集团开展多元化合作,共促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出席签约会的领导有:全国中医服务大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医药文化大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北京2030健康医学院首席专家刘峻杰,北京2030健康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医药文化大会执行副秘书长赵华芳,北京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