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胁迫对中华绒鳌蟹毒性作用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_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盐碱水资源丰富,通过渔业手段有效开发和利用盐碱水域资源,对拓展水产养殖空间、保障水产品供给、实现盐碱环境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氯化钠盐度、碳酸氢钠碱度及盐碱交互作用的耐受能力,探究中华绒螯蟹对盐碱水域环境的生理耐受性.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24、48、72和96 h时氯化钠(NaCl)盐度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5.24、32.81、31.25和26.55 g·L-1,安全浓度为8.54 g·L-1;在24、48、72和96 h碳酸氢钠(NaHCO3)碱度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0.43、90.50、75.78和69.74 mmol·L-1,安全浓度为18.25 mmol·L-1.盐碱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害具有交互协同作用,盐碱交互时毒性强于单一盐度或碱度,交互系数除24 h外均随胁迫时间增加而增大.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对碳酸盐型盐碱水环境具有较强耐受性,适宜在盐度低于8.54 g·L-1或碳酸盐碱度低于18.25 mmol·L-1盐碱水域开展增养殖.
其他文献
根是植物固着与吸收养分的器官,了解不同植被类型根生物量分配及空间特征有助于揭示高山地区物种分布特征及生活史对策.采用土块全挖法,对白龙江沙滩林场森林植被演替过程中的3种植被类型(灌丛(柳)、红桦林和冷杉林)根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植被演替过程中,粗根生物量与中根生物量垂直分布有差异性,且土层深度对中根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显著影响.植被演替过程中,粗根系生物量先减小后增加,细根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小.异速生长分析表明:林场区域内,中根生物量与细根生物量为等速生长,细根生物量与粗根以及中根的累计生物量
为探究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对施氮量的响应差异及光合生理机制,在科尔沁沙地选择燕王、牧王、甜燕1号和牧乐思4个主栽饲用燕麦品种,于燕麦的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按照15%、40%、25%、20% 比例,对燕麦追施0(CK),100,200,300 kg/hm2氮肥(纯N),灌浆期测定叶面积和光合参数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可显著增加饲用燕麦品种的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燕王与牧王产量分别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甜燕1号与牧乐思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与N0处理相比,在N200氮素水平下
以2种野生牧草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和黄花苜蓿(M.falcata)为试验材料,测定了NaCl浓度0、50、100、150、200mmol/L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苗长、胚根长等萌发指标,分析2种野生牧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NaCl胁迫对2种野生苜蓿种子发芽都产生了抑制作用,高浓度NaCl胁迫对黄花苜蓿发芽率影响大,且高浓度下黄花苜蓿的发芽率高于杂花苜蓿.2)NaCl浓度为0~50 mmol/L时黄花苜蓿的发芽势低于杂花苜蓿,100~200
为了避免草木樨(Melilotus spp.)的二年生性状对冬小麦套种草木樨栽培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掘适合新疆南疆地区种植的一年生草木樨种质资源,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对一年生细齿草木樨(M.dentatus)、二年生黄花草木樨(M.officinalis)和二年生白花草木樨(M.albus)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细齿草木樨从出苗期到初花期的生长天数为107 d;干草产量为20430.59 kg/hm2,极显著高于黄花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P<0.01),比黄花草木樨增
氮是植物生长的基本营养元素,对氮含量的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植物的代谢过程和健康状况.高光谱技术能够对叶片氮含量进行无损快速的检测,已成为叶片氮含量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高光谱技术对冷杉叶片氮含量进行估算,首先分别采用相关系数法、连续投影法、LASSO算法对4种形式的光谱变量R,R′,log(1/R),log(1/R)′进行敏感波段筛选,对筛选后的敏感波段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进行建模反演.结果显示:两种导数形式变量的反演误差最小;且相关系数&Log(1/R)′,LASSO&Log(1/R
热应激是夏季畜禽养殖生产性能下降主要因素.为探讨复方中药对热应激禽类相关生产性能作用,试验选取85周龄海兰褐壳蛋鸡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热应激对照组、复方中药组,试验为期21 d.正常对照组全天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40%;热应激对照组、复方中药组每天光照10 h,温度控制在30~37℃,湿度55%,其余时间温湿度控制同正常对照组.复方中药组日粮添加1%复方中药.试验通过检测蛋鸡日采食量、粪料比、肠道排空时间、脾指数、产蛋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
为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选取定西市1980、1990、2000、2010和2018年5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38年土地利用结构和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定西市土地利用以草地为主,建设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处于中低等水平,人为利用程度低.总体来看,耕地逐年减少,净转化面积最大,主要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人民生活、农业及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定西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为探究不同苜蓿品种对低磷土壤条件的适应性,以甘农3号、甘农5号、甘农9号、甘农10号、WL358HQ、WL343HQ、WL363HQ、WL354HQ、金皇后9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对不同苜蓿品种的株高、生物量、磷含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对不同品种苜蓿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结合鲜重和干重,WL343HQ品种生长速度较其他品种快;9个苜蓿品种的磷含量排序为:甘农10号>WL354HQ>WL343HQ>WL358HQ>WL363HQ>金皇后>甘农3
以实施近自然经营措施8a后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3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林为研究对象,根据Hegyi竞争指数,探讨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林分中马尾松是数量最多的树种且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实施近自然经营措施的林分中马尾松的优势度较对应的对照林分明显降低,主要伴生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白栎(Quercus fa
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DNBF32对除草剂阿特拉津在玉米田土壤中残留量及玉米生长情况的调控作用,并通过关注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DNBF32施用响应探讨DNBF32强化阿特拉津消减及调节玉米生长潜在作用机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DNBF32施用量为150 kg·hm-2以上时,玉米成熟期土壤中无阿特拉津检出.上述施用水平的DNBF32可使玉米株高和产量较对照处理相比分别提升7.64%和8.30%.上述结果说明DNBF32具有强化土壤中残留阿特拉津消减及调节玉米生长的能力.此外,当DNBF32施用量为0~22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