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xu20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思想品质和规则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建设法制社会,实现依法治国目标,进而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新形势下,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应注意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使之从小树立遵章守纪的规则意识,这是培养遵纪守法公民的基础和关键。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 要把握小学生的特点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小学的特点。
  一是把握环境特点。在民族地区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文化背景特点,藏区的文化背景与内地的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经济文化落后,社会发展滞后,这是民族地区的不争事实。因此,在民族地区德育教育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内地的模式,要在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基础上,还要探索符合县情、乡(镇)情的德育手段和模式。同时应把握城区、城乡结合区和偏远农牧区学生的不同生活环境的特点,做到在班集体中一视同仁,在教育过程中不搞一刀切,要针对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德育措施和手段。
  二是把握年龄特点。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引导,做到循序渐进。
  三是把握心理特点。小学生心理发育一般处在习惯培养初期和习惯培养的中期阶段。因此,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進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
  四是把握形势特点。在新形势下,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应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一一做人、做事和学习进行施教。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和行为。小学生除接受学校教育外,还受到社会和家庭的作用和影响。在很多时候,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但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控制和支配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很多时候是取决于学生对道德的判断能力。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德育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明辨是非能力特别是理性思维作为首要任务。
  但是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往往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不能将学生当成德育教育的主体。往往习惯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传统标榜式的教育,使他们以这些人物事例为标本,按照别人呈现的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这种方式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代沟感,也难以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对当今的小学生来讲,那些先烈、人物、事迹毕竟太遥远,太伟大,很难想象,更不用说在自己身边发生。因而学生无法体验、学习,自然就没有多大教育效果。因此,除革命传统教育外,应采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个案,把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总结、学习,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并能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做出道德判断,进而去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从中受到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少队活动课,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例如在一节班会课中,教师改变过去生硬的“你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的要求,采用提出问题的办法,向学生提问引导:“操场前的水龙头没有关,你会怎么做?”、“同学间发生矛盾,有人就到校外找人报复,你怎样看待这种行为”、“一但自然灾害发生,你会向少年抗震英雄们那样去做吗?”等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引导达到共识。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会发生在他们身边或昨天,和他们联系紧密,学生自然会反映强烈,踊跃发言,做出是非判断,并说明原因。这样就会达到德育的预定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起到积极作用。
  3. 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德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是二者之间互动相统一的过程。因为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只能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起到作用,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德育要求,并不是机械地全部予以接受,而是在自己消化吸取知识的基础上,并根据自我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才逐步转化为品德意识,才能形成道德判断力,最终转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道德规范。这从本质上讲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因此,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如果做不好这一点,学生就会步入“左耳进,右耳出”的困境,难以实现真正的教育的目的,德育也就成为空泛的说教。
  由此可见,如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要使他们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的行为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他们就会产生积极快乐的学习情绪,今后就会主动践行这些行为。所以,在学生履行正确的道德准则后,教师予以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可以强化学生积极行为,消除消极行为。在这方面,我们一些老师往往忽视了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不能很好地开展组织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而受表扬得奖励的活动,即使表扬学生,但他们自己的德育认知和德育观念也没有得至升华,没有使学生步入自我教育的境界。
  但当发现一个学生有突出表现或过错时,不要急于给他表扬或批评,甚至不必忙着指出他的行为的优劣,而应先将事件告诉同学们,让大家去判断、评价,也让这个学生自我评价,共同推断这些行为产生结果,以便得出该不该作为的结论。通过这样的不断努力,逐步养成学生自主教育的习惯,以便他们在今后人生旅程中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养成规则意识。
  4.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感受意识
  在传统的观念中,道德教育是使做好事的学生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固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但仅仅是这样,会使学生德育动机步入狭隘的功利误区,他会误认为做好事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这样就有悖于德育教育的目的了。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价值观。要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体会到具备优良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崇高和幸福是人生发展之必须。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使他们把各种道德规范作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自身的主动要求。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成为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当道德享用价值在学生内心深处有了丰富体验时,其德育动机就会自我升化,进而形成思想境界。
  比如,当发现某位同学帮助了另外一位同学时,教师不必忙着大张旗鼓地表扬这位同学,而应私下要求受帮助的同学和其他同学一起反思:人在困难之中得到另人的帮助有多好啊,否则结果会怎样呢?受到帮助就应该感激甚至是回报那位同学,让那位同学从中获得一种崇高感、幸福感,让大家也学会感恩,学会助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意识。所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去列举、总结哪些事应该去做、值得去做,并注重加以引导;还要让学生亲自做,并要求他们做完后去体会感受。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做自己认为该去做的事,才会从中获得一种享受感。
  总之,社会在进步、在不断发展,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措施也应随之发展,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应使学生成为主体,这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前提和关键,不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不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就无从谈起,也难以实现德育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是我国基础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益突出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做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践中存在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对困难学生的确定、正确的资助观及怎样还学校资助于教育加以研究并对产生的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农村中学;困难生;资助金;困难生的确定;资助观;还资助于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
期刊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经济发展有赖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决定21世纪社会命运的人才培养中,对语文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语文学科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主要的是一种能力构建。同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今天的教育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
期刊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的新增板块和重要板块,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它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期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个模块中有一个“梳理探究”部分,共有十五个专题,每个模块(一册书就是一个模块)设有三个专题,第一模块中的专题是: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对于这些专题,到底要不要上,又该怎么上,实际上语文组的同仁们早就展开了讨论,但结果不一。所以我也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选上了这一课。之所以选定《优美的汉字》,一是想展示自己对新课改的一些理解和做法,二是想通
期刊
【摘 要】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都少不了要学习数学。但通过我个人多年的调查了解,真正爱好数学的学生并不多,尤其是农村边远山区学校的学生,喜欢学数学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数学也就是那些数学家演算纸上的智力游戏,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那样高深,那样遥不可及。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更接近数学,更喜欢数学,是我们所面临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说难,是因没有好的方法;说易,是因有灵活的方法。识字教学也简单,方法多样是关键。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多;关键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人要学习文化必须以学字开始,人们说,人生识字聪明始,人要想聪慧就得从识字起步。目前,虽然我国在教学中对识字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有不少的方法,但读错字音,写错字形,用错字义的现象随时可见。如中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不少,一些大学生的字难看,
期刊
【摘 要】怎样上活低年级数学课?我个人肤浅认识是:上课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直观教学,形式多样,常编儿歌激活学生兴趣。  【关键词】上活;低年级;数学课  传统的教学内容是枯燥的,修订了的数学内容虽然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一些,但数学毕竟是一门语言精准,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科学,要让小学生在短期内明白抽象道理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尽管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可学生常常犹坠五里雾中,收获甚微。
期刊
【摘 要】环境使现代幼儿园中不可忽视是重要因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创设一个新鲜、激发幼儿动态的环境,使幼儿思维活动,探索精神处于最积极的状态,促进他们身心和心里发展。  【关键词】幼儿;观察;交往;参与;主动性  人的一生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作用,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活动环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和深入的重要问题,要让幼儿健康成长,全面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是人的黄金时期,但关于高中生的校园惨案不断发生。为了不让这类悲剧上演,学校教育要让高中生学会敬畏。本文就从敬畏生命、敬畏老师、敬畏规则、敬畏网络、敬畏爱情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校园事件;学会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老师;敬畏规则;敬畏网络;敬畏爱情  2009年12月2日,云南省墨江一中高一学生文某某、白某某两人发生口角纠纷。后来文某某、阳某、李某某、阳某与白某某在墨
期刊
【摘 要】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贴近生活;提高效率  “源于生活”是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