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无限宇宙》的第一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认识太阳系里的主要星体。②学习整合八大行星的距离和大小。③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整个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生理现象,展开科学探究,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太阳系中的某些天体是有一定了解的,他们知道一些天体的名称和相关的说法。但针对这些天体的具体情况,如大小、基本特征等还是不太了解。对太阳系这一个概念也比较模糊。
本校的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较强,从四年级开始就进行“微博”平台的运用,六年级时已经使用得很熟练。但是在信息资料的整合、提炼上还有些欠缺。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网络学习,知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组成的;知道八颗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以及大小等特征。培养初步具有运用网络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技能以及对空间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网络主题探究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天体进行研究,实现对某种天体深入的了解。通过全班汇报,最后形成太阳系的概念。能根据整理的资料画出“太阳系的模型”图纸,并且制作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具有对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的学习兴趣,关注人类对星球最新探索的情况,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的。
教学环境与准备
本节课采用“微博”平台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以“信息整合”和“建立模型”作为科学探究的主线开展教学。
传统的天文常识教学一般采用单一的“讲解接受”式教学,这种教学思路其实并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自己透过繁杂多样的现象,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才算是真正经历了科学的探究过程。因此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本课为同学们提供了有效的自主、协作学习的网络平台,再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倡导“去中心”的交流,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探究环境,使得每个学生都是主体,都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1.课前利用网络以及微博自主学习,完成微话题
(1)教师在微博平台发布研究任务
a.你知道什么是太阳系吗?
b.你们小组对哪个星球最感兴趣?成立一个星球探险队,全面了解星球的情况。
c.教师建议:可以从星球的大小、赤道的直径、到太阳的距离、卫星等方面了解,了解得越全面越好。
d.将你们组搜集到的信息整合,发布到微博上,注意言简意赅、条理分明。
(2)学生准备
a.组建8个星球探险队。
b.选择不同星球,在网上查阅资料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分别完成研究任务。
c.并将查阅的资料在微博的平台上发布。
2.课堂交流“微话题”,导入学习
(播放视频:“神舟十号”升空)谈话:伴随着“神舟十号”的升空,我们中国又一次和太阳系零距离的接触,就让我们乘坐“神舟十号”进入太阳系进行探险吧!
(播放视频:太阳系视频)谈话: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太阳系,你们想想:太阳系内的行星运动中心是什么?轨迹又是怎样的?
3.进一步整理信息,深入学习
谈话:请将你搜集整理好的基本数据、显著特征、最感兴趣的方面逐条精练地记录在小纸条上。
小组汇报:你们组研究的是哪一个星球?请将你们研究的结果和我们分享,并将你们写有关键信息的词条贴在黑板上展示。
谈话:你们每一个小组的研究都是相当精彩的,因为时间限制,我们只能请两组汇报。请其他的小组成员也将你们的小纸条贴在黑板上,供大家学习。
谈话:结合黑板上的信息,你也可以立即在微博上查阅其他小组的资料,并进行跟帖评价。
4.整合资料,分析研究
教师讲述:科学家不但善于搜集信息,更加善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比,进一步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谈话:你可以选择“各星球赤道的直径之间关系”或“各星球到太阳的距离之间关系”其中的一个研究,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你的研究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按比例画图。
谈话:刚刚有的同学非常聪明地用画图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科学家也和你们一样,但是,他们画的图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课件)
教师讲授“相对直径”或“相对日地距离”的计算方法。
谈话:想一想,如果我们把火星的直径比作为一个直径1毫米的球体,那么水星赤道的直径可以看成几毫米的球体呢?其他行星的相对直径你会算吗?
如果我们把地球中心与太阳中心之间的距离作为1个日地距离,那么水星的日地距离是多少呢?其他行星的日地距离你会算吗?
谈话:我们可以将计算的数据先填表。
谈话:现在你能结合这两方面的数据画图,建立一个完整的太阳系图示模型吗?思考:画图时用多长表示1个日地距离比较合适?提示:教师事先尝试了一下用2cm表示一个日地距离比较合适。
5.拓展研究,自主学习
提问:在我们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以外,还有其他的家族成员吗?
谈话: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段视频并结合教师微博提供的资料,将你学到的发布到微博平台上。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们想努力体现的教学宗旨,就是超越具体的概念教学,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深入思考,并指导与生活实践相关的问题。借助太阳系一课,构成了一种教学的思维,那就是不仅要着眼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认识提升。
本节课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无限宇宙》的第一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认识太阳系里的主要星体。②学习整合八大行星的距离和大小。③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整个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生理现象,展开科学探究,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太阳系中的某些天体是有一定了解的,他们知道一些天体的名称和相关的说法。但针对这些天体的具体情况,如大小、基本特征等还是不太了解。对太阳系这一个概念也比较模糊。
本校的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较强,从四年级开始就进行“微博”平台的运用,六年级时已经使用得很熟练。但是在信息资料的整合、提炼上还有些欠缺。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网络学习,知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组成的;知道八颗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以及大小等特征。培养初步具有运用网络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技能以及对空间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网络主题探究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天体进行研究,实现对某种天体深入的了解。通过全班汇报,最后形成太阳系的概念。能根据整理的资料画出“太阳系的模型”图纸,并且制作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具有对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的学习兴趣,关注人类对星球最新探索的情况,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的。
教学环境与准备
本节课采用“微博”平台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以“信息整合”和“建立模型”作为科学探究的主线开展教学。
传统的天文常识教学一般采用单一的“讲解接受”式教学,这种教学思路其实并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自己透过繁杂多样的现象,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才算是真正经历了科学的探究过程。因此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本课为同学们提供了有效的自主、协作学习的网络平台,再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倡导“去中心”的交流,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探究环境,使得每个学生都是主体,都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1.课前利用网络以及微博自主学习,完成微话题
(1)教师在微博平台发布研究任务
a.你知道什么是太阳系吗?
b.你们小组对哪个星球最感兴趣?成立一个星球探险队,全面了解星球的情况。
c.教师建议:可以从星球的大小、赤道的直径、到太阳的距离、卫星等方面了解,了解得越全面越好。
d.将你们组搜集到的信息整合,发布到微博上,注意言简意赅、条理分明。
(2)学生准备
a.组建8个星球探险队。
b.选择不同星球,在网上查阅资料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分别完成研究任务。
c.并将查阅的资料在微博的平台上发布。
2.课堂交流“微话题”,导入学习
(播放视频:“神舟十号”升空)谈话:伴随着“神舟十号”的升空,我们中国又一次和太阳系零距离的接触,就让我们乘坐“神舟十号”进入太阳系进行探险吧!
(播放视频:太阳系视频)谈话: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太阳系,你们想想:太阳系内的行星运动中心是什么?轨迹又是怎样的?
3.进一步整理信息,深入学习
谈话:请将你搜集整理好的基本数据、显著特征、最感兴趣的方面逐条精练地记录在小纸条上。
小组汇报:你们组研究的是哪一个星球?请将你们研究的结果和我们分享,并将你们写有关键信息的词条贴在黑板上展示。
谈话:你们每一个小组的研究都是相当精彩的,因为时间限制,我们只能请两组汇报。请其他的小组成员也将你们的小纸条贴在黑板上,供大家学习。
谈话:结合黑板上的信息,你也可以立即在微博上查阅其他小组的资料,并进行跟帖评价。
4.整合资料,分析研究
教师讲述:科学家不但善于搜集信息,更加善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比,进一步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谈话:你可以选择“各星球赤道的直径之间关系”或“各星球到太阳的距离之间关系”其中的一个研究,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你的研究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按比例画图。
谈话:刚刚有的同学非常聪明地用画图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科学家也和你们一样,但是,他们画的图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课件)
教师讲授“相对直径”或“相对日地距离”的计算方法。
谈话:想一想,如果我们把火星的直径比作为一个直径1毫米的球体,那么水星赤道的直径可以看成几毫米的球体呢?其他行星的相对直径你会算吗?
如果我们把地球中心与太阳中心之间的距离作为1个日地距离,那么水星的日地距离是多少呢?其他行星的日地距离你会算吗?
谈话:我们可以将计算的数据先填表。
谈话:现在你能结合这两方面的数据画图,建立一个完整的太阳系图示模型吗?思考:画图时用多长表示1个日地距离比较合适?提示:教师事先尝试了一下用2cm表示一个日地距离比较合适。
5.拓展研究,自主学习
提问:在我们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以外,还有其他的家族成员吗?
谈话: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段视频并结合教师微博提供的资料,将你学到的发布到微博平台上。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们想努力体现的教学宗旨,就是超越具体的概念教学,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深入思考,并指导与生活实践相关的问题。借助太阳系一课,构成了一种教学的思维,那就是不仅要着眼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认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