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小学语文书本都是单篇文章,篇幅较小,所以说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来说是有深远意义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已经被重视。本书就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技巧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意义;技巧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整本书阅读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历史走到今天,阅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讨论的主题,阅读也已经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了。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了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整本书阅读技巧的探究就变成非常重要的事。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一个人生活在群体里,要与他人交流,还要能通过与外界的交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就会发展学生的语言。这种发展是持续的,是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不会遗落的,是能够为学生一生成长提供营养的。
2.锻炼思维。
语言是交流的媒介,更是思维的凭借。除了语言本身表达思维以外,语言还能够发展人的思维。阅读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是阅读获取的知识只是阅读的副产品。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思想才是阅读的主产品。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获得大量信息,并且与自身对照,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成熟。 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单是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对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学生能通过与他人观点的比照,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提升境界。
前面提到,学生在接受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智慧,获得人生的经验,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够以古鉴今,能够推己及人。也就是说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须臾不可分的。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就会不断提升。“智育使人智慧,智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智大慧。德育使人醒悟,德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彻大悟。”一本书往往能把智育、德育、美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这岂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整本书阅读的技巧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重视方法的获得,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比如在对六年级的学生讲授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只读书,鼓励学生回家问问家长自己家的春节是如何过的与课文做个比较,加深印象。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在上完《匆匆》这一课时就给学生推荐了其他类似文章,并在过多时间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4.阅读后组织讨论。
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流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读收获。“成本的书分量多,不便在教室里精细讨论,所以教学生根据精读的经验,自己去读。略读的‘略’字表示學生所受教师的指导简略一点的意思,并不是说马马虎虎地读。”要重视学生的自读与自悟,讨论是交流收获,交流经验。
结束语:学生的习惯养成除了有必要的时间、实践以外,仍然要依赖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能够激发阅读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的作用,是我们所不能忽略的。
参考文献:
[1]赵福楼. 完善中小学语文阅读体系——“整本书阅读”倒逼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J]. 语文教学通讯, 2017(25): 23-26.
[2]李玉洁. 浅谈整本书的阅读策略-以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为例[J]. 小学教学研究, 2017(29):69-71.
[3]巨同菊. 关于小学生读整本书的阅读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18(1):131-13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意义;技巧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整本书阅读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历史走到今天,阅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讨论的主题,阅读也已经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了。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了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整本书阅读技巧的探究就变成非常重要的事。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一个人生活在群体里,要与他人交流,还要能通过与外界的交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就会发展学生的语言。这种发展是持续的,是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不会遗落的,是能够为学生一生成长提供营养的。
2.锻炼思维。
语言是交流的媒介,更是思维的凭借。除了语言本身表达思维以外,语言还能够发展人的思维。阅读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是阅读获取的知识只是阅读的副产品。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思想才是阅读的主产品。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获得大量信息,并且与自身对照,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成熟。 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单是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对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学生能通过与他人观点的比照,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提升境界。
前面提到,学生在接受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智慧,获得人生的经验,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够以古鉴今,能够推己及人。也就是说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须臾不可分的。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就会不断提升。“智育使人智慧,智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智大慧。德育使人醒悟,德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彻大悟。”一本书往往能把智育、德育、美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这岂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整本书阅读的技巧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重视方法的获得,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比如在对六年级的学生讲授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只读书,鼓励学生回家问问家长自己家的春节是如何过的与课文做个比较,加深印象。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在上完《匆匆》这一课时就给学生推荐了其他类似文章,并在过多时间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4.阅读后组织讨论。
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流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读收获。“成本的书分量多,不便在教室里精细讨论,所以教学生根据精读的经验,自己去读。略读的‘略’字表示學生所受教师的指导简略一点的意思,并不是说马马虎虎地读。”要重视学生的自读与自悟,讨论是交流收获,交流经验。
结束语:学生的习惯养成除了有必要的时间、实践以外,仍然要依赖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能够激发阅读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的作用,是我们所不能忽略的。
参考文献:
[1]赵福楼. 完善中小学语文阅读体系——“整本书阅读”倒逼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J]. 语文教学通讯, 2017(25): 23-26.
[2]李玉洁. 浅谈整本书的阅读策略-以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为例[J]. 小学教学研究, 2017(29):69-71.
[3]巨同菊. 关于小学生读整本书的阅读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18(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