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已经春暖花开,但受持续蔓延的疫情影响,各家艺术品拍卖行的线下拍卖会目前仍处于“停摆”中。不过,这些拍卖行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转变策略,纷纷从线下转战线上。从疫情初期接二连三的慈善拍卖,到近段时间层出不穷的网络专场;从节节攀高的成交额和围观人次,再到不断推陈出新的推广方式,可以看出拍卖公司对线上交易的期待值和掌控度越来越高。
触网没商量
从3月中旬以来,各大拍卖公司相继推出网络专场拍卖会。
3月27日至31日,中国嘉德“E-BIDDING|中国嘉德第15期拍卖会”一举推出七大网络专场、148件拍品,最终取得140.08万元总成交额。除了中国书画、家具、酒、茶、珠宝等传统品类外,更有奥黛丽·赫本、格利高里·派克、索菲亚·罗兰等国际巨星的亲笔签名照,以及《阿甘正传》《007》《泰坦尼克号》等经典影片的签名海报。
与此同时,3月26日至31日,广州华艺国际的“华艺淘珍第8期”上线,推出了涵盖中国书画、当代艺术、钟表·潮玩、极品名酿四大门类的16个网络专场,共469件拍品。其中,“独具匠心·名贵腕表专场第二期”专场尤为惹眼,包括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等经典款式的9枚未使用过的名表一一亮相,斩获了不少爱表人士的芳心。经过六天展拍,此次网拍总成交额逾千万元,成交率達87%。3月20日至23日,西泠拍卖推出的“西泠网拍·艺是”20个专场也陆续开拍,名家篆刻、日本器物、历代造像、设计师珠宝、名家旧藏书画、钱币等门类吸引了不同爱好的藏家围观。而1230.82万元的总成交额也为即将开启的线上“四月大拍”增加了信心。
无论是中国嘉德“E-BIDDING”,还是西泠艺是、华艺淘珍,这些都是近年来逐渐深入人心的网拍品牌。而一些过去从未开辟线上业务的拍卖公司也借此机会在“云端”亮相。
3月27日至4月1日,北京永乐拍卖推出了“永乐·现当代艺术季”,超过300件拍品估价逾3000万元,并且通过直播形式满足藏家多维度观看作品的需求。最终,本次艺术季取得总成交额3113万元的佳绩,有五个专场获得“白手套”。3月10日至30日,北京荣宝连续推出了四期“中国书画·当代名家作品拍卖”,汇集了李老十、郭石夫、贾广健、冯大中等当代名家之作,“紫泥春华·紫砂壶专场”则集纳了一批来自江苏宜兴的当代中青年高级工艺师的精品之作。而从3月18日开始,上海嘉禾陆续以三大专场加入线上交易阵营,“四海集珍——中国书画作品专场(第一期)”中陈佩秋、谢之光、黎雄才等名家书画赫然在列,“卷云集·紫砂文玩专场(第一期)”中涵盖从清中期到当代的29件紫砂、瓷器及日本盆景,“琥珀光·中外老酒专场”中麦卡伦、轻井泽、马爹利等世界名酒荟萃一堂。最终,三场网拍取得了逾170万元总成交额。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初,一些拍卖公司便在第一时间利用线上平台,加入到抗疫慈善拍卖的队伍中。据统计,从2月初到3月中旬,中国嘉德、北京华辰、北京荣宝、北京博观、北京匡时、上海嘉禾、南京经典、广州华艺国际等多家拍卖公司均推出了线上义拍。除了获得相当可观的成交额外,各家拍卖公司还注意到另一个关键词——围观人次。一场网拍动辄数万人次的围观,是平时线下拍卖无法达到的流量。这无疑给处于疫情期间的拍卖公司提升了信心。
其实,早在2月24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的一份《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拍卖行业的影响调研分析报告》中就指出:“采取网络拍卖来对冲经营损失已是业界的普遍共识。”目前来看,各大拍卖公司纷纷触“网”则印证了这一说法。
高价也有戏
对于线上拍卖来说,什么价位的拍品最受欢迎呢?据不完全统计,34%的艺术品线上交易成交额在5000元以下,超过10万元的艺术品成交量则相对较小,而1万元到5万元区间的作品则为一些艺术品资深爱好者所接受。 从近期结束的一部分线上专场拍卖成交来看,能基本反映出这样的情况。3月22日结束的上海敬华“敬华网拍第一期”,10件书画作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为46700元,每件拍品成交价区间从1100元至1万元。同一天结束的上海嘉禾“四海集珍——中国书画作品专场(第一期)”36件拍品全部成交,其中除陈佩秋附合影的行书以16万元成交外,其余拍品成交价区间在1000元至4.1万元。而3月20日结束的“华艺淘珍第七期”中的“畅游·当代名家山水专场”10件拍品也全部成交,共取得33700元成交额,成交价区间在880元至14190元。
不过一些市场人士发现,近期的网拍中也逐渐有较高价格的拍品现身。“通常我们认为高价位拍品不容易在线上交易,其实如果作品质量有保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慢慢会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认可。”上海嘉禾拍卖董事长魏辉对《中国收藏》杂志记者分析道。
而前不久由艺典中国推出的“艺典夜场第一回·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场”也展现了一把线上买家的实力。该场拍卖39件拍品取得740万元成交额、95%成交率。其中,周春芽的《红宝石》以165.143万元成交。除了这件过百万元拍品,还有18件作品成交价超过10万元,如78.529万元成交的罗中立《二月二龙抬头》、50.622万元成交的杨飞云《藏族青年》、38.533万元成交的周春芽《豫园假山》等,较好地刷新着人们对网拍固有的印象。
“周春芽的《红宝石》如果放到线下拍卖,可能也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只要作品质量被藏家认可,再贵的拍品也会有人买单。”艺典中国艺术总监陈洁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而网拍拍品的单价是否会随着这一轮火爆行情而逐渐提高,陈洁认为这与大家最初体验网购类似,“开始大家只会买一些小物件,但现在家用电器、装饰材料甚至奢侈品都有可能在网上完成订单,这说明随着信用制度、审核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机构树立的口碑,线上艺术品交易不会受限于单品价格”。
政策积极推动
一直以来,很多藏家习惯了购藏艺术品要“眼见为实”,面对线上拍卖的图片下单,买到的艺术品与期待是否相吻合呢?
据一位在拍卖公司负责线上交易的部门主管介绍,曾有买家因拍品图片与实物存在色差而提出退货。他说:“线上拍卖不仅看不到实物,出价一瞬间很可能是非理性的,这就需要在未来完善对双方约束的规则,以便减少争议。”
针对这种情况,出于对买家负责的目的,一些拍卖公司的网拍都设有“7天无理由退货”机制。“我们也在网拍平台注明‘7天退货’,但需要收取买家10%的费用。这是为了保护买卖双方的权益。因为在无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无条件退货’对委托人来说是一种伤害,并且对上一口买家也不公平。”魏辉介绍道。
同时,为了让参拍者有更好的体验,最近“直播+网拍”的形式也风靡开来,买家出价的同时可以通过直播多角度看到艺术品,并有专家现场讲解。“即便如此,看到图片和视频其实只完成了对艺术品六七成的体验,剩下的部分是需要与这件艺术品亲密接触来完成的,完善的退货机制就是为藏家利益做出保障而设置的。”陈洁说。
另外,还有一些线上买家对网拍最后5分钟出价自动延时的功能稍有不满。“这种延时很耗费精力,对于买卖双方来说都很痛苦。”一位网拍参与者这样说道。不过也有人认为,能多次被延时的拍品肯定非常抢手,这种方式留给很多人更多思考和竞拍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不断推出的网拍专场中,拍品品类的年代几乎锁定在当代。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拍卖公司来说,之所以選择当代的艺术品或工艺品上线拍卖,一方面减少了藏家鉴定的困扰,另一方面也省去了拍品审批的麻烦。
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线上与线下大多拍卖业务的“不重合”。对于藏家群体的构成,有业内人士分析,古玩艺术品的真伪与价值需要靠一定眼力和经验来判断,因此,高端的艺术品交易仍会集中于线下,线上则更偏于大众收藏,这是一种两极分化。还有业内人士认为,线上拍品只是一些“价微质杂”的品类,目前只适合一部分以满足个人喜好为目的的小众参与,暂时不会成为市场的主导。
不过,在疫情发展并不明朗的当下,拍卖公司首先要考虑生存问题。线下拍卖全面“停摆”,那么线上拍卖无疑成为了“ 救命稻草”。如此看来,线上拍卖或许会成为许多拍卖公司今年的“主战场”。但当代部分的艺术品、工艺品毕竟只是拍卖公司业务中的一小部分,想要继续拓展线上拍卖业务,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
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市文物局前不久印发了《北京市文物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持文物拍卖企业依法开展网上拍卖的意见》。意见称,从3月5日起,北京市文物拍卖企业申请举办网上文物艺术品拍卖会,申报流程全部可在线办理。把网络拍卖标的审核调整为告知承诺,减少了人员接触、精简了申报材料、缩短了文物拍卖会审核时间,以此大力支持文物拍卖企业开展网络拍卖会。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线上拍卖是大势所趋。在政策的积极推动下,在拍卖公司的主动“进攻”下,艺术品线上拍卖或将迎来一个新纪元。(注:本文图片由中国嘉德、北京荣宝、北京永乐、西泠拍卖、上海嘉禾、上海敬华、华艺国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