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西壶流河畔的疆域城堡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蔚县,古称蔚州,曾是古“燕云十六州”之一,自古为京西重镇。几千年来,汇聚了中原文化、东北文化、河套文化的精华,吸纳了游牧民族、农耕民族的多种文化营养,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佛教、道教、墨学等诸家熔于一炉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中国北方独有的蔚县特色文化。
  作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蔚县境内有各类历史遗存1610处,被誉为“河北省古建筑博物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蔚县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和收藏者的喜爱。打树花、拜灯山、蔚县秧歌等民间艺术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和关注。因此,蔚县也是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这里山高雄伟,奇峰异谷险要,高原草甸植被富饶。物种丰富。这里有河北省第一高峰小五台山,有京西飞狐峪大峡谷,有生长雪绒花的空中草原,有古深狭窄、水流湍急的金河口峪、九宫口峪、松子口峪……真是“雄山峻岭峰峦秀,峡谷深峪景奇观”,使人流连忘返,遐想无穷。
  蔚县旅游局局长 李星生
  二〇一〇年九月
  
  古城蔚州 壶流河盆地里的千年城堡
  
  对于河北蔚县早有耳闻,记得那是在学校读书时民间艺术讲堂上听老师讲“蔚县窗花”,蔚县窗花的美的确使人过目难忘,自从走出校门之后,只要我见到剪纸,便会想到蔚县,至于古之蔚州,老实说,我全然不知。
  去蔚县之前看到一篇复古似的散文,很难懂,却简练概括,有这样一段开头:“蔚,古为代郡、代国,燕云十六州之蔚州,晋冀合境处。乃钟灵隅逸,毓秀圣疆,诸山壮郁,诸水荡谲。其间有村必有堡,有堡必有庙,有庙必有戏台,景致迥异,诱人骞行。”一路上,我咀嚼来咀嚼去,毕竟身在其外,很难理会。倒是最后四个字牵引着行程中所有人的心。
  “500年马蹄刀剑铸就的岁月苍凉,800个坚壁高墙撰写的历史篇章”,这是一位网友从蔚县归来时写下的句子。当我踏着暮色走近京之西的蔚州古城时,朦胧中扑面而来的城廓景象方才让我感觉时光真的可以回溯。的士没从南城门下直接穿八老城,而是沿着护城河旁缓缓行驶,黑黝黝的古城墙依稀可见斑驳的青砖,有些地方凹凸不平,更有几处老墙被岁月的风暴脱去穿了几百年的青灰砖衣,赤裸裸地黄色夯土暴露在紫色的天穹下。“河道的护栏是新修的,往前可以看到一座拱桥,那里原来是护城河的吊桥,可隔可行,是古代护城防御的措施,我父亲说,他小时候那座吊桥还有呢。如今这里白天很热闹,会有很多外地人在此照相。”的士司机边走边为我们导游。据我所知,这座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明洪武十年重修的蔚县县城,应该是北京周边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堡,城内的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常平仓、灵岩寺、真武庙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单位8处,县级保护单位7处。不算城外,仅这~座城池内就有如此众多的文物,难怪它早就戴上了“全国第二、河北省第一‘国保’文物大县”的柱冠。夕阳余晖下的断壁残垣,在时下的我眼中就是一部承载着厚重史实的史书封页,默默地期待有心者的掀动。
  北墙之外,我仰视着一座立于城墙高台上的庙宇建筑,这就是“玉皇阁”,三重檐的琉璃瓦顶显得尤为宏大巍峨。这座建筑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同城墙一起建成的,初始用于军事,后改供奉玉皇大帝,以求城堡平安。在蔚县古城、古堡建筑中,一般都不设北门,只建有东、南、西三门。主因于当时边防战事有关,按当地人说,就是“北方有鞑子”,为了防御,将城堡北面封闭。因此,玉皇阁又称靖边楼。
  我真正端其容貌还是在次日,来到古城蔚州,谁又会愿意漏掉欣赏聪慧的蔚州古代能工巧匠在这些建筑上展示出的高超技艺呢。算起来,玉皇阁建造至今已数百年,历经风雨剥蚀,兵灾战乱,虽几经修葺,依然完整地矗立于高高的城垣之上。从玉皇阁东侧可以登上一段夯土裸露的城墙,看着墙里墙外新旧城池,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这座有着1400余年历史的蔚州城,会不会在现代生活的喧嚣背景中快速衰败?若不加以强有力的保护,那些浸透着历史海水的一砖一石,将会很快消失在膨胀的经济开发浪潮中。
  墙外壶流河滩上是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有人正悠闲地在河边垂钓,一处处村舍散落在田间,一派和平安宁的景象。正值开学之际,紧邻城墙的县第二中学操场上学生们正在军训,几百年前这里或许就是练兵场,看着那整齐的方阵,联想到古代戍边将士操练的情景,我伫立在城墙,任自己游历在新旧变革的历史交汇处。
  我们住在新城的一家宾馆里,每日出出进进并不感觉身边有座老城的存在。现今的蔚县县城是老城、新城交错共生的,徒步行走,细细品味,你越发能嗅出历史的味道。入得古城,乍一看似乎有些凌乱,窄窄的街道显得拥挤,鳞次栉比的商铺却又让城池显得繁华。古建筑多半被密集的民居包围着,城池巷道的建筑基本是北方四合院民居,那些存活至今的老庙宇、古寺塔突兀地立在民居之间,犹如鹤立鸡群似的。整座城池内的民居建筑,自明、清时期到上世纪后半叶,种类繁多,呈现古今交织状态。站在重新修复的鼓楼上,古城全貌一览无余地收入眼底,若加仔细,即可发现这并不是一座严格按汉民族传统“礼制”兴建的方正城堡,南门、鼓楼、玉皇阁不在同一轴线上,城池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轴,同行的小王告诉我,拆除的东、西城门也不对称。街巷及建筑群不遵守经纬守织,没按严格规律分布,错乱中给人的视觉感受的确特别,也许这就是古蔚州独特的一面,它暗示着这块古代疆域盆地里多元文化集结融合的特点。
  既然民居密集于中,城池也就显得热闹非凡,走在街道上,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来往穿梭,赶巧了还有马车、驴车、牛车、手推车演绎着古代的交通方式,可谓是古今中外交通工具大展示。现代商场和小商铺混杂在一起,时髦商品和土特产品在同一条街上,嚼着口香糖的年轻后生和叼着旱烟袋的老人相觎而过……,历史与现代,落后与繁华,一起被搬上了这片早已结束冷兵器时代烽火狼烟的城堡舞台,漫步其间,令人回味无穷。
  最令我津津乐道的是在街上碰到各式风味小吃。蔚州人对吃是很讲究的,尤其是面食,加工细腻,种类繁多,煎饼、粉砣、大饼、饴馅、糊糊、两样……等等,若要细分,更是数不胜数。我们特意在鼓楼下的一个粉砣摊停下品尝,只见摊主打开笼盖,一个个做好的粉砣黄亮剔透,一股豆粉香气扑鼻而来,令人食欲大增。主人拿起一个粉砣放入碗中,用一把双面非常薄的小刀片飞快地划动,转眼间粉砣就被划成了细细的长条,再浇上汤汁,盛上一勺红红的特制辣椒油,吃到嘴里,滑滑的、辣辣的,真是绝美好吃。一个粉砣打开了我们的食欲,于是沿街而走,吃了这样换那样,不知不觉把肚子撑得饱饱的。走到一家烤饼店,店家特殊的烤饼方法吸引了我们,据说这是白乐乡特有的传统烤法,烤出的面饼香脆可口,无奈,我们只能看其制作,最后买了两包回去慢慢品尝。
  蔚州古城依然繁华,蔚州人是热爱生活的,他们固守着这座老城,传承着祖辈们留下的手艺,娴静安然地生活着。
  
  蔚县窗花 艳美欢活的“窗格戏”   
  蔚县人爱看戏,这可以从蔚县现今尚存300余座古戏楼窥见一斑。询问老蔚县人就可知道,早些时期,蔚县境内村村有剧团,堡堡有戏楼。每到农闲季节或过年、逢集、庙会时,乡村戏楼就会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热闹景象。正月里,乡村戏楼更是锣鼓喧天,人头攒动。较为乡民喜爱的戏种也是五花八门,大戏种有京剧、晋剧、评弹,当然少不了河北梆子。地方戏种别具一格,蔚州秧歌、蔚州道情、蔚州罗罗腔、蔚州弦子腔、蔚州赛戏、蔚州梆子腔、蔚州耍孩尔、蔚州灯影戏、蔚州高桥戏等为乡人热衷追捧。再说,蔚县人擅手艺是出了名的,于是,独具特色的蔚县窗花便有了生长的优良土壤。
  很早以来,当地人就有这样的习俗: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喜欢在窗户纸上粘贴一些花花绿绿的图案,借以美化家庭环境,烘托喜庆气氛,谓之贴“窗花”。据说最早的窗花是“天皮亮”,一种在云母薄片上勾图着色而成的东西。在商贸往来之中,河北武强的木版水印窗花输入进来,那些印有戏文和花卉的年画裱糊在窗户上,为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这是蔚县点色剪纸诞生以前的情形。耍手艺活儿是蔚县人的强项,当时在蔚州民间,已盛行着一种供花鞋、荷包、枕头等物上刺绣时使用的单色纸“花样”,民间手艺人便借鉴了“花样”的剪纸形式,吸取武强木版水印窗花和杨柳青年画的色彩特点,摹仿“天皮亮”的透明效果,经长期的创作实践,逐渐形成了在白剪纸上染色而成的一种剪纸艺术形式,这便是蔚县“点色剪纸”的雏形。
  贴窗花应该不是蔚县独有,但蔚县人却让窗花绽放独秀。到底独秀在哪儿,我在蔚县着实欣赏了一回“点色剪纸”的艺术魅力。
  真正的蔚县剪纸几乎和“剪刀”没有干系,制作剪纸不是拿剪刀剪,而是用百余种形制各式的刻刀精心地在纸上雕刻。民间传说,最早刻纸刀具来自于一位当地著名的刘姓银匠,是他将自己镂金刻银用的刀具移嫁到了民间剪纸工艺上。随后的岁月里,剪纸艺人在实用、精细的原则下,不断创制和改进刀具,蔚县剪纸泰斗王老赏就自制了百余种刻刀。我在老城南门外新开的剪纸街和著名的蔚县南张庄剪纸村,拜访了许多专门从事剪纸业的艺人;还特意在县城及乡间找了几位隐没在民间的草根剪纸艺人,倘若细细地观察比较不难发现,当今的蔚县剪纸,从某种意义上说,刀具的改良和应用是区分民间窗花和艺术剪纸的工艺标准之一。刀具改革加速了蔚县剪纸“花样”的分野,从而使蔚县剪纸在国内诸多不同的剪纸品种中风格迥异,成为一种独立的剪纸艺术。
  走在新开设的“中国剪纸第一街”上,有一尊雕塑立在大门的内街中间,对襟布衣、瓜皮毡帽,清瘦的脸庞留着山羊胡须,一个典型的蔚县农民形象映入来往行人眼帘,此人便是被蔚县人称为“剪纸泰斗”的王老赏。不管你信不信,蔚县剪纸步入艺术殿堂与这位活脱脱的草根农民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当你走进这条街上任何一家店铺,都可以找到王老赏最具代表性的戏剧脸谱剪纸的翻版作品,也许有心的后继人会在此基础上发展,但总体的式样还是来之于王老赏的传世作品。无论是民间艺术研究学者,还是来蔚县游玩的普通百姓,要真实的了解蔚县剪纸,有谁能跳过城南南张庄村的王老赏呢。
  从剪纸街出来,我特意租车去了南张庄村,果然村子靠近县城,来往交通十分便利。村子看上去是新建的,但走进内里,方可看到唯一保存下来的老堡门,印证着古堡的历史。穿街走巷,随处可见“某某剪纸厂”、“某某剪纸工作室”的招牌,大有推广实名制,彰显艺术个性的架势,很像北京的宋庄画家村,是名副其实的剪纸艺术村。可能王老赏不会想到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会因为他而成为誉满全国蜚声国外的“剪纸艺术村”。
  那么,蔚县剪纸究竟好在哪儿?你若想学会欣赏。就必须亲临蔚县,走进南张庄,耐心地观察和听取剪纸艺人们的讲解。在这里,蔚县剪纸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窗花,而是一种纯粹的剪纸工艺品。
  在王老赏的时代,南张庄就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剪纸村。农闲时刻,许多村民纷纷制作剪纸,待到腊月,每逢集日便到县城出卖,换取薄银贴补生活。耳濡目染的王老赏从小就学着上色,十二、三岁时就学着刻纸,到了青年时期就学成了手艺。论念书识字,王老赏只读过几天私塾,但他通过自修却能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一类的小说,还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他还是个戏迷,三里五村,哪儿有戏他就会往哪儿跑。书中和戏里的人物形象活在他的心中,就这样,有心的他又通过刻刀,将心中的古典人物和戏剧人物走到了剪纸上来。
  据说,王老赏(1890-1951)在一生近五十年的剪纸艺术生涯中,先后把二百多出戏曲中的八百多个人物进行了再创作,同时,他自己还创作了二百多幅作品。他能以刀代笔,边刻边将请画匠按其设计的画稿逐一地进行修改提高或再创作,这些作品一经他手便比原设计的更加工细,更有韵味,放射出诱人的异彩。他的样子一出,往往是不胫而走,成为别的艺人们刻制剪纸的底样。直到现在,民间流传的剪纸中,还有不少是由王老赏当年定下的底样上套下来的。
  在南张庄听如今的老艺人说,王老赏刻窗花非常认真,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着色用刀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技,刀子下去,窸窸有声,如临一项神圣的事业。正因他这一股追求艺术的倔劲,在众多的剪纸艺人中才夺了头魁,成为公认的剪纸艺术家。我仅能凭着艺人的讲解,在脑海里勾画着王老赏刻纸的模样,在老堡门下的一个四合院内,我看到王铤老人正在窗前认真地刻着窗花,似乎找到了农民艺术家王老赏刻纸的影子。
  蔚县人对生活有着诸多追求,爱看戏是其中之一。平日生活里,爱用剪纸花样美化房间,尤其是北方的木格窗户,贴上彩色的剪纸,那一格格纸糊的窗户在户外阳光的照映之下显得艳丽可爱,若把窗花儿放到别处,似乎即刻失去了神韵。剪纸是一种静中显动的造型艺术,为了求得这种艺术效果,必须善于抓住人物行动中最能表现出他思想和性格的一刹那,把它再现在纸面上:对于花卉也是一样,要在有限的纸幅上刻画它们极妍斗放的风姿。王老赏正是此中神手,也是他那个时期蔚县剪纸艺术的集大成者。正是因为他的创造,蔚县人除了赶会听戏,更可以将自己喜爱的戏剧人物贴在窗格上,躺在自家炕上慢慢欣赏。
  在南张庄和剪纸街行走,已经不能体味到乡土味儿的蔚县窗花,如今的蔚县剪纸早已不是以往民间美饰房间的小手工艺品,而是登入艺术领地的工艺美术品。即使是在王老赏时期,已经有当地商人将其作品作为馈赠礼品,应用于商贸洽谈之中。在设计、熏样、刻制、着色、装裱流程中,形成小集团,产业化规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氏兄妹创办的剪纸厂和剪纸工作坊。
  草根文化步入大雅之堂是可喜可贺的,这也符合时代的需要,但久而久之是否会失去生存的土壤,却令人担忧。据说,蔚县乡下到过年时节还可以买到窗花,县城已经很少见到,都是高一品格的剪纸艺术品,间或在民间手艺人那里还夹杂制作些乡土味儿的窗花。
  我在街上就碰到了摆地摊卖剪纸的赵权,和他的接触知道,他曾经是蔚县窗花社的人员,手艺不是纯家族传承,因会画 画,又模仿民间艺人学过刻纸,所以经现场考试,被录取进入窗花社的。当时的窗花社是周永明等几位老艺人组建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因窗花卖不上价钱,工人靠微薄的工资难以维持家境,最后散伙。周永明领着子女单干,这就是后来叫响市场的周氏剪纸世家的前身。而他,由于家境贫困,又没遇上机遇,可算命运不佳,窗花社解散后便流落民间。和他交谈,可以体会到,赵权是个要强但不善于表现,忠厚且朴实谦逊的人。39年的剪纸生涯也磨就了一手好手艺,他的作品很多都是蔚县剪纸风格的传承,但有些却是自己的创作和老花样的改创。后来我了解到,像赵权这样独立完成点彩剪纸全过程的民间艺人在蔚县还有许多,他们在默默地坚守着本土窗花制作,但艺人们的后代,却很少愿意继承前辈的手艺,因为民间对窗花的需求越来越少,卖剪纸的收入远远赶不上外出打工的收入。
  蔚县剪纸系用安徽宣纸刻制,以阴刻为主,阳刻为铺,阴刻阳刻根据染色与装饰的需要有机结合:构图简洁丰满,彩色对比强烈,充满生活情趣。在全国各地的剪纸中,有单色剪纸,填色剪纸,衬色剪纸,铜凿剪纸,分色剪纸等多种。而王老赏的点色渲染技法问世以后,开创了染色剪纸的先河。
  
  暖泉古堡 坚守着岁月星辰的故事
  
  曾经在书店看到一本专著,名为《蔚县古堡》,当时并没引起我十分关注,粗略翻看了一下,就放回了书架。实地踏入蔚县方知,这座曾为燕云十六州之一、壶流河盆地上的“巨郡”,居然有着800余座村堡。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会告诉你,无论是南山脚下,北部丘陵,还是壶流河两岸,见村必有堡,有堡必是村,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城连城、堡套堡,类似兵营般的城堡建筑群。时至今日,保存完好的古村堡数量不低于300座,该如何探究?抉择实在困难,这使我想起那本书的重要参考价值。
  蔚县的暖泉镇和上苏庄,因至今保留着两项独特的民俗而为今人所知。每到正月十四至十六,周边城市的摄影采风者便会蜂拥而至,有的去上苏庄看“拜灯山”,有的赶往暖泉镇看乡民玩古老的勇敢者游戏“打树花”。以此为线索,我在夏秋之交,便两度踏入了暖泉镇和上苏庄。
  暖泉镇在蔚县正西端,与山西广灵接壤。据说这里是当年蔚州八大集市中最活跃的商贸重镇。车进入古镇正赶上逢集,长长的街道两边被各类农副商品摊位挤得满满当当,人头攒动,吆喝声浪此起彼伏,一派繁华兴盛的商贸景象。往主街两侧巷道一拐,鼎沸声即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古老的四合院混杂在新民居间,不在高处很难看出院落的整体结构,只有通过那些静静立着的老门、斑驳陆离的砖墙、杂草丛生的屋檐,推断着老屋以往的岁月。倘若推开任何一扇吱呀作响的老门,也许您就掀开了古镇史页的某个篇章,兴许会发现主人创业的华丽风采,抑或还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千年古镇史话。
  暖泉镇始建于元朝,明清时镇上连修北官堡、中小堡和西古堡,三堡互为犄角,成“三堡、六巷、十八庄”之架势,为蔚州西部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和军事要塞。建筑结构保存相对完整的就是“西古堡”,它也当之无愧的被挂上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因此,来暖泉镇的游客,基本都是直奔西古堡。真正要看到暖泉镶全貌,另外两个堡不可不去,尤其是北官堡。
  北官堡门是暖泉镇“打树花”的传统场地,是全镇保存最好的堡门。厚厚的铁渣牢牢地钉在门楣上,向来往行客讲述着暖泉人特有的迎春故事。这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是民间传说中,暖泉铸铁匠看富家燃放烟花想出的绝招。听起来不可思议,甚至带着些许滑稽的味道,但当一勺勺炽热的铁水被泼向高高的堡门绽放出灿烂的火花时,有谁不会为之咋舌惊叹呢!我虽没有在春节之际来到这里,看着这栋别处难寻的铁渣门脸,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位勇士,用红红的铁水在冰冷的砖墙上打出漫天飞舞的火花,这是任何礼花无法替代的别样炫丽,暖泉人居然将此激情延续放纵了300年。
  北官堡北面有一高台,登临其上即可将全镇一收眼底。只有在这里你才能体会什么叫做房套房、院连院。难怪许多国内影视剧导演来此,一眼就相中了这方历史遗留下的影视外景地。其实要全面了解暖泉镇,不光光是那些大宅门里的故事,这里还是一个宗教派别共存、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共融之地。
  暖泉的寺庙之多往往会出乎外人所料,宗教场地形制雷同又会使人忽略其内鲜为人知的故事。北官堡的老君观很少有游客会走到这里,这是一座省级文保寺庙建筑,单就从建筑上看,远远不如西古堡的地藏寺设计的巧妙别致,两进院落,前殿、后殿、东西耳房等一应俱全。当走进前殿两边的“祖师殿”、“财神殿”时,神龛墙壁上的神像画吸引你驻足观望。鲁班在道教中被尊奉为手工祖师,于是,殿内侧壁上对应出现了“百工图”,虽然这些画已被风蚀,但有许多还可以看到画的内容,木工、装饰工、纺线工、造纸工、瓦罐烧制工等等,不难发现,这和当地民间擅长的手艺息息相关。不可忽视的是,鲁班右边站立的师祖是元代本镇出的尚书王敏,苦读寒窗的王敏步入仕途身居高位后,也没忘却家乡子弟,回故里创办了书院。当地百姓尊奉他,显然是崇尚文化的心理诉求,那书院早已随岁月而去,但王敏却永远留在了暖泉人的心里。如今镇中心凉亭广场边正在兴建一座复古庭院建筑,导游牌上标示着“王敏书院”,原来王敏书院的遗址就在此。
  历史上的暖泉是商贸重镇,这在老君观里也有所反映。令人惊讶的是,财神殿居然还供奉有洋财神,我在国内见过的财神庙不尽其数,从没见过神龛上穿着龙袍,凹眼高鼻梁,手捧财宝的洋人!
  原来,古之蔚州是边境要塞关隘,古丝绸之路之一。毛皮加工贸易是这里最为红火的生意,其中不乏与外商贸易往来的商人,蔚州巨商王朴就是典型的代表。王朴靠洋人发家,所以当地百姓就认为外国人是很有钱的,于是,富于联想的画匠就将洋人穿上中国龙袍请到了财神殿的神龛上。仅此一斑并不能窥其古镇商业全貌,同样,与之对应,在财神殿的侧壁画上了“百商图”。豆腐坊、小吃铺、中药店、绸布庄、旅客栈、陈醋房等等,画面上的经营行当又有多少离开过暖泉集市?有的行当几乎渗透到暖泉人的血液里,成了暖泉人生活不可缺失的部分。当你行走在暖泉镇任何一个古堡巷道内,随处可见的豆腐干晾子就是活生生的写照,正如一位暖泉老人所说:“不吃不喝,一日不可以没有豆腐干”。别在意暖泉人如何加工他们所爱的传统小吃,当你咀嚼上那劲道香辣的豆腐干时,没准你也会爱不释口了。
  暖泉镇三个古堡中,西古堡的形制保存最为完好。这座始建于大明嘉靖年间的古堡呈方形,环绕四周的堡墙均为黄土夯筑,南北堡门等重要部位被加宽加高,并用青砖筑面。到满清时,又在南北堡门外各增建一座瓮城,两座瓮城都拐弯开东门,以防冲入的敌人直冲堡门下,以此来增强城堡的抗御能力。你想了解古代战争中所谓的“瓮中捉鳖”之势,暖泉西古堡南北瓮城既是鲜活的遗存版本。西古堡不仅保存有古典风格的深宅大院,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小小的南瓮城,居然有6个院落,1个戏楼,74间殿堂、楼阁,设计之巧妙,实在令人佩服。若 是赶上春节,站在城楼上听场晋剧(暖泉人喜爱的山西剧种),那算是一种尚古的民俗风尚吧。
  暖泉镇是因其有一处常年水温在15℃左右的泉水池塘而得名,每到冬季,这个池塘的水面便会飘舞着轻盈的雾气,池塘靠村堡的方向开有引水口,以往,百姓生活用水均来自于这里。如今暖泉池被圈进了书院院墙内,陪同我的导游小刘说,这是为了对暖泉水质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其实,暖水泉在这个镇上并不止一处,“暖泉粮库”对面不远处,就有被称之为“佛镜”的圆形池塘一口,据说,是粮库内封闭着的国保单位“华严寺”曾经的放生池。这口被沾了佛缘的泉水池保护的出奇好,敞开式露在马路边上,水质清澈、水面洁净。是什么力量促使当地百姓和外来者不去玷污它?而另一处关键的生命之源,却必须靠着人为的院墙加以保护,不得不让我产生疑惑及联想。好在,若想见识暖泉,“佛镜”倒是理想的观看之处。
  
  上苏庄堡 期待复苏的镰锣庄堡
  
  因参加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我有幸在非春节期间看到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拜灯山”表演,这是上苏庄百姓开春祈福的祭祀圣典,非一般时态下可以看到。
  传统意义上,“拜灯山”是百姓用来表达自己诉求,祈愿祝福的一种民间祈祷仪式,每年正月元宵节(也称灯节)前后举行。虽然我们看的是表演,但所有程序一律按传统仪式进行。那天因会议结束很晚,我们是披着夜幕赶往上苏庄的。乡村的夜晚依然可以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当前方依稀有灯光闪烁时,我们已经进入了村庄。
  往堡南灯山楼的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跨街挂着一盏点亮的方筒形纸灯,灯上写着吉祥祝语。据说,常规年份每到拜灯山的日子,街道一般挂灯十二盏,碰到闰月就挂十三盏,寓意月月平安。我们随着人流聚集到灯山楼前,借着火神庙两边悬挂的灯笼光亮,可以看到小小广场已是挤得脚无缝隙之地,此时庙内已有两人爬到高处,将早已放在架子上的一盏盏油灯逐一点亮。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鸦雀无声地盼望祈神福愿即刻显现。依村规,每年拜灯山的祝语是主持者秘密商定的,只有当火神庙里所有油灯都点亮时,方可看出当年的祝语。诸如:五谷丰登、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人畜两旺……等,不一会,火神庙的灯山显现出“国泰民安”,顷刻,鞭炮齐鸣,礼花腾空绽放。
  一个民间神圣的祈福仪式,又含有保密的成分,加上祭典中有隐喻生殖崇拜的风俗表演,让人倍感此项活动的神秘性和特殊性。而对于参加活动的村民,他们的神情是极其庄重严肃的,这是想往生活美好的心的诉愿,相信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有颗虔诚的心,神会保佑村落平安,生活幸福的。可以想象春节时全村百姓集体祭拜的情景,谁又能不为我们淳朴的乡民动容呢。黑暗中,一位身边的观者这样说:“他们生活并不富裕,却依然祈祝‘国泰民安!’,真令人感动。”
  据说此项祭拜灯山的活动,从明朝嘉靖22年即始。当年建堡时,请风水先生择地,这里一条自东南朝西北走向的“龙脉”被相中,先生断定依此龙脉布局建村,可望兴旺发达。但从八卦五行上看,龙首及龙尾均在南北相位的“土位”上,所以必须在“土”上做好文章。以火生土原则,在村南端建一座灯山楼,敬奉火神,促其兴旺,可若火气过盛,又易招来火灾,于是又在村北对应位置筑起高台,台顶建起一座三义庙,因相传刘备是压火水星,可以用来抑火。南端是火神庙(灯山楼),北端是三义庙;一火一水,火生土,水克火,相生相克,纳福驱邪,一个完美的村落就如此安排好了,真是煞费苦心。也正因此引发了上苏庄有别于其他地方,别具一格的祭拜火神典礼仪式。
  如此鲜活动人的故事促使我一定要在白天看看上苏庄。一个月后,我从京城乘车再次踏入蔚县,专程探访了这座几乎被时代抛弃的小小古村。说被“抛弃”有些言过其实,应该是被忘却。对于史迹,有时“忘却”倒是好事,无形中那些遭忘却的古迹幸免于“被破坏”而自然地保存了下来,上苏庄就是蔚州800村堡中的幸运村之一。
  怀着一种忐忑、好奇的心理,我与450余岁的上苏庄亲密地接触了,它看上去十分的苍老,村里那条数代人行走过的“响镗街”已经不会在山水的冲刷下发出悦耳的声响,鹅卵石铺就的街面断断续续,岁月的打磨使得那些石头早已没有了棱角,光滑油亮地裸露在碎沙石外。堡门下有些老人坐在那里消磨时光,我抬头看到门楣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上蘇庄堡”年号“嘉靖二十二年仲秋”。和别的堡门不一样的是,这座堡门外左右用石头和黄土垒砌了毛笔头和砚台模样的建筑物,虽已是秃头秃脑,但模样还可辨认,问老人,说:“这是希望村里多出文人。”
  堡内街衢的格式还是老样儿,后生们都外出打工了,没了人气,再豪华的宅院也很难保住曾经的荣耀,渐渐显露残败的容颜。我走进了一座相对保存较好的两进院落,一位大妈正在院内打理着小菜园,环顾四周,从房舍的结构和门庭(有仪门)看出这不是普通百姓的居所。一打听,这家主人早些年是村里私塾先生,大妈的丈夫也曾经是学校的老师。可能是血脉相传吧,读书的风尚一直在这个家庭延续,她的女儿攻读完博士后,如今在美国从事生物遗传学研究。我不由得联想起那座别致的堡门,崇文习书自建村时即是先人的夙愿。
  村北高台的三义庙前台阶陡直,可谓直上直下,登临其上可以一览全堡。一条南北笔直的街道直通火神庙。按古蔚州庄堡防御的规律,这里应是真武庙或玉皇阁的位置。玄武在道教中主管北方,所以北方百姓对玄武尤其崇敬。上苏庄的不同有其风水取向的原因,其次,建“三义庙”,也是为了从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那里取一个“义”字。这即取得了八卦五行中的水、火平衡,又保持了乡人相处和谐,人际关系的纯正。
  居高临下看上苏庄,若富于想象还可以发现其形状恰似打击乐器中的镛锣(用木框做架,成若干方格,格内挂有小铜锣),街道是镛锣的框架,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好像是一只只镛锣挂在框架上。若逢下大雨,各巷道的流水顺坡势汇聚主街,激流撞击鹅卵石便发出“哗哗”声响,犹如敲打镛锣,因此,村民把主街称为“响镗街”。
  在蔚县,只要你耐心在古堡里探寻,总会听到许许多多的故事,细心领会,渐渐就会破解出其内的文化内涵。比如“上苏庄”。“上”与“底”相对,“苏”取万物复苏之意。去了、看了、了解了,更会希望它早日复苏。
  
  金河口峪 辽代佛事重地,令人痴迷的乐园
  
  坐落于壶流河盆地的蔚县,四面群山环绕,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在此交汇。绮丽的自然风光同样会让人流连。在古城内就不断地听到诸如:空中草原、小五台、飞狐峪、金河口峪等自然景区的名称,撩拨的你心中痒痒的。
  小五台山属恒山余脉,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因有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俗称五台,较之山西省五台山低矮,被当地人称为“小五台”。五台之中的东台最高,海拔2882米,素有“河北屋脊”之称。值得注意的是,五座山峰均在蔚县境内,只要在蔚县说小五台山,当地人的脸庞总会流露着自豪的神情。登山是勇敢者冒险的游戏,去过那里的勇士总会在网络上 描述它的凶险,而在摄影师眼里,那里又是绚丽、烂漫、迷醉人的地方。
  据说每到夏季,小五台便是登山爱好者的乐园,而穿行峡谷,为诸多来蔚县的游客首选,虽说挑战指数略低,但真要深入,也不乏具有挑战意义的刺激。飞狐峪是历代行军、商之古道,峡谷山峰突兀、雄关险隘重重,往往给穿越者带来无尽的视觉撞击。金河口峪植被茂密、百花争艳、溪流潺潺,加之禅宗文化的千年积淀,更加引人入胜。也正是因为听说金河寺在辽代既是皇家举行佛事的重要之地,辽圣宗、道宗都曾亲自驾临过。所以,我是带着一种崇敬之心去金河口峪的。
  金河口峪的谷口似漏斗形态,入口依山势略微敞开,向内一仅百余米,山体突然陡直峭立,收缩成狭窄的“一线天”峡谷。走在谷底仰视,巨大的岩石仿佛被劈开,在数万年山洪的冲刷下形成弯弯曲曲的弧面,太阳光很难直射谷底,幽暗的深谷加之湍急水流在这里发出震耳的轰鸣,不免使人产生恐惧压力,甚至于会幻觉出电影里神侠与恶魔飞崖走壁、翻飞格斗的画面来,令人毛骨悚然!回味之余,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神奇奥秘。
  走出一线天,视觉忽然开朗,山谷绿草葱茏,野花烂漫,收紧的心情也随之放松下来。溪水潺潺流过,不时可以看到河底有金黄色岩石在碧水的映衬下闪着金色的光芒,因此,当地称此水为“金河”。沿河谷向内,潭水深邃莫测,两岸山峰雄伟,弯弯景致变换,奇中有峭,峭中含美。每处奇观无不给人留下神思遐想,从而也延伸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溯流而上,经几个弯口后,隐约可见一寺院坐落于峡谷间,这就是近年在原址处修复的“金河寺”,保存下来的四座金河寺高僧灵塔即在寺院东侧山岗上。拾级而上便可临近塔林,登高远望,峡谷深邃,峰岭叠嶂,古塔矗立,寺庙幽静。千余年的时空凝聚在这里,历史就这样成为眼前的现实,让人觉得时间忽然变得没有意义。
  “辽圣宗耶律绪统和十年(992)九月癸卯,游幸五台山金河寺饭僧。”“清宁九年(1063)七月,道宗幸金河寺。”《辽史·半纪十三》明晰记载着两代帝王幸游金河寺的日期,足以显示出金河寺在辽代的崇高地位和兴盛之极。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揣测,时处战争防御前线的蔚州,两位皇帝幸游的背后,实则带有巡视疆域固防之军事目的。另据《元史》记载,元朝皇太后唆鲁忽帖尼在忽必烈派出的信使,蔚州籍人士杨赞陪同下曾访金河寺,并赐金帛。皇家的宠幸使得金河寺名声显赫,高僧云集。其中不乏佛学名流。辽代高僧道殷于1056——1101年间,在五台山金河寺完成《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成为显、密两宗信徒修佛必读经书,现是准提文化中心的主修经书。由此,小五台山金河寺也成为显、密宗派准提菩萨祖庭第一道场。行均法师擅长音韵文字之学,博学多识,“寓金河而载辑”,五度炎凉完成文字、文学、佛学巨著《龙龛手镜》,是辽宋当时收字最为宏富的佛学工具书。由于它保存了大量手写体的俗体宇和异体字,对于文字、音韵、敦煌学、佛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这部书不仅传入中原,也同期传入了朝鲜半岛。明代高僧政通为临济宗第24代传人,曾在小五台山金河寺修行,并圆寂于此寺。如今山坡仅存的几座灵塔中就有“资中政公禅师灵塔”,上有记载他生平的塔文。
  身处峡谷深处的金河寺并没能逃逸战争的破坏,明清均曾重修,但最终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被侵华日军彻底焚毁。新金河寺虽按明代格局恢复重建,但早已是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在其后遗存的毗卢阁旧址台地上,巨大的八角莲花柱础静静地躺在杂草丛中,向今人昭示着金河寺往日的辉煌。
  我们在当地山民的带路下,由金河寺向内深入峡谷深处。峪的两边奇峰擎天,绝壁悬崖如刀劈斧砍一般,过两个谷口才算真正进入金河口峪丛林地带,植被由次生灌草丛带转为阔叶林带,阴坡面多生山杨,夹杂有白桦、红桦、山柳、油松等;再往上即可看到大片的华北落叶针松等树种,典型山地气候营造出的植物乐土。微风扶摇树叶沙沙作响,阳光穿过丛林在山涧溪流上跳跃,童话般的景色令人迷醉神往。我陡然想起是否会遇上动物,便问领路的老刘:“森林里有野兽吗?”老刘随口答到:“有”,一行人的神经即刻紧张起来,他接着说:“30多年前,这里有多种猛兽,只是现在已经不见了。”“有老虎吗?”我接着问,“有”,他回答并说,年轻时,他在镇供销社上班,见一山民就在金河口峪的山岗,捡到一只已经死去的小老虎到收购站卖。随行的朋友问:“是东北虎还是华南虎?”老刘想了想说:“河北虎”,他的回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望着他那黝黑朴实的脸想,几十年前这里一定是许多猛兽生存的理想之地,自然环境的改变才使得它们从这片森林消失。老刘不会将动物分科,但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里生态环境变迁的事实。
  金河口森林公园是北京周围仅有的一处原始森林,面积33万亩,生长着1320余种植物,有资料显示,陆生脊椎动物仍有137种。
  在老刘的带领下,我们穿越丛林最后来到一处山岩环绕的天坑下,这里山势险峻,深度约百余米,黑褐色沉积岩犹如屋檐瓦面,层层叠叠,泉水由顶端垂直而落,被层岩击碎成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举目望去,恰似玉珠落九天。不知什么缘故,山水仿佛被人为控制似地分流注下,从而使得瀑布撞击在岩石上发出强弱分明的哗哗声响,我们犹如身处在巨大的音箱里,陶醉于大自然美妙的音响之中。
  从金河口峪出来正值夕阳西下,太阳余辉从谷口射入,照在清澈的溪水表面,水面泛起了金色的光芒,我立刻想起“金河”的来历,也许古人正是看到了此景,才将这里称为“金河口”。
  
  旅游资讯
  交通:可以在北京六里桥长途汽车站搭乘开往蔚县的空调大巴。85元/人,也可以在张家口长途汽车站乘坐开往蔚县的班车,都是非常便利的。
  饮食:在蔚县一定要吃当地小吃,宾馆里面虽然也可以做,且口味不差,但无论如何都是缺少些“原滋原味”的感觉,记住。有几样小吃绝对不可漏吃,荞面饴馏、水晶粉砣、五香豆干、豆粉糊糊。提示:蔚县因海拔高于北京,气候相对北京偏低些,多带衣服是必要的。若考虑去空中草原或登临小五台山峰,更需要防寒衣服。
其他文献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实,美,就在身边。记得住我隔壁的一位阿姨,每天清晨她就要在马路上清扫垃圾,不论春夏秋冬,她依然如故。一次,她终于病倒了,我去看望她
父亲的衣着总是令我害臊。我希望他能穿得像个医生或律师,但是他永远是一条破旧的牛仔裤,一把折刀将裤袋撑得变形,胸前的口袋里乱七八糟地塞着铅笔、雪茄、眼镜、扳手、螺丝
北京大学张鸣教授认为,利用现代手段传播国学是一种很好的创意,是普及推广国学的一种好途径。国学的普及不能仅靠经院式的教育,而应当多元化,从内容到手段都应当多样化。过去
我想,应该为我所爱的写点什么了。———题记2005年2月12日有一种音乐叫摇滚,有一种摇滚叫PU N K RO CK,有三个PU N K少年叫“花儿”。原先一直坚信自己是永远不会对摇滚感冒
纽约的老报人协会定期聚餐,席间,大家常常讲些往事助兴。这天,老报人比尔先生——这个协会的副主席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比尔十岁那年,妈妈死了;接着,爸爸也死了,留下七个孤
七十年前,三十六名新四军伤病员在阳澄湖一带,演绎了一段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传奇。若干年后,这段传奇被人写成歌曲、写成通讯、写成剧本,进而搬上舞台,京剧《沙家浜》因此产生
本文从法律至上、立法民主、法制完备、司法公正、制约权力、保障权利六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法治国家的特征。文章认为,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理性原则,它又是与权力运用,党的领
2005年4月11日那是我告别8岁即将走向9岁的除夕之夜,一个飘着清雪的夜晚。吃完午饭后,我惊讶地看着父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彤彤的苹果,作为乡村小学教师的父亲轻描淡写地对我
他姓古,是我的同桌,我一直叫他阿古。他性格很倔强,平日里虽然很少言语,但一说话总是掷地有声。刚进这所高中,他没什么朋友,只和我最划得来。他的家境不太好,阿古告诉我,三年
2005年2月25日星期三睛曾经有位朋友对我说过:“在寻找自己安身之处的过程中,每个人难免都会孤独和不安。” 虽然我早已忘记那位朋友的名字,但这句话却常常引发我的深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