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成长的高校博士后管理与培养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g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博士后的管理和培养,是目前我国博士后工作的重心。文章研究博士后管理流程,博士后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博士后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博士后管理工作中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人才;博士后;人才;管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17-02
  我国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正式建立以来,已经历30年。30年的实践证明,博士后制度是一项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制度,在促进人才成长、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引进中的问题及人才储备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对高校博士后管理与培养进行相关研究。
  一、博士后管理流程
  博士后与博士存在较多不同,主要在于博士后是工作职位而博士是学位。博士后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进站、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出站四个流程。除上述流程的管理,作为高校博士后工作的管理者,还需在科研、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对博士后予以关心,从而体现管理的人性化。
  二、博士后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博士后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组织上的分类管理,二是不同类型的区分管理,三是在站期间主要过程的把关。具体难点主要集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具体体现在进出站考核、博士后开题、中期考核、经费和待遇管理等方面。进站考核首先要充分发挥各学科专家的评审作用,通过成立高水平专家面试考核小组,在充分考虑生源的学习工作经历、科技成果、业务专长、获奖等科研背景的前提下来加以把关,还要做到公正公平、严格要求,确保生源质量。录用后,博士后管理部门则须与被录用人员通过签订相关的目标任务书和工作协议,明确博士后人员的职责、待遇和违约责任等,以此进行考核管理。另外,经费和待遇管理也是博士后管理工作中较为复杂的问题之一。首先,经费来源不同,则管理对象也不同。其次,经费来源及归属单位不同,其使用范围也不同。博士后类型不同,待遇也存在差异。对于少部分优秀博士后,还须考虑优惠政策等因素。例如,博士后的住宿、子女入学及配偶工作等后勤保障工作,上述工作涉及多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博士后后勤保障工作带来了困难。博士后管理工作人员应全面掌握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工作周期、把握好工作进展的几个关键节点。针对博士后在站期间出国学习或交流,高校博士后管理部门应协同流动站制定好相关措施和约束机制,与博士后签署协议,明确知识产权归属。
  三、目前博士后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博士后考核评估不规范。国家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博士后出站评估体系,各高校设站单位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教学科研目标制定的出站评估考核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各设站单位对在站博士后进行考核的规范程度也不同,有的较规范,一般会成立单独的博士后评审考核小组,考核组织实施过程也比较严密;有的管理较松散,考核过程简单,仅聘请校内少数专家,出站意见也相对简单。博士后的发展,应同时兼顾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由于博士后科研任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对博士后的评价不能仅停留在体制上。
  (2)博士后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博士后管理和考核方面还没有实质性的政策制度,缺乏明确的奖惩及制约机制。另外,现行的博士后管理制度中,管理对象主要还是博士后,而合作导师还未纳入在内。高校流动站博士后与合作导师无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部分导师会疏于对博士后的指导。
  (3)博士后资助力度不够。目前,博士后经费来源少,额度低,这对博士后事业发展产生了制约。由于博士后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其工资待遇普遍低于所在培养单位同类人员,各流动站间博士后收入情况也略不同。我国自建立博士后制度以来,虽然在财政上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但随着博士后事业的快速发展,其规模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已经跟不上博士后发展速度。另外,高校流动站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请科研项目的渠道较少,研究的大多是合作导师的课题,如此培养方式不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成长。
  (4)博士后管理缺乏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目前,高校对博士后的培养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而且由于在站待遇、招收规模、激励机制等各方面的相互制约,对博士后的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另外,博士后与博士的职称评定没有明显差异。同时,高校流动站对于科研水平偏低的博士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5)后勤保障滞后。高校流动站在站博士后的后勤保障滞后问题也是主要问题之一。在博士后生活福利等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只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博士后对公寓硬件设施改善的呼声也愈发强烈。但由于高校博士后在经费来源上困难较多,还无法满足博士后上述合理要求。
  四、博士后管理工作中的对策建议
  (1)建立灵活的考核评估体系建设。博士后在站时间原则上一般为两年,合作导师和博士后本人在制定研究的工作量和创新性时应充分考虑在站时间的限制。因此,高校也应对博士后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对博士后的评价要严格但同时具备灵活性,最终目的是要保证博士后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充分施展才华,从而确保博士后的培养质量。高校流动站应鼓励博士后进入高水平科研团队,作为团队成员进行课题攻关。
  (2)建立创新性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目前博士后的管理和培养模式较单一,使得博士后在科研上受到较多的束缚。现在学科交叉日益突出,高校应根据不同的博士后类型和学科特色,制定不同且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博士后的才能。同时,合作导师应多方面培养博士后,除了要让博士后在站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外,还应积极引导博士后做好职业规划,鼓励博士后敢于进行探索性工作。合作导师在博士后从事原创性和难度较大的科技工作时,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包容。
  (3)加强资助力度。在博士后科学基金的投入上,建议国家积极研究多渠道资助博士后培养资金的来源,通过高端的科学研究来引导资金的有效投入。除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投入,高校流动站也可从学科和人才建设等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博士后培养管理工作专项基金。另外,高校还可积极拓展其他更好的资助途径,例如,高校可通过鼓励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博士后经费不足的问题。
  (4)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高校招收的博士后,知识性程度较高,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激励方式更重要的是领导和群体环境的情感激励。学校领导对博士后从事业到生活上的悉心关怀,会让优秀的博士后对学校产生信任感,对学校的发展充满希望,从而产生较高的工作热情。同时,和谐的群体环境对博士后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留住优秀人才的心,管理工作者应设法为其构建和谐的群体环境,让博士后拥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和权利。
  (5)建立后勤待遇保障体系。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都应该积极研究博士后住房、家属安顿的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解决好博士后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政府部门可以给予较好的优惠补贴,同时高校也应积极研究国家人事政策,从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着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博士后后勤保障体系,切实有效地解决博士后的后顾之忧。
  五、结束语
  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量较大,是一项面广且内涵性强的工作,对于相关的管理工作者来说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健全博士后管理制度,促进创新人才成长,这也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另外,博士后工作亟须创新,重点在于体制和人才培养上的创新,需要博士后工作人员全方位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博士后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博士后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将,闫晓华.创新高校博士后流动站的管理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01).
  [2]姚云,张爽.中国博士后制度:反思与前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05).
  [3]姚云.提高中国博士后国际化水平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3(02).
  [4]黄蓉.高校博士后培养质量的提高途径[J].人力资源管理,2012(10).
  [5]金家新,易连云.论多元目标下的博士后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29).
  [6]唐爱国.世界各国博士后制度的共同特征与博士后制度的优越性[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3(0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术后并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行胃、十二指肠手术的254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并发PPC,分析与并
目的对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本组5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达到痊愈标
笔者于78年10月至86年4月,分别采用大柴胡汤与柴胡舒肝散二方加减,治疗观察胆囊炎和胆石症10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男39例,女61例。年
中小上市公司由于股本规模较小,始终是证券市场关注的对象,研究其成长性是资本运作和股票投资的重要依据.本文建立了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采用灰色关联
"教学情境创设"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大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建适合知识点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分析高职教育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对20例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急诊胫骨近端,胫骨远端或跟骨、跖骨穿针组合外固定,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资料取自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所接受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78例,并对所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了较全面的化验检查,进行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