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短波蓝光长期观看会伤害眼睛,容易出现视力下降、眼睛干涩、流泪甚至白内障等眼疾,正确认知各产品及技术中的“蓝光危害”对人眼健康至关重要。
生活中蓝光无处不在,LED灯、手机、液晶电视、电脑显示屏以及其他一些数码产品,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蓝光。至于说什么情况下蓝光会有危害,危害又有多大,且听慢慢道来。
“蓝光危害”是慢性过程,但不可逆
生活中蓝光无处不在,但不是所有的蓝光都会产生眼睛健康危害,其中波长在400-500纳米之间的高能短波蓝光才会有导致视网膜损伤的潜在危害。在2010年国际光协会年会中,世界顶尖光学专家也一致指出: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
我们知道,紫外线对于我们的眼睛是有损害的。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治医生周哲指出:长波紫外线和短波紫外线在穿过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部分的时候,都会被稀释掉,是到不了眼底的;而蓝光的能量则比较强,能够穿透眼球的前部结构,直达视网膜,从而损害我们的眼睛。
周医生表示,“蓝光危害”是一种不易察觉的慢性过程,很多人感觉到的只是眼睛干涩以及种种不适,但这种对眼球末端的黄斑区(人眼对于视物最敏感的区域)造成的伤害,是足以影响人的一生的。还需要重视的是,高频率蓝光对于眼睛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俞安琪指出:(在损伤之后)通过眼睛自然恢复,抑或是通过医疗恢复,都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常态。所谓“永久性伤害”,这一点恰恰是最应该避免的。
技术原理不同,不同大屏的“蓝光危害”也大不相同
由于控制室用户需要长时间观看大屏,“蓝光危害”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这就更需要从产品选择的源头着手,评估各种大屏显示技术对于人眼健康的影响。技术原理不同,各种大屏显示产品在“蓝光危害”上的程度也大不相同。
首先来看现如今红得发紫的小间距LED显示。
2012年左右,SMD小间距LED陆续开始进入室内应用市场。作为“后来者”,SMD小间距LED在室内应用上固然有很多优势,但其“长时间、近距离观看不舒适”一直是困扰业界以及用户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主动发光光源显示技术,LED显示屏中的白光是通过蓝光LED芯片加上红色LED芯片、绿色LED芯片三基色混合而成的,光谱能量中具有较强的蓝光波段,蓝光能量比较高。此外,SMD封装技术中LED芯片的发光面积非常小,光束相对集中,因此其亮度相当高,蓝光伤害也最大。人眼直接长期接受SMD小间距LED的蓝光刺激,很容易损害视网膜。
LCD液晶显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谈到LCD显示产品的“蓝光危害性”,从技术角度评估,和普通电视、手机等日常电子终端产品差不多。LCD显示屏多由白光LED背光源组成,其白光大多数是用蓝色LED混合黄色荧光粉实现。LCD显示屏的LED背光源经过了液晶层、ColorFilter(彩色滤光器)以及玻璃面板等衰减,相对SMD封装LED来说,其在“蓝光危害”上的程度有所降低,但依然值得注意。
除此之外,“蓝光危害”程度还与亮度、色温的选择有很大关系。亮度越高、色温越高,人眼所接受的蓝光伤害也越大。
最后当然要聊聊DLP显示了。我们说,作为一直以来控制室的主流显示产品,DLP大屏无论是在显示效果还是观看舒适性上,都具备领先优势,其“蓝光危害”也最小。
之所以得出這一结论,是因为DLP从发光源输出到屏幕显示,中间经过了光棒、光学微镜DMD、反射镜、光学屏幕等多次投影、反射、透射等过程,能有效过滤高能短波蓝光,显示输出到人眼的光线也最为柔和,不伤眼睛。经过十余年的积累、沉淀,DLP在控制室市场的实际应用也证明了这一点。
DLP观看亮度适中、色彩柔和,其“蓝光危害”程度最低,可有效确保人眼观看的舒适度与健康度,就目前来说,可谓是最理想的控制室大屏显示产品。
(关于蓝光的危害,CCTV2财经频道曾有过专题报道,我们在本文网络版本上发布有视频链接,敬请关注“依马狮视听网”或“依马狮视听传媒”微信公众号查看。)
编辑有话说
文章自有其立场,虽然是一家之言,但我们对“蓝光危害”的问题还是应该重视起来。
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有朋友是做儿童平板的,在新品研发之初,就是否采用抗蓝光的屏幕问题,对大量的家长进行了入户或电话调研,反馈回来的结果是:如果屏幕具有滤蓝光的功能,几乎100%的家长都会买单,哪怕价格会因此比同品牌或同档次竞品高出数百元。
虽然只是发生在普通家长和低幼学童身上的故事,且成年人抵御蓝光的危害相对来说要更强一些,但一叶知秋,“蓝光危害”作为一种概念,已经在我们行业以外,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知和认可。焉知这成千上万的家长中,没有我们有志于拿下的项目的决策者呢?
巴菲特曾说,“习惯是如此之轻,以至于无法察觉;习惯又是如此之重,以至于无法挣脱。”当认知成为习惯,当概念被炒为热词被传递出去,能量必然不容小觑!
生活中蓝光无处不在,LED灯、手机、液晶电视、电脑显示屏以及其他一些数码产品,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蓝光。至于说什么情况下蓝光会有危害,危害又有多大,且听慢慢道来。
“蓝光危害”是慢性过程,但不可逆
生活中蓝光无处不在,但不是所有的蓝光都会产生眼睛健康危害,其中波长在400-500纳米之间的高能短波蓝光才会有导致视网膜损伤的潜在危害。在2010年国际光协会年会中,世界顶尖光学专家也一致指出: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
我们知道,紫外线对于我们的眼睛是有损害的。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治医生周哲指出:长波紫外线和短波紫外线在穿过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部分的时候,都会被稀释掉,是到不了眼底的;而蓝光的能量则比较强,能够穿透眼球的前部结构,直达视网膜,从而损害我们的眼睛。
周医生表示,“蓝光危害”是一种不易察觉的慢性过程,很多人感觉到的只是眼睛干涩以及种种不适,但这种对眼球末端的黄斑区(人眼对于视物最敏感的区域)造成的伤害,是足以影响人的一生的。还需要重视的是,高频率蓝光对于眼睛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俞安琪指出:(在损伤之后)通过眼睛自然恢复,抑或是通过医疗恢复,都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常态。所谓“永久性伤害”,这一点恰恰是最应该避免的。
技术原理不同,不同大屏的“蓝光危害”也大不相同
由于控制室用户需要长时间观看大屏,“蓝光危害”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这就更需要从产品选择的源头着手,评估各种大屏显示技术对于人眼健康的影响。技术原理不同,各种大屏显示产品在“蓝光危害”上的程度也大不相同。
首先来看现如今红得发紫的小间距LED显示。
2012年左右,SMD小间距LED陆续开始进入室内应用市场。作为“后来者”,SMD小间距LED在室内应用上固然有很多优势,但其“长时间、近距离观看不舒适”一直是困扰业界以及用户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主动发光光源显示技术,LED显示屏中的白光是通过蓝光LED芯片加上红色LED芯片、绿色LED芯片三基色混合而成的,光谱能量中具有较强的蓝光波段,蓝光能量比较高。此外,SMD封装技术中LED芯片的发光面积非常小,光束相对集中,因此其亮度相当高,蓝光伤害也最大。人眼直接长期接受SMD小间距LED的蓝光刺激,很容易损害视网膜。
LCD液晶显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谈到LCD显示产品的“蓝光危害性”,从技术角度评估,和普通电视、手机等日常电子终端产品差不多。LCD显示屏多由白光LED背光源组成,其白光大多数是用蓝色LED混合黄色荧光粉实现。LCD显示屏的LED背光源经过了液晶层、ColorFilter(彩色滤光器)以及玻璃面板等衰减,相对SMD封装LED来说,其在“蓝光危害”上的程度有所降低,但依然值得注意。
除此之外,“蓝光危害”程度还与亮度、色温的选择有很大关系。亮度越高、色温越高,人眼所接受的蓝光伤害也越大。
最后当然要聊聊DLP显示了。我们说,作为一直以来控制室的主流显示产品,DLP大屏无论是在显示效果还是观看舒适性上,都具备领先优势,其“蓝光危害”也最小。
之所以得出這一结论,是因为DLP从发光源输出到屏幕显示,中间经过了光棒、光学微镜DMD、反射镜、光学屏幕等多次投影、反射、透射等过程,能有效过滤高能短波蓝光,显示输出到人眼的光线也最为柔和,不伤眼睛。经过十余年的积累、沉淀,DLP在控制室市场的实际应用也证明了这一点。
DLP观看亮度适中、色彩柔和,其“蓝光危害”程度最低,可有效确保人眼观看的舒适度与健康度,就目前来说,可谓是最理想的控制室大屏显示产品。
(关于蓝光的危害,CCTV2财经频道曾有过专题报道,我们在本文网络版本上发布有视频链接,敬请关注“依马狮视听网”或“依马狮视听传媒”微信公众号查看。)
编辑有话说
文章自有其立场,虽然是一家之言,但我们对“蓝光危害”的问题还是应该重视起来。
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有朋友是做儿童平板的,在新品研发之初,就是否采用抗蓝光的屏幕问题,对大量的家长进行了入户或电话调研,反馈回来的结果是:如果屏幕具有滤蓝光的功能,几乎100%的家长都会买单,哪怕价格会因此比同品牌或同档次竞品高出数百元。
虽然只是发生在普通家长和低幼学童身上的故事,且成年人抵御蓝光的危害相对来说要更强一些,但一叶知秋,“蓝光危害”作为一种概念,已经在我们行业以外,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知和认可。焉知这成千上万的家长中,没有我们有志于拿下的项目的决策者呢?
巴菲特曾说,“习惯是如此之轻,以至于无法察觉;习惯又是如此之重,以至于无法挣脱。”当认知成为习惯,当概念被炒为热词被传递出去,能量必然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