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科学课堂教育,只有以学为本,教学才能体现出自身的创造力和教育能力,初中教师要转化自身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明确在以学为本的教育模式之下自身的教育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者作用。本文就以学为本,对重构高效的初中科学课堂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以学为本;初中;科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69
构建高效的初中科学课堂,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着巨大帮助。因此,初中教师需要将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明确,将以学为本的教育方式贯彻到对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帮助初中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先将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才能了解所要学习的课堂内容中自己会和不会的部分。然后,在教师讲课时对自己所不会的地方进行重点学习。在传统的课前预习中,一般都是学生自己进行预习,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人逻辑思维限制以及很多课程较难的原因,所以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就可以根据“以学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将所需要预习的课堂知识提前布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将自己不会的内容重点标记,之后可以和班级小组内的学生进行总体商议,这样学生就能尽可能地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预习科学探究中“天花的治愈”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五个学生,然后将天花有关所要预习的内容分成五份,每个小组负责一份,这样每个学生只需要负责一小部分即可。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每一部分相应的问题列出来,让学生小组内先进行解决。比如,“为什么天花在现代可以被治愈?天花的治愈中间媒介是什么?天花治愈方式是怎样被发现的?”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然后在小组内将问题解决,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科学探究的课前预习,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其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因素,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用合理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在传统的初中教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照本宣科,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准备好的教学课件讲完即可。这样,首先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所讲的课堂内容也是一知半解,随后再做起题来,学生就会发现做的越多错的越多,久而久之初中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原有的学习兴趣。因此,针对这种现象,现在的初中教师就应当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运用“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日常教学内容用问题情景模式展现给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科学现象“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时,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这节课时,一般都是直接将含义以及规律直接表达给学生,但是这样很难使学生真正明白“万有引力”的真正含义。所以,现在的教师在对学生教授这节课的内容时,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与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向学生讲授这节课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牛顿被苹果砸”的小故事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看书,思考月亮和地球之间存在何种引力,这时突然树上的一个苹果落下来砸中了他,于是牛顿受到启发,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以故事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再将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法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体会到情景中的问题,逐渐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最终将万有引力的知识真正教授给学生,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简单易学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即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已有的知识体系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先让学生学习较为简单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和鼓励,才能有继续探索的欲望。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一些较难的学习任务,那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被打击,可能会产生一些畏惧和厌学心理。在以学为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注意的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和前提,学生才能发挥出最出色的潜能,以兴趣为最好的老师,去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讲授“原子结构模型”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学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布置“找出原子的构成要素”这样的简单题目,交给学生去思考,并且同时思考原子与夸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呢?这个题目学生只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就可以得出大概的答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后期讲原子结构以及后期的分子结构打下基础。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题目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相应的提醒,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做一个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来分析原子的模型结构,每个学生在思考完之后和自己小组的学生进行探讨,每个人都需要讲出自己所认为的原子与夸克分别是哪个部分,有什么区别,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将大家的意见汇总,总结交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这个活动知道学生对于原子这一部分的理解欠缺在哪里,从而有针对性地去讲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之下,初中教师要及时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课前预习,并创造合理化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陽县鳌江镇第八中学325400)
关键词:以学为本;初中;科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69
构建高效的初中科学课堂,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着巨大帮助。因此,初中教师需要将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明确,将以学为本的教育方式贯彻到对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帮助初中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先将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才能了解所要学习的课堂内容中自己会和不会的部分。然后,在教师讲课时对自己所不会的地方进行重点学习。在传统的课前预习中,一般都是学生自己进行预习,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人逻辑思维限制以及很多课程较难的原因,所以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就可以根据“以学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将所需要预习的课堂知识提前布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将自己不会的内容重点标记,之后可以和班级小组内的学生进行总体商议,这样学生就能尽可能地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预习科学探究中“天花的治愈”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五个学生,然后将天花有关所要预习的内容分成五份,每个小组负责一份,这样每个学生只需要负责一小部分即可。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每一部分相应的问题列出来,让学生小组内先进行解决。比如,“为什么天花在现代可以被治愈?天花的治愈中间媒介是什么?天花治愈方式是怎样被发现的?”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然后在小组内将问题解决,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科学探究的课前预习,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其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因素,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用合理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在传统的初中教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照本宣科,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准备好的教学课件讲完即可。这样,首先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所讲的课堂内容也是一知半解,随后再做起题来,学生就会发现做的越多错的越多,久而久之初中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原有的学习兴趣。因此,针对这种现象,现在的初中教师就应当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运用“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日常教学内容用问题情景模式展现给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科学现象“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时,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这节课时,一般都是直接将含义以及规律直接表达给学生,但是这样很难使学生真正明白“万有引力”的真正含义。所以,现在的教师在对学生教授这节课的内容时,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与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向学生讲授这节课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牛顿被苹果砸”的小故事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看书,思考月亮和地球之间存在何种引力,这时突然树上的一个苹果落下来砸中了他,于是牛顿受到启发,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以故事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再将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法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体会到情景中的问题,逐渐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最终将万有引力的知识真正教授给学生,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简单易学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即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已有的知识体系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先让学生学习较为简单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和鼓励,才能有继续探索的欲望。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一些较难的学习任务,那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被打击,可能会产生一些畏惧和厌学心理。在以学为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注意的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和前提,学生才能发挥出最出色的潜能,以兴趣为最好的老师,去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讲授“原子结构模型”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学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布置“找出原子的构成要素”这样的简单题目,交给学生去思考,并且同时思考原子与夸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呢?这个题目学生只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就可以得出大概的答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后期讲原子结构以及后期的分子结构打下基础。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题目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相应的提醒,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做一个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来分析原子的模型结构,每个学生在思考完之后和自己小组的学生进行探讨,每个人都需要讲出自己所认为的原子与夸克分别是哪个部分,有什么区别,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将大家的意见汇总,总结交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这个活动知道学生对于原子这一部分的理解欠缺在哪里,从而有针对性地去讲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之下,初中教师要及时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课前预习,并创造合理化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陽县鳌江镇第八中学3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