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远 爱意绵绵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chh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案例結构清晰明朗,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环环相扣,反映了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的过程性评价。
  作者在遇到小君这样身体“特殊”的学生时,出于安全考虑,在教学中一些活动会不安排小君参与练习,在旁观看的小君却对运动有着强烈的渴望,更渴望融入集体活动、渴望被认可、渴望得到掌声、渴望自已能够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地学习与生活。作者在教学中善于观察,精准地抓住教育时机,由意识到小君的伤心表现,到对小君解释自己行为的意图,再到给小君一个机会。在笔者的激励下,孩子们都纷纷愿意和小君赛跑,不断地跌倒与爬起就像小君跟病魔作斗争的坚强信念一样,激励和震撼着教师和学生们;睿智的教师带领孩子们为小君冲过终点线而欢呼,意味着学生们对小君的认同感与敬佩感;教师的拥抱更是给小君满满的爱。案例,在简短的文字描述中却非常具有画面感,清晰地描述了整个事件。
  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莫让教师的“爱”变成伤害。《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一线体育教师往往会对一些“特殊”学生出于教学安全、保护学生自身安全在教学中“限制”他们参与体育课的学习。试问,我们一味“扼杀”这类学生群体参与体育课教学是真正的出于“爱”吗?这样的“爱”是有效的吗?《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状况、思想表现,针对“特殊生”,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所思考、有所安排,确保“特殊生”在每一节的体育课中都有所获益,并建议对这类学生建立特殊档案,了解学生在自己预设的教学环节的适应水平,每次的评价和反馈对教师下次课的设计与组织有适度调节的指导意义。所以,爱学生,想让每一位孩子受益不是过分的保护,而是了解学生,科学制订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把控得当,这样既让“特殊生”得到身体上的发展又使其得到心理上的健康成长,体现了《课程标准》理念。
  2.给“特殊生”一次机会,成就一个健康的学生。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其实,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教师拥有更多的耐心、更有效的方法,他们才会健康成长。这需要教师放慢脚步,学会等待,用我们的真诚、宽容、耐心、期待、信任、尊重……守候花开。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在等待中付出必然能在等待中收获。种子会慢慢地发芽,花儿会悄悄地开放,让我们一起耐心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守候花开的幸福……
  3.让教学充满爱,让德育润物无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也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爱是无声教育,教育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而来的,而是小君用他踉跄的脚步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传递出来的。笔者倡导在教学中把“立德树人”落实在《课程标准》中,让体育道德渗透在教学的始终。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过程。”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又一次明确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理论上是最重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达到如此效果,各学科在德育渗透上有待加强,结果往往是重学科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而育人环节经常被忽视。那么如何巧抓时机进行有效德育渗透呢?就要观察教育时机、判断良机和选择适合的方法干预。体育课上的德育创新可以尝试“教学要素整合”的方式开展该项工作,也可以采取德育与体育课上的比赛结合,德育与课堂评价相整合等方式。
  笔者针对本文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建议,笔者的反思从三个层面展开,每个层面展开论述的深度尚欠缺。如果“给特殊学生一次机会,成就一个健康的学生”能够展开论述,针对特殊群体,体育教师如何采取有效方法,能够使其成为一个健康的学生,这样就更有深度和水平了。
  高兵(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雄州分校,211500)
其他文献
以“优生”帮带“后进生”,有利于营造和谐、轻松、友好的课堂学练氛围,促进“后进生”共同进步,打造高效课堂。笔者从技能、体能、体育品德3个方面,谈谈“以优带差”在小学排球自垫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技能  现象:排球自垫球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技术动作掌握快的“优生”很快能够连续垫球,练习一段时间后产生枯燥感,练练停停;动作掌握慢的“后进生”或左顾右盼,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或闷头练习,排球满
主持团队: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共生体  主持人:杨 峰 翁伟炯  成 员:胡传庆 苑景蕊 李燕娜 韩庆敏  嘉宾主持:李志勇 尹恩德  研讨话题:体育教学中“数据”的运用  研讨网址: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thread
一、发挥“以优带差”作用,准确把握帮带时机  1.明确帮带的作用。体育教学中,通过“优生”帮带“后进生”,可以让“优生”进一步巩固所学技能,在教会同伴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后进生”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缺点在什么地方,得到更多的技术指导和精神激励,进而朝着目标努力。  如山东杜永刚提出,学习体操《肩肘倒立》,教师可以让会做的学生充当保护帮助的角色,“优生”帮助“后进生”,协助教师做好必要的帮助,充当
体能是运动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的提升练习十分重要,但传统的体能练习方法单一、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练兴趣。笔者以传统游戏“抬轿子”为基础进行改编,将趣味性融入枯燥的体能练习中,对器材、人数、队形等方面进行变化,形成新游戏“人力轿子”,让学生在玩中练,在练中玩,切实提升体能课堂学练的有效性,增强学生体质。  一、游戏目的  游戏“人力轿子”主要发展学生的上肢、下肢、背部和腹部等肌肉
经典的体育游戏代代相传,经久不息,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美好的校园记忆。说到经典就不得不提“黄河、长江”这一游戏,响亮的名字、易懂的规则、紧张刺激的过程,使笔者学生时代的体育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种传承,也欣喜于学生们能钟爱笔者以“黄河、长江”原版游戏(以下简称:原版)为基础创新的多种玩法。  一、规定时间与区域  变化目的:以时间为限定条件代替原版中以距离为限定条件,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
日臻成熟的教研体系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研员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故有“教育大计,质量为重;质量大计,教研为先”之说。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一次对中小学教研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不仅标志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意味着改革重心进一步下移,也
一、案例背景  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第1课时)教学时,笔者经过认真思考,设计了一堂课,基本操作流程如下:1.情景导入(提问,激发兴趣);2.学生(校篮球队队员)示范;3.教师示范;4.走三步练习,第三步双脚腾空后同时落地;5.在第一步落点旁边摆放一张小垫子,加大第一步的练习;6.拿固定球练习,小组长拿球站在一边,学生跨出第一步的同时拿球;7.助跑一步拿固定球练习;8.运一次球模仿上篮练习;9.运
每每看到这样的教学案例,都让人十分揪心。李厚余老师撰写的《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案例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  李老师紧紧抓住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具有问题性、典型性的案例进行了描述、分析和反思。该案例选取了体育课中由于教师疏于管理,学生从双杠坠落的片段。从事故的突然发生,到及时的救助,再到学生苏醒、伤口缝合、恢复健康,整个过程故事性强、主题鲜明、文字流畅、步步深入,让人读来产生一种迫切
日期:水果美容日  天气:没有阳光的日子  心情:很是沉重  水果是我的最爱,菠萝、椰子、火龙果……一提到它们我就流口水。可最近不知怎么的,水果们在我家的大果盘里躁动不安。  “什么,火龙果长‘雀斑’了?”我告诉了妈妈这事儿,可她偏不信。我便把火龙果举到妈妈面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妈目瞪口呆。  不久,椰子们的“汗毛”越长越长,像胡子一样,菠萝浑身长满了青春痘,火龙果的雀斑越长越黑,恐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关注身体健康,同时也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意识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实现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等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环五学”体育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其身体健康水平、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高。  一、“三环五学”教学模式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