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和谐拯救危机》有感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1208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看了一部公益纪录片《和谐拯救危机》,感受颇深。纪录片是由前央视著名主持人陈大惠与净空法师通过问答交流形式展开的一个大型访谈节目视频,总分为七集:第一集:今天最深重的危机和根源;第二集:中华民族到了认祖归宗的时候;第三集:和谐的大根大本是教育;第四集:天地人终极和谐的理想体制;第五集:天地人终极和谐的儒家政治;第六集:重新认识宗教;第七集:汤池,全世界的样板。纪录片谈古论今,谈科学论宗教,大到宇宙银河,小到一滴水一个分子;有形者如飞船导弹,无形者如心头闪念。它平静你的心,擦亮你的眼,带你感知真善美,看懂昨今明,此时天空飘过十个字“心田播和谐,境遇生美好”。
  危机已来到
  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人与自然,其中可以看到一系列微妙的关系,这些关系开始变得奇怪、不和谐甚至紧张。在中国我们一边会看到街头的乞丐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惨不忍睹;另外一边又看到对行乞者漠视的人群也越来越庞大,且眼神越来越麻木;在世界上,我们一边可以看到战火和饥荒中那一双双无助和令人心酸的眼神,而另一边也可以看到各色光怪陆离的高档酒会,Party上人们的冠冕堂皇和尔虞我诈;人们把树木砍倒、将烟囱竖起来;动物逮来杀了吃掉,扰乱生物链和生态系统;开着飞机上云霄到处喷洒农药,江河湖泊接二连三的断流干涸、造出一条条颜色艳丽剧毒恶臭的新水流;旱涝地质灾害越来越频繁且难以预测,食物几乎没有安全的,河水没有干净的,于是有了“吃啥别看啥”的说法和“寻找可以游泳的河”的倡议。为什么这些关系、现象都如此事与愿违,如此奇怪呢?曾有人这样说:很多时候当你不明白某些行为或事件的因果关系时,你只要把利益加进去,一切就都可以解释的通了。在经济发展成为第一要务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家就很可能唯利是图,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很显然今日社会最深重的危机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而若要究其根源,那就是人的不友善和惟利是图。
  和谐生美好
  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问题,那该怎么办呢?净空法师说的很好:孩子一般有问题、困难会问谁呢?常常是去问爸爸。顿时我脑海响起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还真是这个道理。那么中国人的爸爸是谁呢?那就是中国的历史,还有祖先留下的儒释道等等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
  与人为善,与自然和谐相处一直是中国传统教育所倡导的。有人说“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他自己肯定过的不幸福”此话颇有道理,因为拒绝帮别人的理由往往就是自己的伤痛所在,比如常常听到的一句很典型的话“我帮他?我帮他,谁帮我呀”——之前自己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伸手,他得到负能量,再传递负能量,这是一个负能量的传递环节,自然是个不幸福的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已无法考究这句话传了多久,但是这样的体验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显现出来的差别就是:一些人长期与之为伴,一些人只是泛泛之交,一些人几乎不记得还有它的存在了。
  发展经济没有错,但发展经济倘若丢掉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会很危险的,因为大家很可能会目空一切,人人向钱看,就像一个武艺高强却没有武德的打手只会到处挑起事端;就像没有道德和伦理底线的科学家终要害人害己;就像最先进的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时带来的只能是死伤和恐怖。发展民主政治也不能只是简单的放,遍地的贿选,和充斥媒体头条的政党竞选期间的相互诽谤和攻击,实在是民主的耻辱。应该在放之前上行下效的大力推广普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友爱奉献,平等共生的理念。至少应该做到与民主进程的同步,宜早不宜迟,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推人及物也就是“ 天人合一”。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粹部分。
  可能有人会说:似乎这些高而大、形而上的东西对具体的某个人来说根本就是远在天边、毫不相干。非也非也,有序则通,通则顺畅,顺畅有序就是良性循环,健康和谐自然不难。个人觉得对于具体的人同样适用。中医理论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去医院看病,医生也总是嘱咐病人心情很重要,要调节好心情。如果你能长期保持心情舒畅,气血平稳,那自然会身体健康,少生病。日本研究水结晶的I H M综合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反复试验证明:水会根据外界环境做出反应,组成不同的结构,或赏心悦目或丑陋畸形,我们的身体就有70%是水分,大家都知道心情必然会影响气息、心跳进而影响全身的供血、供氧,那么全身的水分将会作出什么反应呢?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通过实验得出:人在生气时呼出的气将它液化后会发现有紫色沉淀,里面竟含有毒素成分。同时在全世界提倡母乳喂养婴儿的今天,科学家对母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惊奇地发现乳母在生气发怒后,奶中会含有毒素,具有毒性。研究者发现,乳母如在生气发怒期间给孩子喂奶,就会使孩子中毒,并导致孩子抗病能力下降。人体的健康要求保持气血平稳,需要有效控制情绪,合理节制欲念,顺畅平稳易康健。待人友善好助人,心易生喜乐,笑口会常开。善良者易得快乐、快乐者时常微笑、微笑是最美的信号。
  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样需要找到那种符合规律的天然关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天人合一”就是告诉人们父母子女间、兄弟姐妹间、上下级间、国家地区间、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不能被一个赤裸裸的利字取代。与人友好互助,与环境自然合一,易生和谐美好,风若调雨自顺,物产丰美、人人康乐,万物和谐才是盛世。
  佛教不是宗教
  现在很多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见和不屑不亚于对宗教的排斥,我觉得很不应该。粗浅的谈谈有关佛教,净空法师他看《圣经》,讲《古兰经》,他在新加坡住了3年将50多年没能团结起来的9大宗教团结了起来,因为他不看外在的形式化的东西,相信所有好的宗教讲的都是一个“爱”字,所以他能打破藩篱。很多不信教的人对宗教是很排斥的,当然也包括佛教,因为一般大家看到的只是过于形式化的东西,而真正的佛教并不寄于这些浅显的形式。对于真正学佛的人,他们乐于经常去帮别人打开心结,做开导或劝诫的工作,这在大家脑海里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印象。我们都知道一个新兴学科建立短短几十年就会有不少的成就。那么佛诞生至今两千五百多年会有涉及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等包罗万象的智慧结晶就毋庸置疑了,易引起大家误会甚至排斥的应该多是佛教发展两千多年来的分支或者变异的部分。是的,正如哲学家方东美先生(净空法师的老师)给净空法师建议学佛途径时所说的那样:不要去寺庙找和尚,在形式上它变质了,它真的是宗教,佛教、佛教教育要在经典里面找。净空法师常说,佛教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它是佛陀的教育。“佛,觉者也”我喜欢这个说法。   《和谐拯救危机》里面讲到:不伤害任何众生,不损人利己占便宜,为人正派,不沾染色情;说话不讲假话,不花言巧语骗人。不挑拨是非,不说难听的话。心里面要去掉贪欲、吝啬、嗔恨、嫉妒,不能浑浑噩噩、不辨是非善恶,不能傲慢、狂妄。这些就是善业,违反了它就是恶业。这就是佛法对众生的教育。相信任何国家、社会、种族,任何信仰、家庭、父母,任何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没有不欢迎这种教育,不赞叹这种教育,不需要这种教育的。用现代的话讲这就是人格的教育,做人的资格的培养。是这一生安身立命,消灾免难,平安吉祥的资本。
  净空法师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倡导上行下效的教育,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关于中国传统的三大教(儒释道)之根,他分别推荐了《弟子规》、《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等三本经典。
  践行很重要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断代的国家,这与其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在30年前的时候享誉世界的英国大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日本思想家、世界和平活动家、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先生,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就有着惊人的共识,认为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汤恩比博士还说,如果有来生,我将在中国。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有人的地球更需要一个大的框架和秩序来匡正引导,这便是儒家思想。什么样的人才可能去遵守、自愿去遵守这样的框架秩序呢,恪守佛教所谓“善业”,接受佛教所谓“人格教育”的人,即践行所谓大乘佛法的人。儒家思想与大乘佛法一个是框架秩序,一个是受教育的人,两者互为基础,彼此依存又相互促进。那么我们自己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传统文化的呢?国人,以及国民教育丢下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赶英超美已经很久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传统文化,国学为何物,听说国外的月亮都要比中国圆很多,于是一出生就努力的朝欧美看齐,用净空法师的话说“连自己的祖先父母都不要,都不爱”。
  越是要远行,脚底下的根基就要越稳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它地面高度也一定要与地基的开挖深度、夯实程度成正比。连自己父辈祖先的历史都不知道,连自己生活的环境都不清楚,就盲目的将自己嫁接到了国外的某棵树上,想来确实可悲。我们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我们知道多少,又继承发扬了多少、体现了几分呢?大多只是停留于墙上、文件和口头。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这十个汉字从心中油然而生,出现在感叹号之前。体现在国人的衣食住行里,践行于国人的言行举止中。让外宾友邻能感受得到,而不是简单的停留于看到标语,听见口号。
  古圣先贤在关于人的教育,人与人,人与天地和谐相处的框架秩序方面有着他们的智慧,那其它方面会不会有呢?在我们崇洋媚外久矣、在人类生存和发展时已经被多次亮起红灯的今天,我们有没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的去了解一下老祖宗留下的思想文化和智慧结晶,赋予它新的生命呢?
  【责编/九月】
其他文献
日前,英菲尼迪官方发布了2014款Q50的预告图,并宣布了2014年车型的命名形式,自2014年起英菲尼迪将以字母“Q”作为其轿车、轿跑车和敞篷车型系列的命名前缀,Q50即为新命名体
我国海上目前对外合作开发的最大油田——南海流花11—1油田,于1996年3月29日正式投入开采。 流花11—1油田位于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对外合作区,位于香港东南190 km,油田处水
新能源还新吗?对新能源,还有什么好说的?政府一次次地制定宏伟目标,一次次虎头蛇尾。媒体天天摇旗呐喊,企业年年发布新车,路上始终不见真车在跑。新能源简直就是皇帝的新装,
2008年奥斯卡颁奖盛典上Cameron Diaz乘坐的Hydrogen7为我们描绘了大型豪华轿车零排放的蓝图。此后,V8发动机和电动机整合,带来油耗和排放更低的Active Hybrid 7。而今天,新A
中石化重质油加工技术交流会暨重油加工情报站第二届年会召开张仁良科研处情报科1996年10月29日~31日,在上海高桥石化宾馆召开了"中石化重质油加工技术交流会暨重油加工情报站第二届年会"。
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东风风神A60集成创新,以颇具力度的方式扫尽了人们对于自主品牌的陈词滥调。而在同一级别,作为韩国“双子”的朗动与K3也用跨越式的进步在业界引起了轰动
2013年的3·15晚会,有许多不可思议引起争议之处,其中汽车就有两个案例,一个是江淮和悦车体外壳鼓包腐烂,一个是历时一年多的大众DSG动力中断问题终于正式在央视爆光。可是引起的反应却大出人们意料之外,特别是何润东的“大约8点20发”,成为笑柄的同时,更成为央视“黑”企业的铁证。  在信息爆炸互相矛盾调侃恶搞成风的今天,要看清事物本质,就抓住最主要的东西好了。比如说汽车行业两个案例。有问题被爆光,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短时间之内,我们不是经历风雨,而是经历了飓风,所以我们的抗打压能力超强”曲折坎坷,对于英菲尼迪2012年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来说,这个词语似乎再恰当不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了丹参酮IIA,讨论了压力、温度、时间、乙醇流量对丹参酮IIA提取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乙醇流量1.0
冯小刚是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最具标志性的导演之一。在电影商业化之路上,到目前为止他都是一个成功者(至少票房上的成功无可非议)。“过年看春晚,贺岁看冯小刚电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