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形”与“神”的几点思考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k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是指课堂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很多学校都搞起了高效课堂,可最后发现“高效课堂”不但没有“高效”,反而比传统教学模式“低效”的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高效课堂的理念错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效课堂的理念没有错,只是我们仅仅模仿了课改的“形”,并未真正领略到其“神”,课堂的效益不高。结合笔者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谈谈中学生物高效课堂的探寻与思考。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进行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一、高效的课堂不一定要场面“热闹”,应该有“深度”
  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改的本质所在。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只追求热闹而忽视效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合作学习中由于人员集中,七嘴八舌,甚至有辩论等,显得课堂很热闹,好像学生都动起来了。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动起来。但是,动只是手段,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进入研究——得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只有思维真正地动起来,才会带动口、眼、手动起来,课堂才会真正充满活力。
  教师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配置,对独立思考和同桌合作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扩大到小组,防止假热闹与低效益问题出现。我们切不可注重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进入状态。正如周玉仁教授所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以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会。因此,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热闹”,但应该有思维的深度。
  二、高效教学需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与应试能力提高的关系
  高中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中教学又是必须面对高考的,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成为一种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不可否认,发展学生的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两个价值取向虽然存在矛盾,但它们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以科学素养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高考的主要题型。可以说,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些方面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不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素养提高为核心任务的教学,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
  三、高效教学需要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高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伴随着高效课堂的全面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一线教师正在经历理论上的鼓动——实践——反思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应该以一种冷静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把目光逐渐从热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在的本质,我们力求高效课堂,更要追求形神兼备,以达到一种厚积薄发的教学境界。
其他文献
《父与子》作为屠格涅夫的一部力作,历经时代沧桑依旧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对当代社会有着深刻的警喻意义。本文试从作品中塑造的主要形象,围绕三组“父与子”的矛盾,尝试揭示这部作
应用X线衍射仪技术对3种竹材的微纤丝角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材微纤丝角大小顺序为毛金竹(Phyllostachys nigra Munro var.henonis)〉金明竹(Phyllostachys bambuso
为了解毛竹笋纵向生长的养分来源,分析来鞭、去鞭与竹笋成竹之闯的内在关联,指导毛竹林土壤养分的合理补充。进行来鞭切断试验,结果显示:1)断鞭比不断鞭的日均高生长量下降了69.06%;2
该文结合辅导员工作,新媒体时代的特性,从两方面着手,对高校意见领袖进行了探究,以社会学、传播学为理论基础,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中意见领袖的塑造与发声技巧进行论述,综述应如何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多的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要研究教育系统,要研究教育系统中人的活动,首先需要研究师生之间的关系。  所谓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尤其在新型课程改革
为了实现竹柳材的工业化利用,开发竹柳材刨花板。测定了3年生竹柳材基本物理化学性能;研究了竹柳材刨花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值的分布规律,探讨热压压力、温度、时间以及施胶量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共识,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成为关注焦点。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的长期定位观测和根河林业局2012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参照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271-2008),首次采用分布式评估与旅行
生本课堂倡导在教学中渗透“以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首要责任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借助一种外界的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运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均衡发展推向深入,“班班通”在农村中小学中得到了普
儿童是谁?如何认识儿童?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天真可爱,好动,好奇,具有丰富的现象力、模仿力和创造力。在人类繁衍的进程中,儿童仍保存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