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冯成略
  版次:2006年6月第1版
  定价:48.00元
  
  《红色管理》 内容简介:
  200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迎来党的85岁生日之际,著名的中西管理理论研究专家、党史专家冯成略先生倾其多年心血完成了《红色管理》书稿的撰写工作。
  《红色管理》这部作品的问世,将昭示中国管理史乃至世界管理史上最成功的MBA经典案例——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管理体系的研究成果向世人开启。
  本书不仅对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的管理经验进行了提炼,还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干部建设、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思想内容的管理学进行了深化。此书作者作为红色管理研究学说的创始人,在书中以专业管理研究者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创新精神的理论加以补充,对科学发展观的管理学意义精辟阐述,以中西管理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执政经验的科学化深入细致地总结。“红色管理”体系的确立将为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改善提供坚实的依据和明确的路线导航。自2006年9月起,由中央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将组成的“红色管理”宣讲团,在全国各省市机关进行100场巡回演讲。
  
  《红色管理》 作者简介:
  冯成略
  1973年11月28日出生于湖北恩施土家族建始官店铜钱坝村农民家庭。红色管理理论体系的倡导者、实践者、探索者。研究员、青年战略策划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商人。
  特点:独立思考、逆向思维、敢于说不。
  现担任北京天地逢源传媒投资公司总裁、北京西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红色管理研究会创办人之一、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咨询与项目管理中心“引入项目管理机制促进国企改革”课题组外援专家、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果:参与策划、组织出版《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记录——广东卷》、《落日的辉煌》等重点图书;主编《丰碑——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与辉煌》;专著《管理,向西门庆学习》;总策划首部统战题材电视剧《同舟共济》;参与 “竞争力”、“党的执政能力”、“三农”等重点课题研究;并长期担任多家企业和地方政府战略决策顾问。
  西门文化工程——3+1系列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黄色管理——发现中国古代帝王的管理大道》
  《蓝色管理——破解西方管理本源》
  《土家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寻根之旅》
  
  红色管理,一场探本求源的思想运动
  
  当今管理类的书籍可谓多如牛毛,数不胜数。鉴于中国的企业起步较晚,在管理方面的经验就显得不是很丰富,所以目前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所看到的管理类书籍大多以介绍、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为主。当然也有一部分以“中国式管理”为特征的书籍,强调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挖掘“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可事实上,无论是向西方学习,还是挖掘中国的管理精髓,大多数管理类书籍都没有真正从根本上去挖掘管理的本源。这是笔者多年留意图书市场所观察到的一大现象。有时候我在想,西方学者写文章,向来注重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对工具的使用,可为什么他们的文章一被介绍到中国,就只剩下了工具,而没有了分析的部分呢?相比之下,学会对一件事情如何进行分析才是最关键的,而工具,不过是分析之后的结果而已。
  后来我有点明白了。中国人写文章,向来不注重分析,而喜欢把握宏观,这是由中国人的思维所决定的,有其弊端,但也有其优势。即使是黄仁宇在美国研究中国历史,其著名的《万历十五年》及其系列作品,写作方法仍然是中国式的宏观思维,而弃西方分析性写作方式不用。
  但是,管理类书籍却有其独在的特点。诚如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所讲,经济学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事实、分析事实并进行推论。管理学研究的工作也是如此,它是基于事实基础上的归纳与演绎,不可能凭空想像,胡编乱造。
  因此,如果我们只是把西方的管理工具拿来使用,而忽略了其背后对事实的分析,就会落得个“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就不好用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不明白西方的管理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就像海尔文化在国内可以被人传诵的沸沸扬扬,一拿到国外就碰钉子的原因。
  中国的企业应该如何从根源上解决管理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在考虑、探索,也有很多人不断地撰写文章、书籍,发表自己的看法。遗憾的是,就宽度和深度而言,能够让读者有所震动的,能够使读者的思维产生震撼的却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到《红色管理》一书立即怦然心动的原因。
  可以说,这本书既有西方的分析性思维,又充满了东方的宏观视野;既对现象进行分析,又对事实进行归纳和演绎,哲理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雅俗可以共赏。
  试想,管理类书籍,有几本是从路线、纲领、干部、组织、控制这些大本大源的因素进行研究的?又有哪本书能够像《红色管理》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而纲领则解决根本问题。虽然目前市场上向共产党学习的书籍也有不少,但它们都难以全面、深入地探索共产党成功的本源。
  共产党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为什么从出生到现在能够一直不断壮大?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仅仅是严明的纪律和制度的作用吗?
  这一切,《红色管理》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这本书不但把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分析透彻,而且还从管理的角度阐明了企业应该向共产党学什么。诚如书中所讲,中国的企业,除了华为,还有哪家制定出企业的明确路线?又有哪家企业有着明确的组织纲领?即使以国外的管理思想而言,又有哪些思想我们不能从共产党的发展轨迹中找到其思想的影子?
  我们的很多企业管理者已经习惯于舍近求远,放着共产党这个最为成功的管理案例不去学习,总喜欢把目光投向国外。结果,学来了一大堆的专业术语,却无法将之运用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去,不免令人叹息。
  共产党风风雨雨近百年,能够屹立不倒,自有其过人之处。这一过人之处,其实也就是从本源上掌握了管理的精髓。所以,《红色管理》一书,与其说是在分析共产党的成功因素,倒不如说是在告诉企业管理者要如何从本源上去管理好一个企业。
其他文献
今天,筹备已久的鞋类产品博览会终于开幕了。虽说我们公司现在仍暂居江夏,且没有注册一个固定的名称,但我们并没闲着。为了准备这次博览会,延请高手加班加点,设计出了几种不同的款式,力争多拿些订单回去。  我到会上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周瑜的踪影,问他手下的业务经理老黄,才知道周瑜已经辞职回老家,并说再也不出来了。我心里窃喜:目的总算达到了。    好在东吴还有周瑜    周瑜其人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可谓少年才俊
期刊
“熊猫烧香”戴着病毒的帽子在从事盗号等非法商业活动,“流氓软件”则打着免费使用的招牌收益着真金白银。网络商业世界中的道德谁来守望,虚拟江湖谁来“仗剑”维护道义?    嘉宾: 陈瑛中国伦理学会会长   刘德良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黄 寰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研究员、《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作者  互联网商业在风险投资的追捧下正以汹涌澎湃之势扑面而来,然而,一些无视商业道德的行为随之
期刊
高三时,母亲给我上了第一堂课,使我奋力跳过高考这道门槛,成为长江国际工商管理大学这所著名学府的学生。叔叔给我上了第二堂课,让我努力进取,终于顺利地度过了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卢植老师给我上了第三堂课、第四堂课和第五堂课,使我懂得了爱、社会与成长的含义。小男孩给我上了第六堂课,让我知道什么叫全力以赴。关羽、张飞用两杯水的演示效果,给我上了第七堂课,让我真正明白了积极与成功之间的关联。我就像卢植老师所寓
期刊
商人就是要坚忍不拔    问:什么是商人的精神?您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李嘉诚:(笑)这个题目太大了。  要想成功,首先是努力工作,坚忍不拔。但只有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还是知识,尤其要掌握自己所要从事领域的知识。当然还有正直和信誉,这是成为一个商人最起码的精神。  问:一直到今天,您所信奉的生意经是什么?   李嘉诚:“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这是我一生中最信奉的生意经。  直到现在,
期刊
主 持 人:曹启泰  本期人物:俞渝  观 察 员:信跃升中信资本董事总经理   沙 莎麦肯锡高级项目经理   戴 军著名节目主持人    她有一颗流浪的心,  戴军:全世界都跑遍了。  她将夫妻店开到令人垂涎三尺的地步。  信跃升:亚马逊要拿1亿5千万美金来收购。  她要打造一个怎样的商业帝国?  俞渝:我从来不相信一个行业只有一个优秀的企业独占天下。    主持人:最快乐的时刻在哪里?   俞
期刊
我是开着桑塔纳加入越野俱乐部的,居然跟着混了若干年,还参加了不少的活动。其间单车旅行十几万公里,环游新疆,远赴瑞丽,北上鄂伦春,南下北海,自娱自乐好不快活。旅途中的一些障碍和车辆的通过局限性也限制了旅行的范围,于是考虑换车。经过长时间的比较观察,对品牌车型的选择逐渐胸有成竹了,丰田陆地巡洋舰LC100 4700 V8,注意V8是绝对的重点。曾有前辈和大侠建议考虑4500或途乐,但我一概听不进去,嗯
期刊
马君海老师是“海客”的会长,是“海客”的发起人之一,在这个圈子里他相对年长。他毫不在意别人说他来这里是为了找寻年轻和快乐,他以惯有的热情和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并且深深地感染到他们。不少他事业中的伙伴都是冲着马老师优秀的个人魅力跟随到了“海客”。  欣赏马老师高谈阔论的博学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欣赏他在每次活动时呼朋唤友、来回穿梭、乐在其中的忙碌身影。在“海客”会员的眼里,在我的眼里,马老师就是来
期刊
很想见到方芳,是因为她与我中学时的好朋友同名,那是一个美丽而有个性的女孩,被视为我们班一朵带刺的玫瑰,此方芳会和彼方芳相似吗?第二也是因为“海客”会长马君海老师的推荐:“我们这些人你不见也罢,方芳小姐非常优秀,你一定要见见!”在双重诱惑之下,我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最先拨通了方芳的电话。  她穿着清爽的蓝色衣裙,轻纱般的飘然而至,人还未靠近,笑容便荡漾开来,带着职业女性的成熟和南方女孩的婉约。果然如此
期刊
采访那天,何海生穿着一件很干净的白色衬衣,身上有种淡淡的古龙香水味道。在还没有聊开时他略显谨慎。咖啡馆里的音乐声很大,他说话的声音很小,让我总担心录音的效果不好,整理时会出现小麻烦,于是把采访机近一些再近一些地放到他面前。  他原本就是一个安静的人,喜欢一个人阅读和看电影,会选择人少的时候去逛超市和旅行;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笑言自己永远是把工作放在第二位,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他还是一个很以太太
期刊
采访张琳娜是我从事记者行业以来,采访时间最短的一次,谈笑风生间,就到了话题的末尾。她说话很精辟,淡淡的、优雅的,总是能在每个问题后用最简短、最恰当的语言回答。后来得知,学计算机的她一直对文学有着极大的兴趣,也和一些专业的人士组成了一个对中国文字品评和赏析的小圈子,经常在一起讨论文学的美,文字的韵律等。  这也就不难想像了,她总能以最美的姿态和最美的语言表达出最贴切的想法。简约中灵动,淡雅中深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