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独特的戏曲艺术,浓缩了灿烂中华的文化精神。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却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感悟浓缩在舞台艺术中的多彩人生和其独特艺术创造中的文化精神、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戏曲 艺术 音乐 教学
常说“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我国独特的戏曲艺术,浓缩了灿烂中华的文化精神。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感悟浓缩在舞台艺术中的多彩人生和其独特艺术创造中的文化精神、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郭跃进是国家一级演员、京剧最高奖梅兰芳金奖获得者,人大代表。她的议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设京剧艺术教育》在人大山东代表团引起强烈反响,36名代表积极签名响应。她说:“京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是国粹。梅兰芳先生的表演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但目前京剧艺术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艺术,根本原因是京剧普及程度不够。”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等却所见甚少。学生们知道贝多芬、莫扎特、《四小天鹅》,却不知道“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更是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如关汉卿、荀慧生、汤显祖、王实甫、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做出极大的努力。艺术形式与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与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表演才能的重要途径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通过一些使学生容易上口的唱段如《唱脸谱》、《我是中国人》、《听罢奶奶说红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例如: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评剧《花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自己的感受,情景交融,一改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使之成为全方位的音乐教学模式。
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得到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谁料黄榜中状元》、《苏三起解》、《小放牛》、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同时,通过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等教学手段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和谐、互动,可以使爱好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善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增长其兴趣、发展其表现力。
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现今的戏曲艺术主要分为传统戏剧和现代戏曲。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像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当然,传统戏曲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灯照》、《秋瑾》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己救人精神的剧目:京剧《赵氏孤儿》、《除三害》、《铡美案》、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有《将相和》、《霸王别姬》、《打龙袍》、《二进宫》等;其他剧种、曲艺等也是同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如评剧《井台会》、《打金枝》、《茶瓶计》、《三节烈》等。
传统戏曲也好,现代戏曲也罢,都是我国的戏曲艺术,都丰富充实着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作者单位:江都市丁沟镇中学)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戏曲 艺术 音乐 教学
常说“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我国独特的戏曲艺术,浓缩了灿烂中华的文化精神。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感悟浓缩在舞台艺术中的多彩人生和其独特艺术创造中的文化精神、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郭跃进是国家一级演员、京剧最高奖梅兰芳金奖获得者,人大代表。她的议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设京剧艺术教育》在人大山东代表团引起强烈反响,36名代表积极签名响应。她说:“京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是国粹。梅兰芳先生的表演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但目前京剧艺术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艺术,根本原因是京剧普及程度不够。”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等却所见甚少。学生们知道贝多芬、莫扎特、《四小天鹅》,却不知道“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更是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如关汉卿、荀慧生、汤显祖、王实甫、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做出极大的努力。艺术形式与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与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表演才能的重要途径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通过一些使学生容易上口的唱段如《唱脸谱》、《我是中国人》、《听罢奶奶说红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例如: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评剧《花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自己的感受,情景交融,一改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使之成为全方位的音乐教学模式。
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得到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谁料黄榜中状元》、《苏三起解》、《小放牛》、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同时,通过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等教学手段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和谐、互动,可以使爱好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善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增长其兴趣、发展其表现力。
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现今的戏曲艺术主要分为传统戏剧和现代戏曲。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像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当然,传统戏曲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灯照》、《秋瑾》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己救人精神的剧目:京剧《赵氏孤儿》、《除三害》、《铡美案》、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有《将相和》、《霸王别姬》、《打龙袍》、《二进宫》等;其他剧种、曲艺等也是同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如评剧《井台会》、《打金枝》、《茶瓶计》、《三节烈》等。
传统戏曲也好,现代戏曲也罢,都是我国的戏曲艺术,都丰富充实着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作者单位:江都市丁沟镇中学)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