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参与式课堂教学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出现了不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新课改中,笔者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反思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新的教学模式“参与武课堂教学”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课堂教学文化 和谐课堂氛围 探索与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知识的化身、知识权威,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课堂教学中,一再强调学生正襟围坐,集中精力,专心听讲,不许动口,不许动手,不许提问(打断教师上课思路)。教师很少顾及甚至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没有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中的配角甚至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见证者。
  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一切教学行为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同时还给出了明确的指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在新课该理念的指导下,反思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方式——“参与式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和实践,供大家参考。
  
  1 参与式教学情境的创设
  
  1.1 课桌凳安放形式的改进。根据班上学生人数的多少和教室空间的大小将2~4张课桌拼放在一起,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的学生围绕课桌坐在一起,小组内的同学面对面坐,这样便于同学之间的相互问答、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便于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1.2 学习小组的组建。在班主任的协调下,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对班上的学生根据性别特征、年龄大小、性格差异(性格外向、性格内向)、综合成绩差异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等化分成4~8人一个小组,使各小组综合水平大致相同。也可以先由学生自己选择组员组成4~8人学习小组,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体调节,使各小组总体水平保持基本均衡。学习小组成立后,由小组内成员选举出大家信任的小组长,成为本小组的学习带头人,负责小组内日常工作,并负责协调小组内组员之间的分工及人际关系。然后再由小组选举出各科科代表、纪律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职务,由组员分别担任。如果组员人数少,职务可以兼任,使小组内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小组内每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有权利又有义务和责任,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内自主、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3 文化氛围的创设。在教室内墙壁上有计划地张贴激励学生学习的名人警句、格言、学生作品,如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业、科学小论文、绘画等作品。使学生到教室就进入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 和谐课堂氛围的创设
  
  在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的课堂体验,而很少或根本就无视大部分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显得索然无味。讲台上言者谆谆,讲台下听者藐藐,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造成课堂氛围的不和谐。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就是“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怕讲少了、讲不到位,学生有的知识点不知道,就一堂课讲个不停,把全部知识点都“包办”了,结果灌得学生“消化”不良。同时,学生整堂课都在听老师讲,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时间,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少甚至没有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往往调动不起来,造成课堂气氛的不和谐。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改和课堂教学,大胆地进行革新,不能过分强调课堂中的知识密度、课堂纪律,而应该增加课堂上学生“动”的几率,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间去,以平等的身份走进课堂,真心地与学生沟通与交流。
  和谐课堂氛围的创设,教师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扮演好学习的主导者角色外,在情感方面还应该做到“三个多一点”。一是“多一点微笑”,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让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二是“多一点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横加阻拦;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冷漠讥笑;尊重学生的思考,不忽忙打断。三是“多一点赞美”,教师要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望远镜瞄准学生的将来,对学生多一些肯定,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少一点指责。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新课程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基础的。学生只有在心理安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只有在与教师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会感到心情舒畅,学生的学习情绪才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才会产生旺盛的求知欲。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安全、自由的和谐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或冒出奇思怪想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有任何思想顾虑,不用担心其他同学或老师会冷嘲热讽,不用担心自己的观点会被歧视,学生只有在这样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真正地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才能发展各方面潜能。
  
  3 学生角色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往往把学生当着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就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听众、观众的角色,若学生对教师提出质疑,那就会被视为打断教师教学思路,破坏课堂纪律,被视为是一个“不听话的学生”。
  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错误角色定位,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根据需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认知工具、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 体验、感悟、发展。
  生物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来实现的,我们教师应该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提高参与标准,使活动形式多样化,富有新意、富有创造性,使全体学生都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并保证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改变学生的角色定位,体现以学生为主,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
  
  4 教师角色的改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一直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但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权威,也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教”与“导”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艰辛与乐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出成就感并油然而生升“我要学习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权威”者、“传授”者的角色,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激励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讲解,而是在于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教师要灵活调控课堂,使每节课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多有所发展。著名教育学家叶谰说过:“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只有这样,才切实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课堂才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 评价体制的改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选拔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逐步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实施激励性评价,努力实现由以指责、奖惩为主的否定式评价向以鼓励、肯定为主的激励性评价的根本性转变,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身上蕴藏的丰富潜能,树立自信,坚信“我能行”、“我是—个优秀的学生”。
  中国近代教育家俞子夷说:“常常斥责学生功课做得不好,教师以为是一种使他改善的督促,但是受斥责的学生却失去了自信:自己努力的结果,总只能换到一个‘不对’的结果。这将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常激励学生的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学生总是失败,没有成功的体验,早已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哪还有成功的希望?因此,笔者认为“成功乃是成功之母”,成功乃是一种对学生最好的激励。如果让一个心理、生理、人格尚未成熟的孩子老是处在失败的阴影中,容易导致学生的自我否定,他们很难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往往会心灰意冷,破罐破摔。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无法赞美”。而激励性教育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追求成功的心理动机得到强化,从而形成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对待学生不是简单粗暴的训斥,而是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给予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点燃这个闪光点,使之成为学生稳固的个性、品质,使学生自我感觉良好,“我是一个好学生”,“我很优秀”,“我能行”。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其他文献
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今天,要想激活历史课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而展开。本人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课题研究,对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借此平台与同行们交流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1 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激活课堂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
期刊
2010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吉林市中职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华东师大研修班,来自全市中职学校相关方面教育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今年我先后参加了教育部2期中职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研究班、第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研讨班、全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与探索研究班,均有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收获。本次培训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翔实有用,专家集中传宝,学员倍感解渴。回顾十天的学习培训经历,收获太多,不虚
期刊
我们都知道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
期刊
最近发现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XX(被评为三好学生,他(她)送礼了;XX当上了班长,他(她)会溜虚。这是怎么回事,孩子小小年纪就给予如此重大的打击,不觉得太残忍了吗?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也不知是哪些存心不良、居心叵测的人一见到有人有了点成绩就挖空心思地去迫害,去恶意中伤。何必呢,累不累呀!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导引下,在这种言论的胁迫下,多少孩子的上进心被扼制,多少孩子的进取意识被打消,实在是可惜至极。
期刊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接触到数学。因此,社会发展就离不开数学人才。那么,小学数学的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何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呢,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 充分备课。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
期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重在“导”,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紧扣住学生的思绪,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的干扰,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
期刊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怎样组织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探究 学习 合作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标准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
期刊
文言文教学历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阅读浅易文言诗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但由于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往往重讲解轻诵读、重翻译轻感悟。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我认为加强诵读训练是提高学生文言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诵读能力谈谈个人浅见:  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清代散文家刘
期刊
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而这种偶然性和必然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生命在于运动”的提出使人们对体育锻炼不再犹豫。  随着体育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提高“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社会各阶层对体育的重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基层体育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特别是中老年人对体育锻炼更是“情有独钟”。然而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青少年却对体育的认识虽不算一片
期刊
能否上好复习课,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也一直是小学一线老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学生不仅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学知识,还要理清这些知识间的脉络,构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然而复习课的现状大多是“炒冷饭”或“大杂烩”,多数是“题海战术”。怎样才能使旧的学习内容有新的提升,让复习课也精彩纷呈呢?下面是我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愿与同行们共享。    1 联系实际,激趣导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