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商正在全方位改变中国农村的商业生态。在这一场深刻改变农村的产业变革中,博兴县脱颖而出,走在了全国前列。山东省“互联网+”行动高层对接创新发展大会期间,本刊记者专访了博兴县县长殷梅英。
老手艺的网络新思维
2013年7月,郭树清省长带领省政府党组全体成员到湾头村调研,并对农村电商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在殷梅英看来,这是博兴电商快速发展的关键节点。
“过去更多的是群众自发,政府的推动作用相对弱一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殷梅英告诉本刊记者,政府在基础设施、业务培训、产业布局等方面介入后,博兴农村电商进入蓬勃发展的2.0时代。
草柳编和老粗布是博兴特产。如今,它们正在电商的带动下焕发新的活力。
比如被誉为淘宝第一村的湾头村,紧邻鲁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麻大湖,草柳编手艺代代相传。2005年,随着网购的兴起,湾头村的年轻人将这一传统手工艺品放到了淘宝上,将湾头村送上电商时代的“高速路”。2015年,湾头村800余家网店实现草柳编线上销售额3.1亿元。
乍一看,湾头村并不像传统的农村,两层小楼为主的村落,家家户户皆电商。阿里研究院资深专家陈亮说,湾头村是信息时代的小岗村。
老粗布也“不甘示弱”,2015年,博兴另一个淘宝村——顾家村的500余家网店实现线上销售额3.6亿元。
“如今,草柳编、老粗布线上销售量占到60%,平均利润率比线下提高20%以上,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特色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焕发出新的生机。”殷梅英说。
电商带动的不仅是收入,还有对传统工艺的更新再造。
在政府带动下,传统手艺不断推出新产品,“五君子”粗布系列产品在全国“十艺节”上荣获大奖。比如湾头村,无论老小,都能拿起蒲草编上两下,村里的小学更是把草柳编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教学。他们还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创新产品,保持草柳编制品的市场热度。
行业标准的制定为博兴在业内树立了品牌优势,“过去,产品没有质量标准,我们建成运行省级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县里统一制定网销产品标准,创建区域性品牌,每年举办厨具博览会、编织工艺品博览会。”
2013年8月,阿里研究中心首次发布中国“淘宝村”现状调研报告,湾头村是14个大型“淘宝村”之一。
2014年12月,锦秋街道成为全国第一批19个淘宝镇之一。
2015年1月,阿里“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淘宝博兴试点启动,成为全省首个、全国第三个与阿里合作的试点县。
由淘宝村到淘宝镇,再到淘宝县,博兴的电商产业不断深入、拓展。
网淘全民狂欢:
从“卖全国”到“买全国”
在博兴,“双十一”是很多村庄的狂欢节。
商家为了这一天,积累大量货物。殷梅英也会提前去查看商家货物准备的情况,全县上下,一派忙碌。某电视台甚至蹲点湾头村,24小时滚动播出这一购物狂欢节的盛况。
一天的“战斗”,硕果颇丰。比如草柳编,有的一户卖出了37万,另有一户的老粗布卖了97万。而这只是2014年的初步数据。
殷梅英谈到,目前,全县拥有1个淘宝镇、16个淘宝村,淘宝商户突破1万户,直接从业人员3万人,间接带动周边从业人员10.3万人,贫困人口参与电商1800余人。2015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20亿元,其中农村电商突破10亿元,从业农民年均增收5600元,带动4100户低收入户增收、68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针对“农村一直是物流配送的软肋”这一突出问题,博兴县提出,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累计投资13.2亿元,连续实施国省道升级改造、农村公路网化及三通工程,新建改造公路1300余公里,农村硬化公路通达到户。”殷梅英说,“引进邮政、申通、中通等20多家知名物流快递公司,实现物流配送全覆盖,异地网购3天到、同城网购24小时送达。”
其实,随着货物量的急速增加,农村物流配送的成本逐渐降低。在博兴县的很多村庄,每天上午车水马龙,很多卖家忙着往外发货。“卖全国”实现之后,村民网购的需求也在增加,“买全国”成为现实。
“比如现在正在开展的村淘‘春耕活动’,有机肥每吨便宜500余元,农民还在网上以较低价格购买汽车、钢琴等高端商品。”80多岁的老大爷,看到邻居买了一个收音机,主动让自己的孩子从网上买一个。这种具体、鲜活的事例,比比皆是。
如今,电商思维已融入到博兴很多村民的精神世界。曾有老人告诉殷梅英,电脑里阿里旺旺叮咚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意味着又有客户下单。据介绍,2013年,博兴电商只有2000多户,现在已发展到一万多户。“看到农民手里的钱不断增多,很有成就感。”
谈到目前的发展瓶颈,殷梅英坦言,“博兴县农村电商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着人才、资金等诸多方面的瓶颈制约,特别是电商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尤为突出。”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博兴县整合人社、农业、残联等培训资源,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点对点技术服务,2015年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人员2600余人次,其中贫困人口450人次。“培训的人中,可能只有很少的人去开网店,成功的更少,但这项工作必须一直做下去。”
芦苇席失去市场后,湾头村村民贾春社生活陷入困境,2012年参加了电商“一对一”培训,重新拾起了编织芦苇席的手艺,网上直供电影剧组,年交易额达到60万元以上,带动30户低收入家庭走上了致富路。“目前,16个淘宝村全部消除贫困户、低收入户,户均年收入达到8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人才需要施展才华的平台,几年来,博兴县建成厨具在线商城、捷运互联、喜乐旺购等10大电商平台,规划建设博兴县创业大学和兴福镇电商一条街;建设运行顾家老粗布电商产业园、草柳编创意产业园。“比如正在建设的草柳编创意产业园,里面就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公寓式孵化器,可以拎包入住,利用当地货源,开展网上营销。”
老手艺的网络新思维
2013年7月,郭树清省长带领省政府党组全体成员到湾头村调研,并对农村电商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在殷梅英看来,这是博兴电商快速发展的关键节点。
“过去更多的是群众自发,政府的推动作用相对弱一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殷梅英告诉本刊记者,政府在基础设施、业务培训、产业布局等方面介入后,博兴农村电商进入蓬勃发展的2.0时代。
草柳编和老粗布是博兴特产。如今,它们正在电商的带动下焕发新的活力。
比如被誉为淘宝第一村的湾头村,紧邻鲁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麻大湖,草柳编手艺代代相传。2005年,随着网购的兴起,湾头村的年轻人将这一传统手工艺品放到了淘宝上,将湾头村送上电商时代的“高速路”。2015年,湾头村800余家网店实现草柳编线上销售额3.1亿元。
乍一看,湾头村并不像传统的农村,两层小楼为主的村落,家家户户皆电商。阿里研究院资深专家陈亮说,湾头村是信息时代的小岗村。
老粗布也“不甘示弱”,2015年,博兴另一个淘宝村——顾家村的500余家网店实现线上销售额3.6亿元。
“如今,草柳编、老粗布线上销售量占到60%,平均利润率比线下提高20%以上,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特色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焕发出新的生机。”殷梅英说。
电商带动的不仅是收入,还有对传统工艺的更新再造。
在政府带动下,传统手艺不断推出新产品,“五君子”粗布系列产品在全国“十艺节”上荣获大奖。比如湾头村,无论老小,都能拿起蒲草编上两下,村里的小学更是把草柳编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教学。他们还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创新产品,保持草柳编制品的市场热度。
行业标准的制定为博兴在业内树立了品牌优势,“过去,产品没有质量标准,我们建成运行省级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县里统一制定网销产品标准,创建区域性品牌,每年举办厨具博览会、编织工艺品博览会。”
2013年8月,阿里研究中心首次发布中国“淘宝村”现状调研报告,湾头村是14个大型“淘宝村”之一。
2014年12月,锦秋街道成为全国第一批19个淘宝镇之一。
2015年1月,阿里“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淘宝博兴试点启动,成为全省首个、全国第三个与阿里合作的试点县。
由淘宝村到淘宝镇,再到淘宝县,博兴的电商产业不断深入、拓展。
网淘全民狂欢:
从“卖全国”到“买全国”
在博兴,“双十一”是很多村庄的狂欢节。
商家为了这一天,积累大量货物。殷梅英也会提前去查看商家货物准备的情况,全县上下,一派忙碌。某电视台甚至蹲点湾头村,24小时滚动播出这一购物狂欢节的盛况。
一天的“战斗”,硕果颇丰。比如草柳编,有的一户卖出了37万,另有一户的老粗布卖了97万。而这只是2014年的初步数据。
殷梅英谈到,目前,全县拥有1个淘宝镇、16个淘宝村,淘宝商户突破1万户,直接从业人员3万人,间接带动周边从业人员10.3万人,贫困人口参与电商1800余人。2015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20亿元,其中农村电商突破10亿元,从业农民年均增收5600元,带动4100户低收入户增收、68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针对“农村一直是物流配送的软肋”这一突出问题,博兴县提出,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累计投资13.2亿元,连续实施国省道升级改造、农村公路网化及三通工程,新建改造公路1300余公里,农村硬化公路通达到户。”殷梅英说,“引进邮政、申通、中通等20多家知名物流快递公司,实现物流配送全覆盖,异地网购3天到、同城网购24小时送达。”
其实,随着货物量的急速增加,农村物流配送的成本逐渐降低。在博兴县的很多村庄,每天上午车水马龙,很多卖家忙着往外发货。“卖全国”实现之后,村民网购的需求也在增加,“买全国”成为现实。
“比如现在正在开展的村淘‘春耕活动’,有机肥每吨便宜500余元,农民还在网上以较低价格购买汽车、钢琴等高端商品。”80多岁的老大爷,看到邻居买了一个收音机,主动让自己的孩子从网上买一个。这种具体、鲜活的事例,比比皆是。
如今,电商思维已融入到博兴很多村民的精神世界。曾有老人告诉殷梅英,电脑里阿里旺旺叮咚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意味着又有客户下单。据介绍,2013年,博兴电商只有2000多户,现在已发展到一万多户。“看到农民手里的钱不断增多,很有成就感。”
谈到目前的发展瓶颈,殷梅英坦言,“博兴县农村电商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着人才、资金等诸多方面的瓶颈制约,特别是电商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尤为突出。”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博兴县整合人社、农业、残联等培训资源,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点对点技术服务,2015年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人员2600余人次,其中贫困人口450人次。“培训的人中,可能只有很少的人去开网店,成功的更少,但这项工作必须一直做下去。”
芦苇席失去市场后,湾头村村民贾春社生活陷入困境,2012年参加了电商“一对一”培训,重新拾起了编织芦苇席的手艺,网上直供电影剧组,年交易额达到60万元以上,带动30户低收入家庭走上了致富路。“目前,16个淘宝村全部消除贫困户、低收入户,户均年收入达到8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人才需要施展才华的平台,几年来,博兴县建成厨具在线商城、捷运互联、喜乐旺购等10大电商平台,规划建设博兴县创业大学和兴福镇电商一条街;建设运行顾家老粗布电商产业园、草柳编创意产业园。“比如正在建设的草柳编创意产业园,里面就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公寓式孵化器,可以拎包入住,利用当地货源,开展网上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