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对教师的评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家长、学生的教育价值观、评价观所导致。那么,按新课程评价观,我们该如何对教师进行评价呢?通过反思现实对教师的种种评价,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重新构建对教师的评价观和评价体系。
一、“校本研修+参与社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理念
观念决定行动,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评价观,才能树立以人为本,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参与,重视教师个体差异的教师发展性评价理念。
教师评价观念的转变不仅是教师自身转变教育观,更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转变评价观念。怎样让教师、社会转变对教师的评价观念呢?
首先,通过校本研修,转变管理者和教师的评价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及教师,要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通过进修培训、自修反思、校本研修的培训模式,从理论上、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教师评价观,树立推进课程改革、改革教育评价人人有责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其次,办好家长学校,更新学生及家长的评价观。利用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怎样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来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介绍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目的和意义,让广大家长能从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发展去评价学生和教师,而不是以学生的成绩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再次,成立学校发展计划管理委员会,转变社区群众的评价观。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社区领导、社区群众代表参加的学校发展计划管理委员会,让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同时,利用社区大会,向广大社区群众宣传介绍新课程理论知识,新课程观及评价观。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为新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性评价
首先,面向未来,关注教师的促进与发展。新课程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教师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几个等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或仅对教师过去工作的成绩简单进行考核、鉴定、认可,而是要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和咨询,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不足、发扬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这种评价不再是终结性评价,而是发展性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
其次,自下而上,制定评价目标与方法,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学年初,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和自己的情况,制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学校评价人员根据教师制定的评价目标进行督促与检查,并适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年末,收集整理信息,要求教师主动提交评价资料。在达成评价结论的过程中要与教师一起讨论,对教师的优势、进步和不足应尽量形成清晰一致的认识,引导教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还要与教师一起寻找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办法。
第三,求同存异,彰显教学特色与风格。由于教师在人格、职业素养、教育教学风格、师生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使教育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在教师评价中,只宜提出相对一致的粗线条的评价标准,对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则不宜统得过死。教师要根据粗线条的评价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评价目标和方法,最终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第四,共同参与,优化评价过程与信息。建立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形成评价多元化。学校领导是教师评价的主体,同事、学生及其家长也是评价的共同参与者。如此,被评价教师才能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罗川镇小学
◇责任编辑 张惟祎◇
一、“校本研修+参与社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理念
观念决定行动,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评价观,才能树立以人为本,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参与,重视教师个体差异的教师发展性评价理念。
教师评价观念的转变不仅是教师自身转变教育观,更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转变评价观念。怎样让教师、社会转变对教师的评价观念呢?
首先,通过校本研修,转变管理者和教师的评价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及教师,要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通过进修培训、自修反思、校本研修的培训模式,从理论上、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教师评价观,树立推进课程改革、改革教育评价人人有责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其次,办好家长学校,更新学生及家长的评价观。利用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怎样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来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介绍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目的和意义,让广大家长能从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发展去评价学生和教师,而不是以学生的成绩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再次,成立学校发展计划管理委员会,转变社区群众的评价观。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社区领导、社区群众代表参加的学校发展计划管理委员会,让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同时,利用社区大会,向广大社区群众宣传介绍新课程理论知识,新课程观及评价观。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为新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性评价
首先,面向未来,关注教师的促进与发展。新课程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教师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几个等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或仅对教师过去工作的成绩简单进行考核、鉴定、认可,而是要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和咨询,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不足、发扬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这种评价不再是终结性评价,而是发展性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
其次,自下而上,制定评价目标与方法,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学年初,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和自己的情况,制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学校评价人员根据教师制定的评价目标进行督促与检查,并适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年末,收集整理信息,要求教师主动提交评价资料。在达成评价结论的过程中要与教师一起讨论,对教师的优势、进步和不足应尽量形成清晰一致的认识,引导教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还要与教师一起寻找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办法。
第三,求同存异,彰显教学特色与风格。由于教师在人格、职业素养、教育教学风格、师生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使教育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在教师评价中,只宜提出相对一致的粗线条的评价标准,对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则不宜统得过死。教师要根据粗线条的评价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评价目标和方法,最终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第四,共同参与,优化评价过程与信息。建立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形成评价多元化。学校领导是教师评价的主体,同事、学生及其家长也是评价的共同参与者。如此,被评价教师才能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罗川镇小学
◇责任编辑 张惟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