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态学又名造型论,形态学课程之于建筑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勿庸多言。所谓建筑的造型设计,指用特定的物质材料,依据产品的功能而在结构、形态、色彩及外表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活动。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无论外观还是完全意义的建筑设计或其它相关设计,都必须解决包括形态、色彩、空间等要素在内的基本造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形态学是一切造型设计的基础,贯穿于造型活动的始终。
现代造型艺术体系始于德国的包豪斯运动,它是以在科学而非个人感情基础上培养起来的视觉经验,将形式、色彩、肌理、材质等方面的训练及研究分离出来。这类造型训练作为包豪斯的重要基础课程,一直为后来的设计专业教育所采用,并不断取得突破。一方面更加紧密地与色彩、素描、构成等教学紧密衔接;
另一方面更深入产品设计的各个角落,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一条内在主线,是产品造型设计的核心课程。越来越多国内外的专家把基础造型训练及相关理论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领域进行整,并列为“形态学”课程予以讲授,以系统全面地掌握造型艺术的相关理论及手法。“形”通常指物体外在的形状,“态”则是物体蕴涵的“神态”。
一,类型学(typology)
1、设计与传统历史和发展
随现代主义或功能主义出现危机而来的是人们重新对类型学的重视,即类型学复兴。作为设计方法的类型学十分讲究理性。欧洲一些建筑师认为人类的文明史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建筑类型。意大利的格拉西认为建筑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这些类型进行集合、排列、组合和重建(组)。罗西(Rossi)则认为一种特定的类型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一种形式的结合,并进而认为房屋的类型从古至今在本质上没有变化,这些观点是一种传统和历史的特定视界,它是从历史的恒定面上看待历史上出现的建筑,即看待传统,这种视界又是从人类生活的文化角度来观察而非局限于实用的角度。例如对现代生活中的建筑加以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新的建筑类型,如大型购物中心、高层办公楼、银行、机场等,但这仅是从功能分类上来认识这些建筑。如从文化的角度讲,这些建筑形式均可从历史中找到先例,可从人类的文明史中发现。这些新的形式大多可从历史上的建筑类型中衍化而来,可从对历史上的类型加以重组、构成而来。
从功能角度和文化角度来研究和设计建筑是截然不同的。在西方文化中,诸如“塔”、“仓库”、“廊子”、“柱廊”、“广场”、“中心空间”、“十字形组合”等都有着各自的深层意义和特殊意味。它们在文化中有着自己的位置,都是植根于历史和文化之中的。
罗西、格拉西等人的类型学方法就是对历史上的建筑类型进行总结,抽取出那些在历史中能够适应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又与一定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并去寻找生活与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2、作为设计方法的类型学
类型学有其方法论的基础,它可以具体指导建筑设计。例如美国的某些教授指导学生进行城市和建筑设计课题时,经常要对所进行设计的城市区域和建筑地点周围的环境进行研究。—般来说采用的是类型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分类”,总结已有的类型,将其图示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发现其“变体”,寻找出“固定”的与“变化”的要素,或者说从变化的要素中找寻出固定的要素。据此固定的要素即简化还原后的城市和建筑的结构图式,设计出来的方案就与历史、文化、环境和文脉有了联系,根据现实的需要则可加以变化。卡斯特克斯等人对凡尔赛城住宅所进行的设计研究就是采用类型学设计方法。他们采用类型和其变体的原则对一种基本建筑形式进行衍化,得出具有某种内在相似性的多样化的建筑形式
类型学设计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方法。根据类型学的思想,不同的建筑师发现了自己的类型学设计方法。以下试举几例:
1.翁格尔斯(O.M.Ungers)的作品:
马尔堡城市住宅方案(1976)
该住宅位于一历史地段。建筑用地近方形,但在一个角上有一幢该城市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翁氏这件作品最著名的是,它的一系列的设计过程以及其中采納的类型学思想。翁氏在这件作品中充分地使用类型学探索建筑的可能性。首先他对大量形态各异的类型进行型态研究,最后确定了一个“L”形构型。该L型是由五个立方体构成。该五个立方体构成了这幢建筑的“基形”即固定要素。基本结构确定后,他转而研究和设计低一个层次的内容,即整体中的各体部件(要素)。在这里,他对组成L型的立方体进行设计。他设计了不下十种立方体构形。随后他选择不同的立方体构形置于网格中,得到不同的构型和形态,由此产生了“变体”。
2.博塔(M·Botta)的作品
瑞士建筑师博塔的作品大多具有类型学特点,例如他的圆形住宅(CasaRotond:1982—83)就是在一个圆柱体内的不同楼层上对相同的要素采用不同布局来形成“主题”与其“变体”的形式效果
3.罗西(A·Rossi)的作品
罗西的作品尤其是当他的作品与城市问题相关联时,常常是建筑类型学与城市形态学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的。例如他的住宅设计(就是发掘意大利城市住宅形态,继而衍化为建筑的类型构图而得出的杰出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他特别强调了柱廊这种类型。
二,几何形态的统一和谐(geography)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一种高级形态,也是创造形式美的最高要求。从本质上讲,多样统一的和谐规律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相一致。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产生和谐是自古希腊以来美学家们一向极为看重和追求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就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和谐,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和谐是杂多的统一",和谐的事物可以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共鸣,因此就产生了美感。并从数的和谐又联系到音乐的节奏乃至建筑上的柱、门窗等构造要素的排列,形成了衡量美的客观理论性尺度。
2、建筑中多样统一手法网易建筑及周围环境的复杂多样是必然的,建筑的不同部位的组成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又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而所构成的建筑整体,要完成一个具体的总的目的或功能。因此,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目的,使整个建筑自身及与周边环境成为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杂乱无章、支离破碎。(1).多样中求统一从复杂的结构中提出各种可以互相统一的因素,起到衔接。联系和协调的作用,使整体看起来"天在无缝"。
(2).统一中求多样网易单纯的同一是统一的最简单形式,过多的"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单调。呆板。所以,同中求异,统一中求多样。求变化,才能营造情趣与韵味。如纵观卢沟桥柱头上的狮子,它们的间距、大小、轮廓都是统一的,内容上也以表达狮子的情态为主旨而统一,但细看这485个石狮却是千姿百态,趣味无穷,堪称一绝。(3).结构体系统一建筑各局部设计要体现整体划一的概念,避免产生孤立、离散、自成体系的不和谐现象,这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4).结构形态的统一瀀占た处理次要部位对主体部分的从属关系,使所有细部形态从属于总体的几何形态,用相似的几何形态将各个部分协调在一起,如同音乐中主旋律反复出现一样,产生和谐统一美感。
三、拓扑
简单的的说就是几何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站点相互连接的形式,主要有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环形拓扑以及混合型拓扑。
几何与拓朴是过去几百年数学研究的主流方向.这类数学方法的重要性不公在于可以解决自已领域之内的问题,更在于可以用于解决数学与其它领域的问题.拓朴学对于科学,特别是艺术,文化等意识形态方面也起了相当的影响.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下,诸多建筑师为取其精华将其引入到建筑之中发挥了其意义和价值;在这种趋势下,拓朴不仅是数学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也必将成为建筑学理论的主要发展动力之一.
结束语:
以上是关于中国建筑形态框架体系的思考。近几年的中国建筑形态评方面,诸多建筑师尝试用新的框架体系进行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此框架体系的建立,只是阶段性的研究和几年来思索的结果,尚不够成熟。当然,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有待建筑设计业今后进一步探讨。
现代造型艺术体系始于德国的包豪斯运动,它是以在科学而非个人感情基础上培养起来的视觉经验,将形式、色彩、肌理、材质等方面的训练及研究分离出来。这类造型训练作为包豪斯的重要基础课程,一直为后来的设计专业教育所采用,并不断取得突破。一方面更加紧密地与色彩、素描、构成等教学紧密衔接;
另一方面更深入产品设计的各个角落,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一条内在主线,是产品造型设计的核心课程。越来越多国内外的专家把基础造型训练及相关理论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领域进行整,并列为“形态学”课程予以讲授,以系统全面地掌握造型艺术的相关理论及手法。“形”通常指物体外在的形状,“态”则是物体蕴涵的“神态”。
一,类型学(typology)
1、设计与传统历史和发展
随现代主义或功能主义出现危机而来的是人们重新对类型学的重视,即类型学复兴。作为设计方法的类型学十分讲究理性。欧洲一些建筑师认为人类的文明史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建筑类型。意大利的格拉西认为建筑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这些类型进行集合、排列、组合和重建(组)。罗西(Rossi)则认为一种特定的类型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一种形式的结合,并进而认为房屋的类型从古至今在本质上没有变化,这些观点是一种传统和历史的特定视界,它是从历史的恒定面上看待历史上出现的建筑,即看待传统,这种视界又是从人类生活的文化角度来观察而非局限于实用的角度。例如对现代生活中的建筑加以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新的建筑类型,如大型购物中心、高层办公楼、银行、机场等,但这仅是从功能分类上来认识这些建筑。如从文化的角度讲,这些建筑形式均可从历史中找到先例,可从人类的文明史中发现。这些新的形式大多可从历史上的建筑类型中衍化而来,可从对历史上的类型加以重组、构成而来。
从功能角度和文化角度来研究和设计建筑是截然不同的。在西方文化中,诸如“塔”、“仓库”、“廊子”、“柱廊”、“广场”、“中心空间”、“十字形组合”等都有着各自的深层意义和特殊意味。它们在文化中有着自己的位置,都是植根于历史和文化之中的。
罗西、格拉西等人的类型学方法就是对历史上的建筑类型进行总结,抽取出那些在历史中能够适应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又与一定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并去寻找生活与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2、作为设计方法的类型学
类型学有其方法论的基础,它可以具体指导建筑设计。例如美国的某些教授指导学生进行城市和建筑设计课题时,经常要对所进行设计的城市区域和建筑地点周围的环境进行研究。—般来说采用的是类型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分类”,总结已有的类型,将其图示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发现其“变体”,寻找出“固定”的与“变化”的要素,或者说从变化的要素中找寻出固定的要素。据此固定的要素即简化还原后的城市和建筑的结构图式,设计出来的方案就与历史、文化、环境和文脉有了联系,根据现实的需要则可加以变化。卡斯特克斯等人对凡尔赛城住宅所进行的设计研究就是采用类型学设计方法。他们采用类型和其变体的原则对一种基本建筑形式进行衍化,得出具有某种内在相似性的多样化的建筑形式
类型学设计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方法。根据类型学的思想,不同的建筑师发现了自己的类型学设计方法。以下试举几例:
1.翁格尔斯(O.M.Ungers)的作品:
马尔堡城市住宅方案(1976)
该住宅位于一历史地段。建筑用地近方形,但在一个角上有一幢该城市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翁氏这件作品最著名的是,它的一系列的设计过程以及其中采納的类型学思想。翁氏在这件作品中充分地使用类型学探索建筑的可能性。首先他对大量形态各异的类型进行型态研究,最后确定了一个“L”形构型。该L型是由五个立方体构成。该五个立方体构成了这幢建筑的“基形”即固定要素。基本结构确定后,他转而研究和设计低一个层次的内容,即整体中的各体部件(要素)。在这里,他对组成L型的立方体进行设计。他设计了不下十种立方体构形。随后他选择不同的立方体构形置于网格中,得到不同的构型和形态,由此产生了“变体”。
2.博塔(M·Botta)的作品
瑞士建筑师博塔的作品大多具有类型学特点,例如他的圆形住宅(CasaRotond:1982—83)就是在一个圆柱体内的不同楼层上对相同的要素采用不同布局来形成“主题”与其“变体”的形式效果
3.罗西(A·Rossi)的作品
罗西的作品尤其是当他的作品与城市问题相关联时,常常是建筑类型学与城市形态学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的。例如他的住宅设计(就是发掘意大利城市住宅形态,继而衍化为建筑的类型构图而得出的杰出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他特别强调了柱廊这种类型。
二,几何形态的统一和谐(geography)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一种高级形态,也是创造形式美的最高要求。从本质上讲,多样统一的和谐规律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相一致。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产生和谐是自古希腊以来美学家们一向极为看重和追求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就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和谐,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和谐是杂多的统一",和谐的事物可以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共鸣,因此就产生了美感。并从数的和谐又联系到音乐的节奏乃至建筑上的柱、门窗等构造要素的排列,形成了衡量美的客观理论性尺度。
2、建筑中多样统一手法网易建筑及周围环境的复杂多样是必然的,建筑的不同部位的组成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又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而所构成的建筑整体,要完成一个具体的总的目的或功能。因此,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目的,使整个建筑自身及与周边环境成为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杂乱无章、支离破碎。(1).多样中求统一从复杂的结构中提出各种可以互相统一的因素,起到衔接。联系和协调的作用,使整体看起来"天在无缝"。
(2).统一中求多样网易单纯的同一是统一的最简单形式,过多的"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单调。呆板。所以,同中求异,统一中求多样。求变化,才能营造情趣与韵味。如纵观卢沟桥柱头上的狮子,它们的间距、大小、轮廓都是统一的,内容上也以表达狮子的情态为主旨而统一,但细看这485个石狮却是千姿百态,趣味无穷,堪称一绝。(3).结构体系统一建筑各局部设计要体现整体划一的概念,避免产生孤立、离散、自成体系的不和谐现象,这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4).结构形态的统一瀀占た处理次要部位对主体部分的从属关系,使所有细部形态从属于总体的几何形态,用相似的几何形态将各个部分协调在一起,如同音乐中主旋律反复出现一样,产生和谐统一美感。
三、拓扑
简单的的说就是几何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站点相互连接的形式,主要有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环形拓扑以及混合型拓扑。
几何与拓朴是过去几百年数学研究的主流方向.这类数学方法的重要性不公在于可以解决自已领域之内的问题,更在于可以用于解决数学与其它领域的问题.拓朴学对于科学,特别是艺术,文化等意识形态方面也起了相当的影响.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下,诸多建筑师为取其精华将其引入到建筑之中发挥了其意义和价值;在这种趋势下,拓朴不仅是数学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也必将成为建筑学理论的主要发展动力之一.
结束语:
以上是关于中国建筑形态框架体系的思考。近几年的中国建筑形态评方面,诸多建筑师尝试用新的框架体系进行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此框架体系的建立,只是阶段性的研究和几年来思索的结果,尚不够成熟。当然,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有待建筑设计业今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