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题如何体现人文性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试题中体现人文性,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准确地表述题目的要求,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以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试卷命题;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47-03
  在关于试卷命题的许多讲座和论文中,经常提到“人文”一词。可见人文性是试卷命题的一项重要目标。那么,试卷命题的人文性应该如何体现呢?
  一、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
  “人文”一词的解释多种多样,如《辞海》认为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由“人文”一词衍生出来的词语有“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关怀”等等,其主旨都是要“以人为本”。因此,试卷命题的人文性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集中体现就是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试卷命题的测试对象是学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他们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历,选取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懂得如何“学以致用”。作为学龄儿童,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小,多数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偶尔与社会接触,也大多是旅游或者跟随某个社团的有组织活动,生活经历相对贫乏。他们熟悉的是到商场购物或到游乐场所游戏。因此,在试卷命题时,如果出现学生所不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词汇,往往会因为无法理解题意而出错。如某个城市小学生毕业会考的试卷中有一道题目:“2010年12月16日起△△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③8千米以上,超过8千米部分,加收回空补贴50%;……”其中“回空补贴”一词相当专业,即使是对没有经常乘坐出租车的成年人也是一个生僻词,更何况是儿童呢?因此,学生出错也就不足为奇了。
  诸如此类的题目,学生难以解答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这一方面的生活经历,而不一定是对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因此,这就是出题者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没有在试卷命题中让学生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所以说,在编制试题的时候,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基调来命题,体现人文性。
  二、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
  尊重学生,还应该体现在适应他们的心理特征,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只有深入地研究学龄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学生为本,才能编制出他们所喜爱的试题,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兴趣。作为小学阶段学习主体的学生还是处于儿童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玩游戏,这是他们的天性。在课间仅有的十分钟内,他们也会拿出玩具玩耍或者创造一些游戏项目进行活动。可以说,只要是有趣的游戏,都能吸引他们进入其场景,并由此产生攻克难关的欲望。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就设计了许多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同时复习以前的知识。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一课,就是以闯关游戏作为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在编制试题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内心需求,适当地引入游戏元素,设置活泼的场景,将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
  国际PISA数学试题里就有以游戏为背景的题目。如:
  苏珊拿了8个小立方体做出图A的积木模型。问①苏珊需要拿多少个小立方体才能做出图B的积木模型?②苏珊需要拿多少个小立方体才能做成图C的积木模型?③苏珊需要拿多少个小立方体来做出这个看起来像图C,但是内部却是中空的积木模型?
  众所周知,“搭积木”是儿童非常熟悉的游戏,许多小孩子的第一套玩具就是积木。因此,以此为问题情境,很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可见这位出题者是十分了解学生特点的。我在上课时曾测试过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准确回答;一些空间观念不很强的学生,也可以利用骰子搭建模型来完成答案,因为他们有这类的游戏经验。
  类似上述的问题,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答题。这就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因为他们注意到了学生水平的不同层次。所以说,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是试卷命题者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三、准确表述题目的要求
  除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适应他们的心理特征以外,试卷命题的人文性还体现在编题者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承认儿童与成年人的差异,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此,教师在编制试卷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被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用他们可以理解的语言来准确地表述题目的要求。因为只有理解题目的要求,学生才有思考的方向。对于一些大而笼统的问题,诸如“你知道了什么”、“你要怎么办”等等,由于没有明确的指向,经常会导致学生因难以理解其中的要求而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结果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答案。可见,编题者在表述问题的时候,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置问题,明确地指明题目的要求。如:
  63÷7= 6.3÷7= 0.63÷7=
  请把上面的答案填写完整,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命题者出这一道题目的本意,是要求学生回答“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除数不变,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然而,命题者却没有明确地表达出这一意思,仅仅是用“你发现了什么”来提问。这样的问题,对于学龄儿童来说确实过于含糊,因为他们只有小学四年级的知识水平,加上考试经验不足,是很难理解命题者要求的。因此,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发现了被除数每次除以10,有的说发现了除数都是7……,能够完整地说出这一规律的学生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命题者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增加了不必要的难度。反之,如果在试题最后一句话“请把上面的答案填写完整,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的后面,再加上一句话:“从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来说明。”这样一来,相信学生的思考就会有明确的方向,出错的学生也就不会那么多了。
  因此,在编制试题的时候,应该准确地说明题目的要求,使用的语言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这应该也是试卷命题人文性的又一个体现。
  四、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素材的选择、试题的编制等方面,还应该体现在给予学生适当提示的细节上。学龄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常常表现出不细心的特点:如读题时漏掉了关键词,或者抄错了数字,因而造成了失误。为此,在编制试卷的时候,教师应在试卷上面做出小提示,如在试卷末尾说“做完了,记得要检查哦!”之类的话语。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
  然而,我觉得,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因为这类的提示泛泛而谈,没有具体到某一个点上。例如,提示学生要检查,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检查?检查什么?他们还不太懂,从何检查呢?因此,如果在编制试题的时候,对一些学生容易疏漏的地方,标上特殊的符号用以提示,就可以减少学生的失误,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细心与关怀。
  试以一道问题为例:“香飘飘奶茶广告语:一年卖出十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提示:香飘飘奶茶杯子高度12厘米,每杯售价3元。)由上面信息我想到:
  ……
  (2)可以用‘12×100000000÷3÷100’这个式子计算地球一圈的长约几米,对吗?( )”
  在这道题目中,出题的教师除了在括号中加了明确的“提示”外,还特地把“三圈”二字加粗并加了着重号。这是个极为人性化的细节。因为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用于解答的数字基本上都是以阿拉伯数字出现的,很少使用中文,所以“三圈”这个数量他们一般比较容易忽略。同时,小学生与成年人不同,都是在第一遍读题时最认真,出现了疏漏很难再检查出来。年纪越小,这个特点越明显。因此,这位教师在编制试题的时候,在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加了着重号,能够引起学生对“三圈”这个词语的注意,让学生在解答时认真进行思考和比较,这确实是很人性化的。
  所以说,提示应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疏忽的地方给予注明,才能够真正起到提示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被关心、被爱护的温馨感。这应该也是人文关怀的直接体现。
  五、引导学生关心他人
  教育以“育人”为主。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正是“人文”一词的核心内容。因此,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试题的人文性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方面,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然而,与知识传授不同的是,人文思想的传承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人文环境,让学生一点一滴地去体会其中的精神。即教师在编制试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把要检测的知识点结合于社会背景,让试题体现出时代与社会进步的精神。
  如美国的教材中有这样的题目:当Andrew飓风席卷南佛罗里达,250000人们失去家园,缺粮断水,从美国各地的援助涌向佛罗里达,这些食品和物品到达所需要的地方成为一个严重的后勤问题。假如你负责援救,努力去帮助250000名在飓风中失去家园的人们,你如何计算这些人需要的帐篷和每天需要食物、水的数量呢?
  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红十字会,将援助物品送给在飓风中失去家园的家庭。……设想每一个帐篷可容纳18个小床,占据500平方英尺的地方,回答1~4题,并且说出回答每一题的设想。
  ……
  如果灾难发生在你们城市,你认为你们教室能睡多少人,你们学校能睡多少人?
  这样的题目让学生置身于灾难的情境中,使学生去设想、计算救援队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在潜意识中就会把自己当成救援队的一员,关心着每一位灾民的生活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以及自己肩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正是人文精神的最高体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是指知识性教育,同时也包括人文教育。因此,作为数学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试卷的命题、编制不容小觑。教师在编制试卷的时候,应该本着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关怀的同时,也逐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从而在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中健康成长,将来才能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责任编辑 高洁
其他文献
【习作要求】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
华罗庚也许是中国最为家喻户晓的数学家。《纽约时报》科学记者科拉塔曾写道:华罗庚直接影响的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位数学家都要多。年轻一辈知道他,大多是因为以他命名的数
目的了解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情况,为预防与控制提出对策。方法利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平台开发调查统计程序,面对全国自愿参加调查的医院,采用横断面调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时心肌酶、尿素氮、血肌酐、血糖变化与临床关系;方法:两组均于入院30分钟内取股静脉血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窒息组心肌酶、尿素氮、血肌酐、血糖升高与轻度
今天下午,我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回家,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聊得可开心啦。但是时间过得真快,我一会儿就到家了。
夏天到了,小猪的瓜地里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西瓜。小猪开心极了,连忙打电话给他的好朋友小牛。小猪高兴地说:“小牛,你知道吗?我种的西瓜丰收了,你快来吃吧。”小牛说:“是吗?我真为你高
关键词:歌曲;动力;激趣;理解;背诵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6-0007-01    以前教儿歌、诗歌,我喜欢让学生加上动作,因为动作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潜力。今天,我发现歌曲也对孩子们有一定的“魔力”,也能成为学习的动力。  《采蘑菇的小姑娘》这篇课文的内容正好是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词,我的心
到了公园池塘,瞧去,一群群天鹅伸长脖子向游人们问好。这么多的黑天鹅中,夹着一只白天鹅,真是“万黑丛中一点白”啊!白天鹅的羽毛洁白发亮,像穿了件白纱裙在水中翩翩起舞呢!我走上
依据儿童爱玩的天性,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把数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摘 要:文学单元是冀教版新课标小语教材的特色与亮点之一。它强化了语文的文学性,让学生受到文学的滋养和浸润。学习文学单元既要读作品,又要读作家,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文学单元还起到引领学生读书,激发读书兴趣的作用。我们对文学单元教学做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一个单元是一个整体;读作家与读作品是一个整体;教师与学生是一个整体;课内与课外是一个整体。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文学单元;思考;实践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