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问题是学习者学习的前提,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促成了知识的内化。下面笔者将以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和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评析反馈,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引导预习生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了解学生思维状况
  預习,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语文有效教学的保证。学生预习,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是万万不可的。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在预习时,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有自己的思考与发现,最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范进中举》的预习生疑环节,笔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其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保留下来有价值的问题大概有23个,这些问题都能反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思维的关注点和思考的深度,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上,但对写作意图和手法的关注较少,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一步引导。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主动的进行文本阅读,分享文本的内容,但是提出的许多问题只是停留在内容表层,缺乏深思熟虑,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或思维状态。形式上的提问对文本内容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文本背后的思维和情感领悟不够,比如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又是怎样写的?”这类问题较少触及。经过笔者长时间的实践,发现这类预习现象普遍存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以及思维方向的引导。
  二、评析问题价值,指导思考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正式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展示出来,安排学生共同辨析,以此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从问题的价值和角度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交流。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在交流的时候,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首先,笔者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问题的价值性,明确了哪些问题是无价值的,引导学生要紧扣文本去质疑发问。如:“那个年代做官都是当贪官?”这个问题完全脱离了文章的内容,文章找不出回答这个问题的切入点,所以是无价值问题。接着,笔者在预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问题的角度,来评析学生预习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的思考紧扣文本,又要跳出文本,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和提问。最后,在学生们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笔者再将这些问题按由浅到深进行梯级呈现。就文章的细节提出来的问题被划分为浅层次问题,如:范进听到中榜之后,为什么会喜极而疯?为什么胡屠户看到张乡绅之后要躲起来?就文章的主要情节或整体内容提出来的问题被划分为中层次问题,如:本文是写“范进中举”,但大部分都在写周围人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写了哪些变化?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范进要一生消磨在科举制度中?少数几个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和文学层面问题就被划分为深层次问题。如:通篇文章运用对比,范进从中举前的贫穷到中举后的富贵,从被人瞧不起到被人奉承,胡屠户、众乡邻的态度转变都表现了作者的讽刺,对比是讽刺手法吗?如何判断一文为讽刺小说?
  学生经过这个环节的讨论交流和老师的归纳讲解,明晰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掌握了一定阅读文本的方法,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也懂得了怎样去质疑提问,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师生、生生共同的辨析和交流,以及思维的碰撞,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三、探究学生的问题,提高思考的积极性,深化思维水平
  常规的语文课堂都是老师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在学习内容选取方面的主体性体现不明显。如果用经过学生讨论筛选的问题作为主问题,带领学生去探讨,无疑对该问题的提出者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对其他未被选取的同学也是一种激励,激励他们下次更加积极地探索和整理阅读问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本课文的重难点以及学生质疑的问题的共性与个性,笔者从三个层次的问题中各选一个主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深入地探讨。这三个问题分别是:范进听到中榜之后,为什么会喜极而疯?为什么范进要一生消磨在科举制度中?如何判断一文为讽刺小说?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能牵动对整篇文章内容的学习,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学生在探究第一个问题时会衍生分析范进的疯态,以及他中举前后的变化,这样对于范进的形象的鉴赏和品味就更加立体和深入。学生在探究第二个问题时,就会关注范进中举前后旁人对他态度的变化,正所谓“一夜成名天下知”。第三个问题是从写作方法方面的探讨,从一篇文章的学习拓展到一类文章的学习。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思考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思维水平也不断深化。
  从预习感知内容到课堂深入学习,聚焦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教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一个学习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让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聚焦学生的问题,突出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李少杰
其他文献
支原体感染是引起人类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几年来,在我国因支原体感染而诱发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支原体感染引起
目的:进一步探讨应用“四步法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快速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学、安全性、准确性。方法:对急诊中疑诊为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病人进行四步法多平面经食
由于老年人鼻腔粘膜黏液产生减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率增高。据国外的资料统计,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老年人常见疾病中居六位。大量临床实践已证实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农村教育信息化同样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农村地区如何区域性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本刊本期刊发的通讯《县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注重孩子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成为评价人才綜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考。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  教师应培养学生运作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
患者自人院开始,其家属就需要在心理、生理、社会上不断获得护士的支持和建议。护理支持是住院儿童家长经历具有重要影响的事情,护理支持的质量影响着父母在患儿病情出现危机时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说是本土文化与精神的根源和基础。语言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不断体现着各种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塑造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微信软件功能的日益完善,微信广泛被青少年应用,这种现象日益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引导青少年理性地使用微信,最大限度地利用该软件功能多样化、操作简单等优势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微信发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正能量”意义重大。  一、微信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微信让我的数学教学工作突破课室以及学时的限制,一直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笔者在对余姚市乡镇初中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新新乡中、双河乡中、三一七市镇中、沿江乡中、丰北乡中等五所中学四年试办2+1分流班引进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作重点调查,
目的 探讨高效价IgG抗A/B孕妇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的关系、产前预报的方法以及子安益母方剂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对210例ABO血型不合高效价抗体孕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