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浪漫”是怎么来的?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法利夫人早年通过文学作品所得的浪漫印象,“全都以爱情、情人和甜心为主题……男士像狮子般勇敢,像羊羔般温顺,在品德上前无古人,而且总是衣着得体,哭起来就像喷泉”,我们对法式浪漫的认知程度,跟包法利夫人比,相差几何?
  美国的法国文学专家、女性文化史作者玛丽莲·亚隆这本以法国文学作品、法国文人雅士的行止为依托的《法国人如何发明爱情:九百年来的激情与罗曼史》,能解答我们的一些疑问。
  一
  《法国人如何发明爱情》开篇就是重头戏。现今的共识是,法式浪漫,肇源于被普遍认为“黑暗”的中世纪。那时节,法国人发明了一种叫做“骑士之爱”或曰“宫廷恋情”的东西。十二世纪初,阿基坦公爵纪尧姆九世用普罗旺斯语创造了最早的游吟抒情诗,戏剧性地颠覆了传统,“倒置了男性和女性的角色,让女性的力量凌驾于男性之上”。
  从此,法式情爱便走上这一“女尊男卑”的道路。说起来有点难以想象,包法利夫人可能会因此大跌眼镜:这位发明法式浪漫的公爵,本人并不倜傥,喜用暴力强抢民女或贵妇,就像占有邻邦土地一般,早年,甚至仅当女性为泄欲工具。“如此粗鲁的男子居然是浪漫爱情的始作俑者,这无疑是历史的反讽之一。”玛丽莲·亚隆写道。
  的确,此后,拉法耶特夫人笔下能得到浪漫爱情最后却凌然拒斥的克莱芙王妃,莫里哀和拉辛分别调笑、悲叹、剖析的爱情,普雷沃神父创造的“蛇蝎美女”曼侬·莱斯科,卢梭的《新爱洛漪丝》,司汤达的爱情论,巴尔扎克的“姐弟恋”,福楼拜的反浪漫主义,普鲁斯特《追寻逝去的时光》中男同性恋者对于女性的疯狂仰慕、礼赞,萨特和波伏瓦订立的“自由爱情契约”等等,都是建基于十二世纪这场“骑士之爱”的发明。
  二
  玛丽莲·亚隆指出,法式情爱讲求肉体性,法国人民是不惮于在任何时候任何年纪做那一档子事的,这从纪尧姆九世的游吟诗中就表现出来了。
  但这是否意味着十二世纪以降,法国的好男好女们,是一点“礼义廉耻”也不想讲,总是盼望及早投入肉体纠缠中?恐怕,并非如此,这里有一种“肉体的迷思”。塞伦·亚历山德里安说,在言语上显得极为炽热的“骑士之爱”,在事实行为上并不是一拍即合的:虽然,一开始,游吟诗人看到或听到贵妇的面容或声音,往往就觉得自己被丘比特之箭射中,有的甚至只听说了贵妇名字就已着迷——这与普鲁斯特《追寻逝去的时光》主人公、叙事者马塞尔的病症颇为相似——但“宫廷情色将性行为尽量往后拖延,因为深恐一旦发生过性行为后,男的就不再儒雅体贴,女的也不再引人遐想”。
  由此可见,中世纪人和现代人一样,知道“障碍”的存在对情爱具促发、刺激作用,拖延,将使爱欲强度最大化,得不到的总是最好、失去的就是天堂这一类道理。玛丽莲·亚隆总结的法式情爱的另一大特征——恋人要“能说会道”,即“大鼻子情圣”西哈诺·德·贝热拉克最擅长的那事,亦为这“肉体性”做了补充。
  三
  玛丽莲·亚隆只在零星几个地方强调说,情爱关系形态,受社会形态规制、形塑。可大部分时候,她对法式情爱的阐释,是站在文化的、心理学的层面上,而非政治、社会、经济的层面上。我们因之得到的大体印象,是法式情爱,多由杰出的个体的心性、言词、创作推动而已。
  法式情爱神奇的地方在于,即使“制度”阴暗,人们还是可以将之转向浪漫的一隅。只要生了孩子,不用等丈夫去世,法国贵族女性就可以有自己的生活,用自己通过婚姻得到的名与利,再去诱惑年轻英俊但是缺少有形资产的男子,来一段“骑士之爱”。
  而且,时光荏苒,法式浪漫情爱早已从贵族社会流转至各阶层了。二十世纪初,出生于外省的法国双性恋女作家柯莱特,嫁了一个比她大十四岁的丈夫、“祖上从事出版业的正派天主教家庭的浪荡子弟”威利·高蒂耶-维拉尔。婚内,两人各自有外遇,也有过同一名女性情人。柯莱特将这段经历写进了半自传小说《巴黎的克劳迪娜》和《婚后的克劳迪娜》中。照小说的描述,做丈夫的不仅不阻止妻子的同性恋情,还大大鼓励之,“和许多男性一样,他对女同性恋感兴趣,并表示:‘你们女人可以为所欲为。这很迷人,而且不会有任何后果。’”
  十二世纪以降,法国人在婚外“享有”爱情,不管在哪个阶层,似乎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这种从上至下,各个阶层,都在公开推崇情爱,深怕别人不知道的景象,的确是独一无二的。
  四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法式情爱的独特性。美国另一位文化史家彼得·盖伊在《布尔乔亚经验(第一卷):感官的教育》(赵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第一版)重点考察的一个案例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兄长奥斯汀·狄金森的婚外情人梅贝尔·卢美思·托德。梅贝尔生活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个有夫之妇,与丈夫也颇为相爱。从她的少女时代,到与奥斯汀·狄金森相恋,乃至后者去世,梅贝尔留下各种日志,照彼得·盖伊的说法,这些日志的火辣程度是无与伦比的,即使是乔治·桑,也难望其项背。通过这些日志以及其他旁证,彼得·盖伊发现,梅贝尔的丈夫大卫·托德也有外遇,同时知悉妻子的一切。他与奥斯汀·狄金森也是好友,不仅没有阻止妻子与他的恋情,也是大大鼓励,不仅与好友谈论共同的爱人,甚至陪他们出游。
  很明显的,托德夫妇与柯莱特夫妇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虽然有着相同的“欲望和焦虑的集合”,但两者之间差异是明显的、巨大的。在私人日志中写得再火辣,生活于浓重美国清教主义氛围中的梅贝尔在公共场合是完全不能谈论恋事的,虽然她的邻人统统知道,背地里也不知说了多少闲话,但见了面还是客客气气,当完全没这一回事。这就相当于,H B O虽然拍了像《欲望都市》这样的电视剧,还拍了其他动不动就出现裸女的电视剧、电视电影,好莱坞大片虽然不断歌颂爱情,但美国依旧是个右翼国家。玛丽莲·亚隆说,二十世纪美国女同性恋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只有在巴黎,才能建立她的“一夫一妻制”美式家庭。而在法国人眼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那点事儿,根本不算事儿。当然,像萨科齐、奥朗德这些法国“风流总统”在美国,也是完全没有上台的可能性。
  玛丽莲·亚隆慨叹,如今,人们是越来越不懂浪漫,也不需要浪漫了。不必她来说,我们一般人也都能体感到“衡量配偶物质资产与社会资产,已内化到爱情心理与欲望的潜意识结构里了”(社会学家伊娃·伊露兹语,转引自劳拉·吉普妮斯《反对爱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一书,李根芳译,同心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而且,法式情爱的独特性,是无法移植到其他地方的。就算真的移植到……中国,比如说,恐怕人们也是要起而大力挞伐之,斥之为不道德。
  这个世界已经注定了,有一些人享受法式浪漫,而另一些人只能钦慕法式浪漫。但是,我们可以揣想之、亲炙之,弄懂它的原理,发现它的创造性。或许,这也就够了。
其他文献
3月19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慈善法》,此法将于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有人说,慈善繁荣的时代来临了。但一定要警惕,慈善之花盛开的时候,“伪慈善”的杂草免不了随之而来。  我区别慈善与“伪慈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目标、发展、对质疑的态度、有数据而非故事。  慈善项目的目标可能五花八门,但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受助人的现实困难或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不是为了追逐名声或者利益。而“伪慈善”就不同,它们有很强
期刊
近年来,中国的网络筹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有极大可能在不久的未来获得更具潜力的增长。但是,我们在乐观的同时也要吸取一些教训,因为很显然,中国的筹款人如果能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筹款的话,他们可以筹得更多。  在中国,企业捐赠者是慈善收入的主要来源,个人捐赠的比例很低。这仅仅反映出了现阶段中国筹款行业的发展,我们不应视其为一个问题,这恰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在未来的几年,个人捐赠将成倍增长,并会
期刊
参与了慈善法草案从起草、一审、二审到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审议全过程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现有的规制主要是为了规范公开募捐行为,让募捐步入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以保护爱心人士的爱心不被欺骗。郑功成强调,慈善法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提供了基本的法制环境,有助于民间慈善力量规范、健康地发展。  不是任何网络平台都可以募捐  记者:最近广东佛山有个案
期刊
1月下旬,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2016(第四届)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现场发布了《2015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大学生公益热情高涨,并对中国公益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志愿服务类型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大学生公益活动组织者中,公益机构、企业等校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本次调查涉及中国大陆所有省份的大学在读学生。范围涵盖大学一年级至研究生,最
期刊
今年3月,酝酿多年的《慈善法》在全国“两会”上通过,这一次,国家开门立法,名士舌战群儒,推动中国公益在市场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尤其是关于公募基金会“管理费”的限定,让从业人员发出了“我心悲凉”的感喟。  目前,公众及政商各界对公益慈善行业的“道德绑架”仍然存在,公益从业人员还未能光明正大地拿到符合其市场价值的工资,这种行业发展与人心浮动的冲突无法在短期消解,将在“后慈善法
期刊
谈起薪酬待遇,公益人大多缺乏底气,有人认为已经低到无法对外人说,有人觉得跟企业相比有着显著的落差。秘书长到底值多少钱?奖励百万奖金是不是好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邀请了多家基金会的秘书长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这些秘书长分别来自北京、广州、深圳,有公募基金会,也有非公募基金会,他们普遍认同秘书长薪酬可以借鉴职业经理人的标准,但考虑到现状,他们又有所保留,认为还是要兼顾公益属性。有意思的是,在谈及是
期刊
2月17日,在美中国留学生欺凌案经过近一年的审理,在加州波莫纳最高法庭正式宣判,三名主要涉案成年人以绑架、殴打罪名分别获刑6年、10年以及13年。三人刑期结束后将被驱逐出美国。约一年前的一个夜晚,18岁的受害者被一群同学扒光了衣服用烟头烫、泼冷水、被高跟鞋踢、被逼吃头发和沙子……整个施虐过程长达5小时。  这一起虽然看似严重但在许多中国国内学生和留学生看来并不罕见的校园欺凌事件,最终引发了全美国社
期刊
当下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逃离城市的喧嚣,期待回到乡村,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闲的生活方式。于是,一度“撤退”的乡村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放弃城市的便利、高薪和丰富的娱乐生活,回到乡村去创业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1月下旬,“聊遍环球”演讲活动在上海举行。这场演讲活动的主题主打“返乡”创业,邀请到了返乡自创业的平台、电商、农业科技、社区营造等领域的4位创客现身开讲。在演讲过程中,嘉宾和现场观众
期刊
中国目前要深化的诸项改革中,户籍改革无疑是个焦点。户籍改革既“重要”,又“不重要”。说“重要”,是因为它牵扯到“劳动力”这个要素资源的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改错了方向,可能会导致未来中国各级城市财政破产。说“不重要”,是因为它仅仅是表象,真正要改革的是背后的城乡“福利差”。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在公安部门户籍登记的技术处理上,分分钟就可以实现,但是否让新进城落户的农民瞬间或终能享受到城里人的“待遇”,
期刊
唯一的听障委员  1964年,于兵出生于吉林长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一岁多时,一场大病降临,因过量注入庆大霉素,他从此丧失了听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无声世界中的于兵对画面和色彩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这一天赋被细心的父亲发现,经父母引导,他自此迈进绘画世界的大门,学习素描和中国山水画。1987年,于兵以吉林省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  大学毕业后,于兵来到吉林艺术学院干起了行政工作。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