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典阅读是教师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我们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受到优秀文化和思想的熏染,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今天经典阅读现状令人堪忧,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之中,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关键词:经典;经典阅读现状;加强阅读措施
经典阅读不仅是教师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我们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受到优秀文化和思想的熏染,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经典阅读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之中,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既然已经知道经典阅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还需了解什么是“经典”。首先了解什么是“经”,许慎《说文》上讲:“经者织也。”“经”最初的含义是织物纵向的线,而后又引申出两个含义,一是“治理”一是“作为典范的书籍”《荀子》中提到:“其数则始乎诵经,中乎读札。”在荀子看来“经”自然指儒家经典之作。我们再来看看“典”,许慎《说文》上讲:“典者五帝之书也”也说“典者大册也”“典”也是指重要的书籍,后人将“经”和“典”合一,用了同意反复的方法,都是指“重要的书籍”。如《汉书·七七孙膑转》:“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经典无论在内容还是语言上都要有深度,他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的本性的内容,流传几个世纪仍被人反复阅读和思考,他提供给读者的思想和智慧随着人们的成长而不断丰富,就像你读《红楼梦》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作为一种书籍,要想发挥经典的功效,必须进行阅读。
语文课堂中的经典阅读情况也不容乐观,在经典文本教学的课堂上, 只有少数学生在课堂上,常处于思考中,能与老师、同学产生思想的碰撞。占绝大多数的学生处于“以听老师讲为主”如此被动地、消极地听课,怎能不昏昏欲睡因此,课堂上经典文本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且经典阅读的内容过于限定在课本上,这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关,与教师也有关,教师的教学就有了一种模式“阅读教学就是教课文,处理完了课文就完成了阅读教学学生学完了课文就完成了阅读能力训练的程序,学生学课文,就成了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全部。”对经典内容的解读也过于单一,往往成为了定论。
中学生经典阅读量不足,在有阅读习惯的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往往盲目地阅读,加之他们受到社会快餐文化的影响,这些同学在进行阅读时也常常匆匆浏览,缺少精读。中学生的猎奇性也会让有些同学喜欢玄幻、漫画、武侠、言情之类是作品,而这些对教师的课内语文教学毫无增益,对我们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也没有促进作用。
我国自古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可见丰富的经典阅读对我们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形成、气质的培养、品德的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经典阅读,尊从教师给予的正确引导。还牵扯到一个阅读的精力和时间的问题,“苏轼说`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如愿学者,每次都一意求之。'这里就有一个泛读和精读的关系。泛读要博,精读要深。时尚就是可泛读的部分,而经典就是要精读的部分。没有泛读,你的眼界会变得狭窄没有精读,你对事物的认识难免浮浅。”
首先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激发自己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教室的墙上贴上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如笛卡尔的“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的“热爱书吧,书会给你知识”,李大钊的“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诚境界的灯烛”……,这些既能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又能使我们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在激趣方面,于漪老师的小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她在课堂教学中截取部分精彩的段落,造成悬念,引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如于漪在教了鲁迅的《藤野先生》后,就介绍学生读鲁迅的文集《朝花夕拾》。并且特意设问题,何为朝花夕拾?再风趣地给学生解释“就是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到了晚年才来回忆。”经这么一讲,学生自然想一睹为快。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对阅读的题目、内容多加推敲和琢磨,给自己设问题并自行解决疑惑,这样自然就会增加我们阅读的兴趣了。我们可以在学习了《守财奴》后,阅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在学习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节选后,主动去寻找全文阅读。这个做法被于漪老师评价为“课内激发的兴趣,会在课外得到延长。”
当对阅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时,就要阅读教师有的放矢推荐的经典读物,采纳教师提供的阅读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如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或具有时代色彩的优秀作品,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汲取蕴含的哲理、情感体验或前沿知识等。也可在学期初教师推荐的大量读物中筛选,制定好阅读计划,设定阅读目标。这样既有了量的制约,又有了质的保證。在阅读方法上,我们要牢牢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信念,做好读书笔记,把阅读中混乱、零碎而飘忽的思维重新组织、筛选。这样就会逐步培养起我们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经典阅读是课内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应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我们要正视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定期组织和参加经典阅读交流活动,这些是进行语文经典阅读的有效途径,希望大家在语文经典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张明(1985.09——)30岁,汉族,籍贯辽宁省辽中县,抚顺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张明(1985.09——)30岁,汉族,籍贯辽宁省辽中县,抚顺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经典;经典阅读现状;加强阅读措施
经典阅读不仅是教师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我们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受到优秀文化和思想的熏染,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经典阅读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之中,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既然已经知道经典阅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还需了解什么是“经典”。首先了解什么是“经”,许慎《说文》上讲:“经者织也。”“经”最初的含义是织物纵向的线,而后又引申出两个含义,一是“治理”一是“作为典范的书籍”《荀子》中提到:“其数则始乎诵经,中乎读札。”在荀子看来“经”自然指儒家经典之作。我们再来看看“典”,许慎《说文》上讲:“典者五帝之书也”也说“典者大册也”“典”也是指重要的书籍,后人将“经”和“典”合一,用了同意反复的方法,都是指“重要的书籍”。如《汉书·七七孙膑转》:“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经典无论在内容还是语言上都要有深度,他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的本性的内容,流传几个世纪仍被人反复阅读和思考,他提供给读者的思想和智慧随着人们的成长而不断丰富,就像你读《红楼梦》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作为一种书籍,要想发挥经典的功效,必须进行阅读。
语文课堂中的经典阅读情况也不容乐观,在经典文本教学的课堂上, 只有少数学生在课堂上,常处于思考中,能与老师、同学产生思想的碰撞。占绝大多数的学生处于“以听老师讲为主”如此被动地、消极地听课,怎能不昏昏欲睡因此,课堂上经典文本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且经典阅读的内容过于限定在课本上,这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关,与教师也有关,教师的教学就有了一种模式“阅读教学就是教课文,处理完了课文就完成了阅读教学学生学完了课文就完成了阅读能力训练的程序,学生学课文,就成了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全部。”对经典内容的解读也过于单一,往往成为了定论。
中学生经典阅读量不足,在有阅读习惯的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往往盲目地阅读,加之他们受到社会快餐文化的影响,这些同学在进行阅读时也常常匆匆浏览,缺少精读。中学生的猎奇性也会让有些同学喜欢玄幻、漫画、武侠、言情之类是作品,而这些对教师的课内语文教学毫无增益,对我们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也没有促进作用。
我国自古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可见丰富的经典阅读对我们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形成、气质的培养、品德的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经典阅读,尊从教师给予的正确引导。还牵扯到一个阅读的精力和时间的问题,“苏轼说`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如愿学者,每次都一意求之。'这里就有一个泛读和精读的关系。泛读要博,精读要深。时尚就是可泛读的部分,而经典就是要精读的部分。没有泛读,你的眼界会变得狭窄没有精读,你对事物的认识难免浮浅。”
首先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激发自己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教室的墙上贴上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如笛卡尔的“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的“热爱书吧,书会给你知识”,李大钊的“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诚境界的灯烛”……,这些既能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又能使我们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在激趣方面,于漪老师的小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她在课堂教学中截取部分精彩的段落,造成悬念,引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如于漪在教了鲁迅的《藤野先生》后,就介绍学生读鲁迅的文集《朝花夕拾》。并且特意设问题,何为朝花夕拾?再风趣地给学生解释“就是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到了晚年才来回忆。”经这么一讲,学生自然想一睹为快。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对阅读的题目、内容多加推敲和琢磨,给自己设问题并自行解决疑惑,这样自然就会增加我们阅读的兴趣了。我们可以在学习了《守财奴》后,阅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在学习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节选后,主动去寻找全文阅读。这个做法被于漪老师评价为“课内激发的兴趣,会在课外得到延长。”
当对阅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时,就要阅读教师有的放矢推荐的经典读物,采纳教师提供的阅读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如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或具有时代色彩的优秀作品,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汲取蕴含的哲理、情感体验或前沿知识等。也可在学期初教师推荐的大量读物中筛选,制定好阅读计划,设定阅读目标。这样既有了量的制约,又有了质的保證。在阅读方法上,我们要牢牢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信念,做好读书笔记,把阅读中混乱、零碎而飘忽的思维重新组织、筛选。这样就会逐步培养起我们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经典阅读是课内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应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我们要正视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定期组织和参加经典阅读交流活动,这些是进行语文经典阅读的有效途径,希望大家在语文经典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张明(1985.09——)30岁,汉族,籍贯辽宁省辽中县,抚顺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张明(1985.09——)30岁,汉族,籍贯辽宁省辽中县,抚顺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