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hberthirs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各科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就是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基的。因此,历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结合历史教学学科优势,大力培养學生的创新意识、知识迁移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从而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新能力
  “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要求,一切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出发。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更需要面对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这要求要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历史教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于创新,能够创新。
  一、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根据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独创性人才。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每一课堂,我都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问、辩。刚开始绝大部分同学胆小,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讲“维新变法运动”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慈喜太后没有发动政变,你认为变法的结果会怎么样?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作答,只要积极思考回答,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了,思维打开了,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内容,还将课外知识,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许多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关心、尊重及尽责的美好情感,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效应,从而转化为创造性和内驱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讲“明末农民战争”时,一位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却自告奋勇地根据所学知识,对“闯王进京”作了创造性的场面描述:“1644年3月19日中午,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肩背弓箭,腰悬宝剑,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农民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北京城。城内百姓,张灯结彩,欢迎农民军进城……”通过创造性的描绘,一个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学生如身临其境,分享到农民军推翻明朝封建统治的胜利喜悦。这位学生的发言也博得了满堂彩。可见,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潜意智能,并使之成为创新意识的策源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知识主动迁移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为传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颠峰的阶梯。例如:世界史有关改革的问题。日本、俄国等国发生过重大的改革,我重点分析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影响,使学生了解到,大化改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那么,在以后学习“明治维新”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参考“大化改新”,分析其原因,学生就会以分析“大化改新”原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借鉴,从而得出:由于封建统治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内忧外困。同时辩出两者的不同,前者是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封建社会的内外交困的危机。每当讲完同一类问题时,都要总结出这一类问题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共性和个性;当讲完所有改革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其共同原因,不少学生归纳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导致危机的出现”,能够从现象分析到本质。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会学知识,学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只要让学生自己“会学”,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人生的征途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时代的“活水”。
  三、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疑乃是学之始”。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对于神机妙算、遇事先知的“智多星”诸葛亮,我认为教材只从正面谈到他的智慧、才能,而历史上的诸葛亮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我这样说之后,同学们立即来了兴趣,各抒己见,有的同学提出了诸葛亮的不明智之处:1、用人多疑,有时不会招贤;2、事无大小,亲自过问;3、实无大事,缺少勇气和判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可不可以那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上。“标新”和“立异”就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当然,“新”和“异”并非随心所欲,毫无根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史实,进行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判断,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哗众取宠。
  “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会到会学”的飞跃等创新教育的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塑造其创造精神,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
其他文献
《西洲曲》一首经文人加工的南朝民歌,语言清丽,情致深婉,运用许多意象表达抒情主人公的真挚感情.通过对诗歌中五种意象的简析,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意,把握诗歌中的美.
1大客户专网概述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政府、金融、能源、教育、商业连锁等行业都提出了将各个地域的分支机构组成一个专享网络的需求,这就是大客户接入专网。著名的“二八法
从生物科技到中国白酒,从一无所知到小有名气,一位生在青海湖畔的河湟汉子,用五年的时间,把对中国白酒的真诚热爱融进事业的一点一滴里,成为一名白酒文化的宣传使者。这位把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享受着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无不担忧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利弊共存的客观现实,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还需接受信息技术所涉及到的德育教育。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呢?  一、遵守机房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好的行为习惯可
梁想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泪腺似乎变得格外发达;只要看到伤感凄凉的场面,或者听到酸楚缠绵的故事,就像孩子一样,悲不能止,往往哭得个稀里哗啦.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忆力
【摘要】“就”与“才”是出现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副词。他们自身具有简单性同时还兼备复杂性,但是,在俄语中并没有像“就”与“才”这样的副词出现。本文主要是对俄汉语副词“就”与“才”的教学状况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在《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和《现代汉语八百词》的研究基础上,把副词中的“就”与“才”在关联、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对特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留学生副词“才”与“就”之间的误差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代表,一直以来都被烙印上鲜明的国字号印记,它常常与瓷器、丝绸、茶叶等等中国特产置于一类,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典型代表之一。在白酒行业中,
1引言有用户反映,CDMA手机关机期间若有多条待收短信被积压在网络侧,一旦用户开机,网络会立即向终端持续连发短信,积压短信条数越多,用户接收短信耗时越长(以5条短信为例,耗时
熟悉了白酒、葡萄酒,乃至威士忌、白兰地等洋酒;不知道大家对果酒的印象如何。也许和大多数消费者一样,初识果酒也是从朋友的口中得知。虽未曾品尝,但从字面得知,为水果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