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学会思考新问题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vig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学实践是教育部的要求,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学任务。充分利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研学是育人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健康的成长,是非常科学的育人方式。研学实践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促进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创新意识。文章从教育部的要求进行研究,阐述了把控引导学生思考的六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解决的办法中,设置许多场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可以为其他老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实践;探知;能力;研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素质教育涉及到思想道德、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为了把素质教育贯彻落到实处,国家推出了研学实践的新课题。研学实践就是让学生到社会上去接受多方面的教育,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学习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研学旅行实践是教育部的要求
  近日,教育部引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按照要求,各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少年宫等社会实践基地或者走向田间地头进行社会实践,并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
  現在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知识面比较广。尽管大蒜与大葱、韭菜与麦苗、谷子与黍子、高粱与玉米这些文字他们都会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辨别的出来。这些都只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作物,如果让他们去识别乔木、灌木、中药材难度会更大,所以开展研学旅行实践不但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研学旅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
  2014年4月,国家教育部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为了确保研学旅行、集中食宿等课外教育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意见还对开发活动课程、建设研学基地、规划研学旅行路线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纳入教学计划,请建立健全经费筹措和安全保障体制机制。意见明确指出学校组织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情况将纳入学校综合考评范围。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突出强调“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大中小学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同时强调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
  二、积极把控引导学生思考的六个方面的问题
  在研学旅行实践中。老师要把控好学生思考的6个方面的问题,以至于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发生,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这6个方面的问题是:
  (一)道德养成教育。研学旅行是学校有目的组织的集体活动,探究性、实践性的特征比较明显。老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和生活常识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纠正他们“小皇帝”的不良习性,为树立正确的三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教育。在平常的学习中,学生往往觉得历史上的人物很神秘,可望而不可即。通过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觉到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就是历史人物生活的地方,让历史人物的原貌更加接近真实。让广大学生感觉到成就一番事业并不是那么遥远。通过研学旅行实践活动,通过现实中的景色去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美句,让学生更加理解修辞语法的作用,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爱好和兴趣。在研学社会实践过程中结合现实中的景象,向学生们讲解社会的进步,向他们勾勒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国情教育。学校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到社会现实当中,感觉到祖国的沧桑巨变。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国情意识。
  (四)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名山大川,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进革命圣地,广大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体验和享受改革开放便利的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党、爱国家、爱人民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优越感和自豪感。
  (五)个人素质教育。旅行实践活动是学生与社会的亲密接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教会学生生活的基本技能。比如面对许多新奇的食物,要虚心向别人请教。新到一个地方,要学会礼貌问路。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鼓励学生适度去“冒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许多现代的家庭,家长们承包了本该属于孩子的一切事务,甚至剥夺了孩子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通过研学里社会实践,可以让孩子有了独立自主的锻炼机会,亲手去做以前想做而又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在研学旅行实践过程中,他们可以认识新的朋友,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
  (六)责任担当教育。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是一项有意义的团队活动。为了提升活动的效率,老师可以对团队的成员进行适当的工作分工,让他们在活动中履行相应的职责,给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要代替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而是给引导他们自己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完成。这样的锻炼机会在学生的生涯中是很少有的,因此显得十分珍贵。
  三、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古代的文人墨客十分重视游历,即便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文人也要到社会上去体验和丰富所学的知识,在秀美河山中体验祖国幅员辽阔的魅力,在不同的民族中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于是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瑰宝,也就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   时过境迁。作为一项特殊的教学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不再纯粹是为了写作,而是为了增长知识。走出课堂的封闭圈,把教育的边界无限拓展,实现学、思、游的融合统一,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间体验、合作、探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在研學实践中学会思考新问题,是老师必须要掌握的技术和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新问题的方法主要有:
  (一)利用生活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生活场景都应用到物理学原理。秤杆的杠杆原理、水车的力学原理、相机的成像原理等等,无不激发学生对学好物理学的兴趣,所以说生活是学习物理的最好教材。在研学旅行实践中,老师要善于把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引导学生往物理学原理上去思考,巧妙的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广大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从而坚定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看到河流可联想到医院打针的吊瓶,引导学生往压强方面去解释药瓶比较高的原因。让许多学生没有想到的是,司空见惯的吊瓶居然隐藏着物理学原理,因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激励他们去探索求知。此外,还可以从菜的咸淡中联想到食盐,联想到化学名称氯化钠;从桌椅等各种生活用品中联想到几何图形。总之,通过生活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不但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各种生活信息,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利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关键在于科学地设计问题。如果学生没有问题,就不会主动去思考,自然不会去主动探究。只有学生的脑子里有了新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和他们的学习内容相关,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研学旅行实践中,根据研学旅行的场景,科学设置各种适应的问题,是研学旅行实践是否成功的关键。只有问题设计恰到好处,只要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从现在的知识里面找到答案,学生的控制欲望就会倍增,从而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例如在看杂技表演节目的时候,可以结合物理学的摩擦力知识来设置问题:演员在表演走钢丝节目的时候,鞋底为什么不用光滑的材料做成呢?如果给钢丝抹上油,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在骑自行车表演的节目中,要科学设置这样的问题:自行车在骑行的过程中,前轮的摩擦力方向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各是怎么样的?自行车在推行的过程中,前轮的摩擦力方向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各是怎么样的?
  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会十分踊跃,有时候甚至到了比较激烈的程度,都想用自己激昂的声音来表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以此来征服其他学生。遇到这种情景,老师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设计的问题情景已经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从此以后他们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果会大大提升。
  (三)利用各种科技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如今的社会科技突飞猛进,一些科技产品瞬间就实现更新换代。而这些高科技产品,都是物理学原理的实际应用,核能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等高科技产品都是如此。由于水平有限,同学们并不完全知道其中的原理,于是很想探知其中的奥妙。比如,在参加科技馆实践的时候,结合世界上第一列磁悬浮列车的录像,科学设置了以下问题:是悬浮列车没有车轮,它是怎么实现快速行进的呢?磁悬浮列车有没有安全保障?最先提出建造磁悬浮列车的科学家是谁?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现场不一定能够回答得出来,但这时候老师也不急于去解答,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为了确保学生真正查找资料,老师可以提出写小论文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只要用心去想,生活中类似的信息是很多的,只要善于利用这一类信息,学生的探知欲望就一定得到加强。
  结语
  研学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研学实践和课堂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善于利用研学旅行实践,科学设置场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培养学生思考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敬.研学旅行的发展及我国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馆建设,2019年02期.
  [2]杨天军.浅议“研学旅行”对提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策略[J].教育革新,2018年12期.
  [3]徐永生.依托敦煌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J].教育革新,2019年0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师的重点授课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利用多媒体、微课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素养的发展。切实发展高中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对学生的热切期待,也是高中学生不断奋进、自主发展的主动追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进而
期刊
摘 要:卤代烃是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养成的理想载体之一,因为它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之一。不同条件下,两种反应之间有竞争关系,有利于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素养养成。探索取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反应机理有利于学生“模型认识与证据推理”和“宏微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养成,卤代烃内容学习中涉及到的实验又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养成,卤代烃对于环境的影响等又有利于学生
期刊
摘 要: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具备研究能力的人才是当今社会迫切所需的人才类型。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不仅要关注对学生的智力教育,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文化知识,还需要借助课程教育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真正作用。现阶段如何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们尤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措施,目的是进一步体现
期刊
摘 要:学科素养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重视科学素养的教学工作,那么学生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在整个高中阶段,学校和老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发展核心素养,其中变化观念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时,应用变化观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案,能够提升化学教学水平,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本篇文章就将简要分析变化观念核心素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发源地。数学史记录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蕴含了数学概念内容、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将数学史融入概念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把握学情,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史;高中;概念教学  一、问题提出  (一)一道练习题引发的思考  【2016—2017学年浙江省金华十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设置一些有效问题情境能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笔者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揣摩,逐渐积累,从生活经验、认知冲突、实验、知识应用等方面对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阐述,并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反思,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尤其是新教材的教学中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教学;高中物理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设计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容易在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中迷失方向。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融入当下热点话题,结合案例分析和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懂得既要敢于接受新事物,又要拥有信息安全意识,谨慎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学会筛选正能量信息,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和认知结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信息素养;新媒体;信息社会责任;核心价值观;自媒体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在教育改革之下,高中教育越来越重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所以各高中学校也大力支持进行生物实验。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比较重要的一个实验,同学们在实验时很容易在原理、步骤、结果上出现差错,造成取得的实验成果无效。有丝分裂本身的知识点就不易于高中生的理解。让大家到实验室中去体验过程,让大家走出书本去学习、去观察,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大家更好的学习。本文简单介绍并分析了有丝分裂相关实验内容,并且探讨怎
期刊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更是彰显民族气魄的文化底蕴。诗歌鉴赏是开启传统文化世界大门的钥匙。文章先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诗歌鉴赏能力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为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诗歌鉴赏;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由诞生于中华
期刊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两个重点内容,且两者有着紧密联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可以为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基本还是以两个独立模块来展开教学的,导致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知识、技能无法转化为灵活的写作思维,在写作过程中依旧存在难以下笔的情况。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多模态识读成为多媒体时代对学习的需要,老师在以读促写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多模态识读能力培养,本文基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