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阶段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情况下,随着经济增速减缓,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在难以开拓畅通融资途径的条件下,为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有效降低服务门槛,帮助小微企业获取到更加平等的融资权利。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从普惠金融角度出发,探讨小微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获得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发展路径
1.引言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很大力量。然而,融资困境一直是小微企业谋求发展的制约力量。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和体系问题,难以适应传统融资途径的标准。近几年,受到平等开放的互联网金融和协作共享的普惠金融的推动,金融机构可以向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在传统金融行业开展了新的变革,普惠金融也走上了“互联网+”的道路。这也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发展思路,对于助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2.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2.1小微企业缺乏融资渠道
在当前阶段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需求难以受到金融机构的接纳。小微企业如果想使用直接融资途径,由于目前我国有资质提供小微企业担保的企业数量和金融机构数量少,担保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缺少符合标准的抵押物,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难以提供给银行必要的担保措施,因此小微企业在解决融资问题上具有很大困难。除此之外,如果小微企业通过间接融资手段向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体量小,难以达到股票或债券市场的准入门槛。因此,一旦小微企业无法符合上市相应的资本体量标准,就无法获得满意的投资,对于当前阶段我国小微企业良好运营制造了很大矛盾。
2.2金融机构具有排斥现象
金融排斥指的是在金融领域一些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无法获取公平良好的金融服务的情况,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小微企业受到金融排斥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世界银行相关金融统计分析报告显示,金融排除所主要针对的市场目标即是小微企业。根本原因在于在资本市场中,大多数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申请融资都制定了严苛的标准,小微企业基本无法达到这些标准,造成小微企业难以推动融资进程获取资本支持,导致小微企业缺乏良好的发展途径造成发展受限。除此之外,由于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鉴于小微企业自身缺乏固定资产,因此风险等级较大,小微企业在进行贷款申请时难以提供符合价值的抵押物,办理完整的抵押手续,因此无法顺利地取得融资贷款,对于小微企业顺利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
2.3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根据2019年我国审计部门对于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通过审计当前金融市场不同经营性质的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在进行放贷业务时对小微企业指定的贷款利率普遍较高,此外还偶尔产生额外收费的情况。在相关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中显示,部分金融機构在制定关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时最高上限可达到75%,部分转贷机构在制定关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时最高上限已经超过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限,导致小微企业在本就缺乏贷款途径的情况下面临越来越高的融资成本,使小微企业更难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发展。与此同时,随着这几年我国大型国企和集团公司逐渐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形式,使得银行机构的存款资本逐渐增加,付出的成本也随之加大。为了减少因为上调利率造成的利差,银行只能随之上调小微企业在贷款时的贷款利率,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难以有合适的解决渠道。
3.普惠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路径
3.1对小微企业外部的金融环境进行改善
首先,国家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向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扶持,把社会可供利用的分散金融资源有针对性地传导给小微企业。在有需求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扶持政策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关注到此类法律法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困难,通过进行试点改革的途径在小范围内进行推广,以便实现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初衷。针对不同经营情况的小微企业,需要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必须技术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公益性企业、优势性企业等,政府可以提供不同标准的政策优惠措施,从根本上缩短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其次,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对当前的监管体系进行扩充,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经营现状进行风险评估,设置不同标准的监管措施,把对小微企业的科学监管和市场整体监管框架相融合。帮助小微企业了解更多的内部监管机制,帮助建立科学系统的内部监管体系,有内而外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融资的金融安全性。最后,需要完善征信体系建设,由于现行的征信体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融资双方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现有体系进行完善,提高征信企业的覆盖面,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作为出发点,通过税务部门、人社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一个即时性、丰富性、高质量的社会信用平台。
3.2构建针对小微企业的小型金融市场
我国目前的融资体系处于相对失衡的状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比例不均衡导致市场难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进行市场改革。一是要进一步推广利率市场化。减少对利率的限制,让中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在提供给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以便金融机构可以良好运行,降低资本成本。金融机构也需要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发展特点和区别,调整融资方案配置,提高贷款融资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收益小的困境,提高小微企业的经营利润。二是扩大融资市场的影响效力。适当的调整小微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简化融资审批流程,拓宽融资方式和渠道,使小微企业能够达到融资上市的标准。比如在股票市场上,小微企业相比于主板市场来说,占有的市场份额和融资水平都比较低,可以通过建立场外市场的方式改善融资规模。因此,我国各地方和各区域的金融交易中心应当及时通过各类规则改革,比如市场准入、投资约束等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活跃度,通过引入更多投资者参与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带动小微企业投身融资市场改革,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小微企业在市场中良性发展的潜力。三是谋求债券市场的新途径。小微企业可以借助私募债券、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合作等方式获取融资收入,设立专项基金并发行,可以获得广阔的市场前景,谋求潜在收益。 3.3拓宽普惠金融的融资通道
由于传统银行业位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节点,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可以借助此次机会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效率。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置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普惠金融部门,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服务。通过调整普惠金融的模式,向着专业化、零售化和高实用性的方向发展,调整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整合各类融资资源,为不同行业类型的小微企业开展定制化的特色金融扶持。除此之外,通过产业链调整,集中融资的上游和下游渠道,助力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一条龙金融体验,能够有效节约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客户粘性,方便各类金融服务业务的推广宣传。由于我国各地区自身发展情况导致金融市场发展条件不均衡,因此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调整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便于中小型金融机构按需服务,提供更加“接地气”的服务类别和服务标准。通过摸清当地经济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方便小微企业在日常发展中摸清融资活动的关键途径,从小微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降低系统性风险,以便更准确的把握住小微企业的用户需求,相比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3.4建设数字化“互联网+”普惠金融
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渐占有更多地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也深深影响到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特别适合当前小微企业进行融资。由于数字化“互联网+”普惠金融高度灵活,能够作用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降低他们融资贷款的门槛,有效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在普惠金融重要程度逐年增加的大环境下,数字化“互联网+”普惠金融开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帮助传统金融转型升级,优化融资环境。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已经深入影响到传统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传统金融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可以更加便捷的解决传统金融业难以获取全面信息和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可以在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融资业务和金融服务时更加高效。受此影响,传统金融业也逐渐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纷纷进行改革创新,大量基于“互联网+”而建立的普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正在快速涌现中。
4.结语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现如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支柱,对于健全市场体系、保障资源分配、扶持社会责任等方方面面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经营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资产相对较少、缺乏科学性的组织形式、经营策略尚未健全,难以在寻求融资中享受到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因此,借助普惠金融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对于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發展思路,能够有效助力我国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开燕.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发展分析[J].中国商论.2018(35):64-65.
[2]李奕添.浅析普惠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发展路径[J].现代金融.2019(08):33-35+39.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发展路径
1.引言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很大力量。然而,融资困境一直是小微企业谋求发展的制约力量。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和体系问题,难以适应传统融资途径的标准。近几年,受到平等开放的互联网金融和协作共享的普惠金融的推动,金融机构可以向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在传统金融行业开展了新的变革,普惠金融也走上了“互联网+”的道路。这也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发展思路,对于助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2.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2.1小微企业缺乏融资渠道
在当前阶段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需求难以受到金融机构的接纳。小微企业如果想使用直接融资途径,由于目前我国有资质提供小微企业担保的企业数量和金融机构数量少,担保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缺少符合标准的抵押物,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难以提供给银行必要的担保措施,因此小微企业在解决融资问题上具有很大困难。除此之外,如果小微企业通过间接融资手段向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体量小,难以达到股票或债券市场的准入门槛。因此,一旦小微企业无法符合上市相应的资本体量标准,就无法获得满意的投资,对于当前阶段我国小微企业良好运营制造了很大矛盾。
2.2金融机构具有排斥现象
金融排斥指的是在金融领域一些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无法获取公平良好的金融服务的情况,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小微企业受到金融排斥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世界银行相关金融统计分析报告显示,金融排除所主要针对的市场目标即是小微企业。根本原因在于在资本市场中,大多数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申请融资都制定了严苛的标准,小微企业基本无法达到这些标准,造成小微企业难以推动融资进程获取资本支持,导致小微企业缺乏良好的发展途径造成发展受限。除此之外,由于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鉴于小微企业自身缺乏固定资产,因此风险等级较大,小微企业在进行贷款申请时难以提供符合价值的抵押物,办理完整的抵押手续,因此无法顺利地取得融资贷款,对于小微企业顺利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
2.3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根据2019年我国审计部门对于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通过审计当前金融市场不同经营性质的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在进行放贷业务时对小微企业指定的贷款利率普遍较高,此外还偶尔产生额外收费的情况。在相关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中显示,部分金融機构在制定关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时最高上限可达到75%,部分转贷机构在制定关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时最高上限已经超过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限,导致小微企业在本就缺乏贷款途径的情况下面临越来越高的融资成本,使小微企业更难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发展。与此同时,随着这几年我国大型国企和集团公司逐渐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形式,使得银行机构的存款资本逐渐增加,付出的成本也随之加大。为了减少因为上调利率造成的利差,银行只能随之上调小微企业在贷款时的贷款利率,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难以有合适的解决渠道。
3.普惠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路径
3.1对小微企业外部的金融环境进行改善
首先,国家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向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扶持,把社会可供利用的分散金融资源有针对性地传导给小微企业。在有需求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扶持政策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关注到此类法律法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困难,通过进行试点改革的途径在小范围内进行推广,以便实现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初衷。针对不同经营情况的小微企业,需要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必须技术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公益性企业、优势性企业等,政府可以提供不同标准的政策优惠措施,从根本上缩短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其次,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对当前的监管体系进行扩充,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经营现状进行风险评估,设置不同标准的监管措施,把对小微企业的科学监管和市场整体监管框架相融合。帮助小微企业了解更多的内部监管机制,帮助建立科学系统的内部监管体系,有内而外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融资的金融安全性。最后,需要完善征信体系建设,由于现行的征信体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融资双方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现有体系进行完善,提高征信企业的覆盖面,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作为出发点,通过税务部门、人社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一个即时性、丰富性、高质量的社会信用平台。
3.2构建针对小微企业的小型金融市场
我国目前的融资体系处于相对失衡的状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比例不均衡导致市场难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进行市场改革。一是要进一步推广利率市场化。减少对利率的限制,让中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在提供给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以便金融机构可以良好运行,降低资本成本。金融机构也需要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发展特点和区别,调整融资方案配置,提高贷款融资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收益小的困境,提高小微企业的经营利润。二是扩大融资市场的影响效力。适当的调整小微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简化融资审批流程,拓宽融资方式和渠道,使小微企业能够达到融资上市的标准。比如在股票市场上,小微企业相比于主板市场来说,占有的市场份额和融资水平都比较低,可以通过建立场外市场的方式改善融资规模。因此,我国各地方和各区域的金融交易中心应当及时通过各类规则改革,比如市场准入、投资约束等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活跃度,通过引入更多投资者参与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带动小微企业投身融资市场改革,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小微企业在市场中良性发展的潜力。三是谋求债券市场的新途径。小微企业可以借助私募债券、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合作等方式获取融资收入,设立专项基金并发行,可以获得广阔的市场前景,谋求潜在收益。 3.3拓宽普惠金融的融资通道
由于传统银行业位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节点,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可以借助此次机会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效率。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置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普惠金融部门,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服务。通过调整普惠金融的模式,向着专业化、零售化和高实用性的方向发展,调整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整合各类融资资源,为不同行业类型的小微企业开展定制化的特色金融扶持。除此之外,通过产业链调整,集中融资的上游和下游渠道,助力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一条龙金融体验,能够有效节约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客户粘性,方便各类金融服务业务的推广宣传。由于我国各地区自身发展情况导致金融市场发展条件不均衡,因此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调整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便于中小型金融机构按需服务,提供更加“接地气”的服务类别和服务标准。通过摸清当地经济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方便小微企业在日常发展中摸清融资活动的关键途径,从小微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降低系统性风险,以便更准确的把握住小微企业的用户需求,相比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3.4建设数字化“互联网+”普惠金融
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渐占有更多地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也深深影响到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特别适合当前小微企业进行融资。由于数字化“互联网+”普惠金融高度灵活,能够作用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降低他们融资贷款的门槛,有效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在普惠金融重要程度逐年增加的大环境下,数字化“互联网+”普惠金融开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帮助传统金融转型升级,优化融资环境。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已经深入影响到传统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传统金融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可以更加便捷的解决传统金融业难以获取全面信息和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可以在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融资业务和金融服务时更加高效。受此影响,传统金融业也逐渐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纷纷进行改革创新,大量基于“互联网+”而建立的普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正在快速涌现中。
4.结语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现如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支柱,对于健全市场体系、保障资源分配、扶持社会责任等方方面面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经营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资产相对较少、缺乏科学性的组织形式、经营策略尚未健全,难以在寻求融资中享受到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因此,借助普惠金融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对于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發展思路,能够有效助力我国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开燕.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发展分析[J].中国商论.2018(35):64-65.
[2]李奕添.浅析普惠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发展路径[J].现代金融.2019(08):3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