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时刻面临的问题,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能够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做好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改进措施;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对建筑施工安全实行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有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出现频率,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对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的理解
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是指:对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现场存在的不良工作环境、不安全因素以及事故隐患,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完善,来规范施工安全管理活动、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及各类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使之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而保障施工活动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建筑物与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安全和周围施工环境的安全。
2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内容主要有: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员工作业标准化、生 产条件的标准化与作业环境的标准化等。企业应该具有健全的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各个生产的环节与相关岗位的生产工作符合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规程的规定,并达到一定的标准,强化风险的管理与风险的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的管理并依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改进。
2.1安全的标准化管理
是指建筑企业各个层面安全管理行为的标准化,是目前建筑行业亟需完善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2.1.1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层面标准化
施工企业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的相关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各种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等。
2.1.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层面标准化。
工程项目按照有关规定与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大型设备安装、土方施工以及模板支撑系统等易出现群死群伤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部分进行工程的严格监控。
2.1.3班组安全管理层面标准化。
班组虽然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最小单位,但同时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班组的安全管理要以施工作业为核心,认真检查本班组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装置的配备情况,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落实安全技术交底的相关要求,对施工现场的某一工序存在的重大危险进行识别,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组织施工。
2.2物的标准化管理
是指对施工现场实物的安全标准化,主要有各项安全设施设备,及辅助于建筑施工的各类生活办公设施的产品标准化和使用标准化。
2.2.1安全防护用具。包括: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防护手套以及三紧工作服等。
2.2.2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防护栏杆、安全网、安全警示标志牌、消防设施、现场围挡等。
2.2.3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机具。包括:施工外用电梯、塔式起重机、打夯机、电动吊篮、钢筋切割机以及钢筋弯曲机等。
2.2.4办公生活设施。包括:办公室、食堂、洗浴间、厕所、临时宿舍以及娱乐室等设施。
2.2.5临时用电设置。包括:TN-S系统的形成、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设施、电缆的埋地及悬挂、重复接地的设置等。
2.3人的标准化管理
是指现场施工人员行为的标准化,包括:各个工种的施工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活动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以及安全操作流程等。说到底,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也是被管理者。其行为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要求是安全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2.3.1从业资格条件方面。第一: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并取得了安全生产考核的合格证书;第二: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取得了从事特种作业的操作证书;第三:是否对新入职的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2.3.2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各自安全管理的职责。
2.3.3各个工种的施工作业人员是否按有关标准规范或者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2.3.4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时,是否按有关规定正确佩戴与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是否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者强令施工工人员冒险作业等行为。
3安全標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有关建筑安全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相对比较落后,
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的法律法规,仅仅是靠企业部门与地方上的一些指导性意见来推进标准化工作,在力度上远远达不到要求,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面还尚需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确立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地位以及一些具体的责任与措施。
3.2科技的支撑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就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低、施工工艺粗放、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其主要的操作过程都依赖于手工操作与经验做法,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的精准度与美观要求不高。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精神与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的新颖、结构的复杂,以往经验做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由此带来的问题与矛盾也更为突出。
3.3管理模式落后,生产组织方式粗放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企业对项目部的管理简化为纯粹的承包关系,工程项目进行层层转包,以包代管现象尤为突出,而且由于项目承包人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抢工期,不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投入,对安全经费投入与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能省则省,班组的管理也是一包了之,使企业与项目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班组。另外,一些企业为了做大规模以及提高业务的承接能力,通过兼并重组来提升企业的规模和资质,但是本身的基础能力却难以满足相应的资质标准要求,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有弱化的趋势。
3.4建筑结构的类型体系多样化与复杂化
建筑物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具有综合性、多变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目前,一些建筑造型奇特、结构体系新颖的作品屡见不鲜,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以及安全质量要求高的工程不断增多,这就给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压力。此外,施工企业针对一个大型项目往往需要专门研究和采购符合该项目施工特点的施工工艺与施工设备,然而新工艺与新设备往往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这样就非常不利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开展。
3.5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低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约有3900万农民工,其中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与技能水平都普遍偏低,没有经历过系统性的培训,能持证上岗的人员很少,这就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违章作业现象特别普遍。目前,我国政府仅仅建立了对施工企业和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对一线工人的准入门槛没有设置,没有建立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技能进行强制性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的制度。
3.6建筑行业市场秩序混乱
目前,我国建筑领域招投标模式并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过分压低中标价格,致使施工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推动下,减少安全防护设施的费用与安全管理费用,或者购买价格低廉或者质量低劣的替代品,造成施工现场很难按规范标准实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而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就是,政府在政策并未形成诚信体系建设,对一些违法违规的操作很难进行取证调查,对安全标准化十分不利。
4推进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有利对策
4.1转变政府监督管理職能
虽然法律法规上规定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但目前的建筑安全监管模式主要是以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对施工现场的工程实体进行安全检查,在某种程度上建筑安全监督机构扮演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与现场监理的角色,像“保姆”一样代替企业做本应由“企业负责”的工作。这种模式,扭曲了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与义务,使相关部门特别是一线监督机构没有精力回顾总结工作经验,更谈不上研究与解决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也使得工程安全标准化的推进工作只是停留于表面。
4.2构筑由科技支撑的平台
4.2.1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4.2.1.1建立国家级、省(市)级与企业级、项目级的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立计算机系统,并相互联网,形成多级全面的信息传递网络管理系统。构建配套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与安全应急系统等相应的软件系统,提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及工程项目之间安全信息传递、加工及处理速度,使建筑安全生产信息得到有效的保存与利用。
4.2.1.2打造以人、机、料、法、环为核心的建筑安全物联网立体监控系统平台。
4.2.1.3推进安全软件的普及与应用。
4.2.2加强安全生产科研与技术的开发
4.2.2.1鼓励施工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科研院校在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以及人才教育培训方面的优势,构筑高级人才的培养通道,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4.2.2.2营造重视技术工作、技术创新与技术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
4.2.3对不适用的技术、工艺、产品、材料予以淘汰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定期发布《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公告》,及时修订有关的标准与定额,组织修编相应的标准图集与计算机软件,对该类技术和相关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
4.3保证安全费用的投入与专款专用
从思想上重视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保证安全费用的投入得以专款专用。
4.3.1工程招标时实行安全费用单列
要求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必须明确规定安全费用,并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就施工与监理单位人员的合理配置提出要求。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文明施工费用预付、支付计划、使用要求或者调整方式等条款加以明确。对文明施工费用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合同工期在一年以内的,建设单位预付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不得低于该项费用总额的50%;合同工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预付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不得低于该项费用总额的30%,剩余的费用要按施工进度予以支付。
4.3.2建立安全费用的第三方监管制度
安全费用应建立独立于建设方、施工方与监理方以外的第三方监管制度,在独立开展安全生产评价的基础上,由第三方确保安全防护与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专款专用。
4.4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文化宣传。
4.4.1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是对施工人员的基础教育,现阶段的培训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死板硬套、应付了事,非常的枯燥乏味,有时还会施工人员起到逆反心理。只有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例如:动漫教育、情亲教育、安全互动、安全演讲、安全小品等等,让施工人员接受、易懂,认识到安全生产对社会、企业、家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关,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4.4.2安全文化宣传。
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安全文化贯彻执行能带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只有从上到下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加大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让人员身处其中,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安全生产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保证作业安全,安全事故才能离我们而去。
总之,要做好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要从很多的方面予以进行着手,对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各个环节都要予以重视,只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安全保证管理的实现,才能有效的防止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促进整个建筑施工行业大环境的优化以及整个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建质[2005]232号);
[4] 冯明辉.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J] . 世界家苑.-2012(3)
[5] 左文官.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J]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1).
[6] 赵修利,刁志强. 浅谈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 [J]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24).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改进措施;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对建筑施工安全实行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有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出现频率,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对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的理解
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是指:对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现场存在的不良工作环境、不安全因素以及事故隐患,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完善,来规范施工安全管理活动、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及各类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使之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而保障施工活动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建筑物与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安全和周围施工环境的安全。
2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内容主要有: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员工作业标准化、生 产条件的标准化与作业环境的标准化等。企业应该具有健全的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各个生产的环节与相关岗位的生产工作符合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规程的规定,并达到一定的标准,强化风险的管理与风险的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的管理并依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改进。
2.1安全的标准化管理
是指建筑企业各个层面安全管理行为的标准化,是目前建筑行业亟需完善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2.1.1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层面标准化
施工企业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的相关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各种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等。
2.1.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层面标准化。
工程项目按照有关规定与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大型设备安装、土方施工以及模板支撑系统等易出现群死群伤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部分进行工程的严格监控。
2.1.3班组安全管理层面标准化。
班组虽然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最小单位,但同时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班组的安全管理要以施工作业为核心,认真检查本班组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装置的配备情况,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落实安全技术交底的相关要求,对施工现场的某一工序存在的重大危险进行识别,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组织施工。
2.2物的标准化管理
是指对施工现场实物的安全标准化,主要有各项安全设施设备,及辅助于建筑施工的各类生活办公设施的产品标准化和使用标准化。
2.2.1安全防护用具。包括: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防护手套以及三紧工作服等。
2.2.2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防护栏杆、安全网、安全警示标志牌、消防设施、现场围挡等。
2.2.3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机具。包括:施工外用电梯、塔式起重机、打夯机、电动吊篮、钢筋切割机以及钢筋弯曲机等。
2.2.4办公生活设施。包括:办公室、食堂、洗浴间、厕所、临时宿舍以及娱乐室等设施。
2.2.5临时用电设置。包括:TN-S系统的形成、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设施、电缆的埋地及悬挂、重复接地的设置等。
2.3人的标准化管理
是指现场施工人员行为的标准化,包括:各个工种的施工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活动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以及安全操作流程等。说到底,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也是被管理者。其行为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要求是安全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2.3.1从业资格条件方面。第一: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并取得了安全生产考核的合格证书;第二: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取得了从事特种作业的操作证书;第三:是否对新入职的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2.3.2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各自安全管理的职责。
2.3.3各个工种的施工作业人员是否按有关标准规范或者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2.3.4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时,是否按有关规定正确佩戴与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是否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者强令施工工人员冒险作业等行为。
3安全標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有关建筑安全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相对比较落后,
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的法律法规,仅仅是靠企业部门与地方上的一些指导性意见来推进标准化工作,在力度上远远达不到要求,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面还尚需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确立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地位以及一些具体的责任与措施。
3.2科技的支撑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就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低、施工工艺粗放、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其主要的操作过程都依赖于手工操作与经验做法,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的精准度与美观要求不高。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精神与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的新颖、结构的复杂,以往经验做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由此带来的问题与矛盾也更为突出。
3.3管理模式落后,生产组织方式粗放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企业对项目部的管理简化为纯粹的承包关系,工程项目进行层层转包,以包代管现象尤为突出,而且由于项目承包人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抢工期,不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投入,对安全经费投入与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能省则省,班组的管理也是一包了之,使企业与项目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班组。另外,一些企业为了做大规模以及提高业务的承接能力,通过兼并重组来提升企业的规模和资质,但是本身的基础能力却难以满足相应的资质标准要求,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有弱化的趋势。
3.4建筑结构的类型体系多样化与复杂化
建筑物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具有综合性、多变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目前,一些建筑造型奇特、结构体系新颖的作品屡见不鲜,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以及安全质量要求高的工程不断增多,这就给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压力。此外,施工企业针对一个大型项目往往需要专门研究和采购符合该项目施工特点的施工工艺与施工设备,然而新工艺与新设备往往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这样就非常不利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开展。
3.5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低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约有3900万农民工,其中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与技能水平都普遍偏低,没有经历过系统性的培训,能持证上岗的人员很少,这就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违章作业现象特别普遍。目前,我国政府仅仅建立了对施工企业和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对一线工人的准入门槛没有设置,没有建立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技能进行强制性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的制度。
3.6建筑行业市场秩序混乱
目前,我国建筑领域招投标模式并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过分压低中标价格,致使施工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推动下,减少安全防护设施的费用与安全管理费用,或者购买价格低廉或者质量低劣的替代品,造成施工现场很难按规范标准实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而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就是,政府在政策并未形成诚信体系建设,对一些违法违规的操作很难进行取证调查,对安全标准化十分不利。
4推进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有利对策
4.1转变政府监督管理職能
虽然法律法规上规定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但目前的建筑安全监管模式主要是以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对施工现场的工程实体进行安全检查,在某种程度上建筑安全监督机构扮演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与现场监理的角色,像“保姆”一样代替企业做本应由“企业负责”的工作。这种模式,扭曲了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与义务,使相关部门特别是一线监督机构没有精力回顾总结工作经验,更谈不上研究与解决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也使得工程安全标准化的推进工作只是停留于表面。
4.2构筑由科技支撑的平台
4.2.1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4.2.1.1建立国家级、省(市)级与企业级、项目级的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立计算机系统,并相互联网,形成多级全面的信息传递网络管理系统。构建配套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与安全应急系统等相应的软件系统,提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及工程项目之间安全信息传递、加工及处理速度,使建筑安全生产信息得到有效的保存与利用。
4.2.1.2打造以人、机、料、法、环为核心的建筑安全物联网立体监控系统平台。
4.2.1.3推进安全软件的普及与应用。
4.2.2加强安全生产科研与技术的开发
4.2.2.1鼓励施工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科研院校在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以及人才教育培训方面的优势,构筑高级人才的培养通道,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4.2.2.2营造重视技术工作、技术创新与技术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
4.2.3对不适用的技术、工艺、产品、材料予以淘汰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定期发布《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公告》,及时修订有关的标准与定额,组织修编相应的标准图集与计算机软件,对该类技术和相关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
4.3保证安全费用的投入与专款专用
从思想上重视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保证安全费用的投入得以专款专用。
4.3.1工程招标时实行安全费用单列
要求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必须明确规定安全费用,并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就施工与监理单位人员的合理配置提出要求。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文明施工费用预付、支付计划、使用要求或者调整方式等条款加以明确。对文明施工费用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合同工期在一年以内的,建设单位预付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不得低于该项费用总额的50%;合同工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预付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不得低于该项费用总额的30%,剩余的费用要按施工进度予以支付。
4.3.2建立安全费用的第三方监管制度
安全费用应建立独立于建设方、施工方与监理方以外的第三方监管制度,在独立开展安全生产评价的基础上,由第三方确保安全防护与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专款专用。
4.4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文化宣传。
4.4.1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是对施工人员的基础教育,现阶段的培训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死板硬套、应付了事,非常的枯燥乏味,有时还会施工人员起到逆反心理。只有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例如:动漫教育、情亲教育、安全互动、安全演讲、安全小品等等,让施工人员接受、易懂,认识到安全生产对社会、企业、家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关,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4.4.2安全文化宣传。
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安全文化贯彻执行能带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只有从上到下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加大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让人员身处其中,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安全生产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保证作业安全,安全事故才能离我们而去。
总之,要做好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要从很多的方面予以进行着手,对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各个环节都要予以重视,只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安全保证管理的实现,才能有效的防止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促进整个建筑施工行业大环境的优化以及整个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建质[2005]232号);
[4] 冯明辉.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J] . 世界家苑.-2012(3)
[5] 左文官.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J]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1).
[6] 赵修利,刁志强. 浅谈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 [J]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