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权利起诉“污染”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d19890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要修建道路的时候,总是千方百计建得越宽越好。但也有例外。有一条路,政府打算把它弄得越窄越好。这条路就是环境公益诉讼之路。
  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二审。在提交讨论的修正案草案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中华环保联合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环保联合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条规定的积极涵义是在法律上肯定了环保公益诉讼,因此它被公认为本次环保法修改草案中的重大进步之一。但是,这条规定同时指定中华环保联合会是唯一合资格的诉讼主体,又激起了民间环保组织以及许多有识之士的愤怒和批评,被严厉指责为立法上的大倒退。
  我完全同意,这是严重倒退。法学教授徐昕撰文提供了以下事实:“十多年来,公民个人、环保组织、环保局、检察机关都曾作为原告提起过环境公益诉讼。”这方面已经开始积累了各种案例。不仅如此,贵州、江苏、云南等地近年来还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尝试拓宽公益诉讼主体的范围。所谓拓宽,就是明确肯定,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可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提起诉讼。
  由此可见,环境公益诉讼是自下而上的、已经在进行中的社会实践,民间环保组织已经走在路上。这条路本来没有,是许许多多的公民和公民组织冒险犯难,将它开辟出来的。情形正如鲁迅说过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些开路者,尽管有些走得踉踉跄跄,但却代表了公民意识的觉醒,代表了社会良知的觉醒。更加可贵的是,民间环保组织在开辟环境公益诉讼的道路上,与政府和企业既有冲突,也有合作。其中逐步磨合出来的共识与合作经验,殊为难得。在这个时候,《环保法修正草案》不是努力去拓宽政府与民间合作共赢的道路,反倒极力压缩已有的空间,破坏社会团结,这不是严重倒退是什么?
  这种倒退,反映了政府与立法机关存在严重的视野盲区和认识误区,就是把伪民间环保组织当做是真民间环保组织,还要把前者抬高成为后者的代表、渠道和枢纽。根据现有报道的披露,中华环保联合会的会员构成中,有大量的企业会员,其中有不少就是污染大户。按照中华环保联合会的规定,单位会员须缴纳会费。每年缴费10万元,可成为常务理事单位会员。缴费30万元,即为主任委员单位会员。这样一来,联合会有可能去监督单位会员的污染状况吗?还不如说,缴纳会费,成为企业将自己“洗绿”的一种策略。
  翻查过去若干年的历史记录,由联合会提起的诉讼,只针对地方中小企业,从来不碰自己的单位会员。显然,中华环保联合会的会员构成、会费依赖以及其他方面的资金使用状况,使它的环境公益身份大成疑问。而《环保法修正草案》偏偏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独家指定给它,这真是一大败笔,近乎愚蠢。中华环保联合会将被推到风口浪尖,它的身份、立场、能力与财政状况,将被置于聚光灯下。或许这也有个好处,那些退休高官以为在这里可以顶着好名声发挥余热,今后恐怕是不容易了。
  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如此严重,不但需要政府重视,而且需要社会重视。为此,公民的环境意识觉醒,公民的环境监察、环境报道、环境抗争,以及公民发起的环境公益诉讼都必不可少。有一位见多识广、很早就具备环保意识的民营企业家告诉我,美国人到了周末,都喜欢一家人到大自然环境中嬉戏度假,其乐融融。我说,这不是新闻啊。这位朋友认真告诉我,他从中明白,保护蓝天白云、保护青山绿水,是从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方式中产生出来的要求。环境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保卫自己的生活乐趣,就会保卫环境。
  因此,从根子上说,环境保护不是来自政府的要求,而是来自于生活的要求。政府是分等级的,但是,人们保护环境的权利,不能分等级。绝对不能说,只有某些组织、某些个人特别先进,他们才有资格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打官司。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问题,是一个权利平等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正的问题。
其他文献
关于房产的重要性,网上有一则对话最能点睛:有网友问,为什么蜗牛看起来还算可爱,但鼻涕虫就那么恶心呢?某姝跟帖曰,有了房子以后,再猥琐的男人都会变得可爱多了。  我一直搞不懂为何天下的女人,以及天下的丈母娘,如此厚爱房子。或许她们认为,跟着无房男人过日子,只能野合。倘有这种念头,那对快捷酒店行当的业界良心和悲悯情怀确实是极大的亵渎和侮辱。  房地产这两年貌似冷了下来,我不晓得是否背后的数据包括结婚率
作为曾创造木村拓哉个人收视率纪录(全剧平均收视率34.3%,最高收视36 .8%)的电视剧,新版的《律政英雄》还未开播之前就受到了强烈的关注,一方面大家想重温一下对当年那部经典的记忆与情感,另一方面其实所有人都替木村捏了一把汗—近两年,木村的几部新作在收视上惨败,甚至一度被视为“收视毒药”,这对一向要强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眼下的这部新剧看作是木村本人的一次自我救赎,说得夸张点
一首叫《黄怪兽》的歌在一间蓝色的屋子里唱起来,植物与劳动者都屏息聆听—这不是童话,也不只是一首现代主义如斯蒂文斯的诗,歌的主题与香港一群新移民“准来港妈妈”有关,就像迷你噪音乐队反复重唱的“当海浪圆转,扑灭自己的起点”,这些身兼母亲之职的年轻女性,承受着比别的新移民更大的压力与误解。  但无论多沉重的内容,香港的迷你噪音乐队依旧低吟浅唱,在新专辑《死谷烂谷》的小小发布会上,他们唱了关于散工被剥削的
没有了咖啡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考虑到世界上每天都有16亿杯咖啡被灌下肚,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危言耸听。但英国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最近出台的一份报告,却表明这是极有可能的,特别是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也许60年之内就会消失。  当然,我们每天所消耗的咖啡豆,大部分都是人工种植的,还不至于像野生的那样岌岌可危。但在植物学家们看来,野生品种的濒危,会让
刚刚从西藏回港,恰巧就看到名作家林燕妮女士的《明报》专栏连谈两天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颇感欣喜,因为仓央嘉措虽然近年在内地大红,却一直没有进入香港公众的视野,林女士一谈可能引起不少人对这位传奇的高僧诗人感兴趣。而我去西藏也正因为仓央嘉措,这两年我三入西藏,写成了一本《寻找仓央嘉措》,内有我重新翻译的仓央嘉措情歌/道歌,亦有我论仓央嘉措诗的论文,甚至还有我据此创作的小说和诗,以及寻访游记。  林燕妮
广东汕头,这个依海而居的南国小城,到处弥漫着悠闲的气氛,阳光懒洋洋,迎面吹来的风也懒洋洋,潮宏基的总部就藏匿在这座小城里。  “潮宏基很多人都认识的,是当地少数的几家上市公司。”在汕头大学上过四年本科的杨佳,在一个讲座沙龙上见过廖创宾。这位潮宏基的掌门人,身材精瘦,说话时,眼神里透出坚定而有力的目光。  潮宏基经过16年的发展,覆盖全国130多个主要城市,拥有500多家品牌专营店的销售网络,专店数
最近看到一个论断:贪吃的人不容易出轨。美国的一所大学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测试后得出结论:能控制食欲的人更容易接受约会或是给对方电话,而沉溺美食的人要坚贞得多。这个结果似乎跟饱暖思淫欲的思路相悖,不过想想也还合乎情理—爱吃的人血液都在胃里运动,没空流到别的地方;爱吃的人往往身材走形,不适合滚床单且容易压塌床,令美妙之事变成高危之事;真正的老饕一般都是跟同性一起混餐桌的,专注于吃,而凡是热衷所谓烛光晚
牛郎织女这两颗星,先秦时就有了,不过这一对情侣的悲剧故事,成形却是在汉代。古本《淮南子》里面有一条记录:“鸟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应劭《风俗通》则给出了更多细节:“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淮南子》是西汉时书,《风俗通》是东汉时书。不过这些记录只提及了织女渡河。一直到了《古诗十九首》,故事脉络才清晰起来。  民间故事在传播进化时,会衍生出许多不同版本。
三十四岁的张嘉佳鬓角一片花白。和他聊天的时候,造型师正往他脸上一层一层地涂化妆品,他将代替宁财神作为点评嘉宾,到江苏卫视录制《非诚勿扰》。  “头发白得太夸张,还是稍微染一染吧?”“不需要”,张嘉佳对这簇白发似乎并不介意,但最后还是听从了造型师的建议。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2012年一下就白成这样,真的蛮奇怪的。我本来是长头发,因为那段时间(婚变),哗啦白了,有人说,卧槽你cosplay杨过
“枪毙我吧,老子没错!老子没杀人放火,老子只打过日本人,枪毙我吧!”一到天阴湿冷,偏房里就传来老人的一阵阵干号,家人被驱赶出屋,只好躲在角落里饮泣。  王春芳的女儿紧张地扒着门缝探视,老人那副一张卧弓般拱起的脊背,抵着房里任何能找到的硬物刮蹭,躺也不是、坐也不是,折腾上个把小时,才终因脱力而歪倒在床,陷入谵妄状态。  在老人的背襟里戳起的那道诡异弧度,隐约在皮下透出青灰色,那是七十二年前钉入脊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