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终有路 何必计枯荣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现代至今,著《中国音乐史》之学者前有叶伯和、郑瑾文,后有杨荫浏、廖辅叔等等,但独感于王光祈之《中国音乐史》(脱稿于1931年,193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则是因为他终生不渝的爱国热情及科学的治学态度。王光祈(1892—1936)的音乐生涯是从1920年赴德国留学后才开始的。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他抱着“音乐救国”的目的写出了约几十种音乐学文论。于1934年出版的以古代音乐为主的《中国音乐史》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全书来看,著者是运用一种“进化”的观点来展开论述的,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写作体例。除“自序”及“编纂本书之原因”一章外,还包括“律之起源”、“律之进化”、“调之进化”、“乐谱之进化”、“乐器之进化”、“乐队之组织”、“舞乐之进化”、“歌剧之进化”、“器乐之进化”等共十章。其中“律之进化”、“调之进化”篇幅较大,论及乐谱、乐器,乐队、舞乐等次之,歌剧、器乐部分则较为粗略。在自序及第一章中,著者阐明了他写这本书的三条原因:一是“欲将整理中国音乐史料之方法,提出讨论”。二是“将中国音乐历史上之各种重要问题至今尚无圆满解决者,一一指出。……以待后人研究”。三是将个人的“零碎工作”及国内国外关于中国音乐史的著作“联络起来,成为一种较有系统之音乐历史,以免各种材料散落在各处,为国内学者所不易收集”。其实,这只是著者写作此书的表面原因,究其根本,则是他为自己所提出的创作新国乐的三步具体做法中第一步所做的准备工作,即“将古代音乐整理清楚”,并指出由于国外藏书不多以及个人经济问题的关系,“其势不能详而且备”。希望“国内音乐同志能补余此种缺陷,再作成一部精而且详之《中国音乐史》”。也就是说,他面对写作的对象是一定的。因此,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著者尽可能详细地列出数据,有疑问的地方则清晰地指出来,以期继续研究。在整理过程中,他还运用了西方的音乐技术,如五线谱等。可以说,这是他身体力行地实施其创作国乐三步具体做法的一个实例。
  在有关“乐律”的两章中,他首先提出研究古代历史,“当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论又次之”的研究方法。其写作过程则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在考诸正史,旁引专著,从大量的典籍中抽取可信的资料后,他列举了周、秦时期出现的三分损益律、汉京房的六十律、南朝刘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的新律、隋唐五代刘焯、王朴所提出的律制、宋蔡元定的十八律,至明代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勾划出历代乐律演变的概貌,并在其中融入了本人的见解。在引用典籍时,著者指出应有一定的限度,确知其可信才能使用。这一点在他对“庖羲作五十弦(大瑟),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具二均声”这一段进行质疑时已表达得很清楚。在论述十二律,引用明末朱载堉《乐律全书》一节时,因“此种记载之根据,余至今未能寻出,故只好存疑而已”。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在书中随处可见,很值得我们学习。另外,著者以其丰富的古代文献知识,把到东汉为止的早期律制加以先后排比校勘,重新以近代方法计算、分析,并列出了详细的数据,以便于人们研究查阅。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于历史文献中的难解之谜,不回避,也不怕失误,大胆提出假设。如他对《国语·周语下》里伶州鸠关于“金尚羽”等语的解释,提出“只‘宫角羽’三音,系有一定”的假想;对于《左传》《孟子》和《尚书》等所载“六律”,提出是六声音阶的解释;对于《战国策》中“引商刻羽,杂以清角流徴”的记载,提出是高半音的解释等等。这种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
  在“调之进化”一章中,他选列了先秦时期的五音调与七音调、隋苏祗婆三十五调、唐燕乐二十八调、南宋七宫十二调、元曲、昆曲六宫十一调,以及二黄、西皮、梆子等调,叙述了我国古代调的产生、发展与变迁过程,并专题对《燕乐考源》中的某些理论提出质疑,对“起调毕曲”问题的看法以及宫调与某些乐器的关系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另外,他还分别从张炎《词源》《新唐书》《宋史》、沈括《补笔谈》等书中,将历代宫调的正名、俗名以及工尺谱字诸项列为表式,以便学习者对照参阅。在中国古代宫调纷繁复杂、众说纷纭的情势下,王光祈能系统地梳理调式发展的过程,并辅以详细的解释,对当时国内的音乐学者确实是一大帮助。在他的论述中也有提出质疑的地方,如对燕乐二十八调的解释;工尺谱是由某种吹奏乐器所用之手法谱进化而来,是否该项乐器系来自异域,所有勾、上等字皆系胡音而译为华文?等等,这些尚待后人的研究。总体来说,他对于我国古代调式的发展线索所进行的探索,还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在“乐谱”一章中,他列举了律吕字谱与宫商字谱、工尺谱、宋俗字谱、琴谱、琵琶谱等古代音乐谱式,并辅以板眼符号的讲解。在这一部分中,他运用了西洋的记谱方法,用五线谱把绝大部分的原谱译出并进行列举,使学习者能因谱寻声,听到历史上流传的一些曲调,如工尺谱《琵琶记,吃糠》,律吕谱《关雎》等。在谈到“板眼符号”时,因不能解疑,则敦促国内同志继续研究并一一列举注意事项,此种殷切之情溢于言表。在“乐队之进化”一章中,他没有采用我国古代的八音分类法,认为其有局限之处而采用西洋近代“乐器学”分类法,将乐器分为敲击乐器、吹奏乐器、丝弦乐器三大类,这也是他“西为中用”的实例。更为重要的是,他所著述的乐器,在解说的同时均附图式、名称,使学习者一目了然。这也是他在音乐史学中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但是,全书也有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20世纪前后的德国,正是比较音乐学盛行时期,也是“欧洲中心论”思想蔓延时期,王光祈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洋一切皆好的思想,甚至在研究中国音乐时,也多使用西洋的音乐体制,没有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在具体的行文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调之进化”一章中,他一方面提倡音乐史书要载“音乐调子”,但在自己的实际论述中又缺乏音乐实例,实是一大憾事。另外,书中后四章所写内容简单,给人以匆匆收笔的感觉。所写乐队只是古代几个宫廷乐队组织,舞乐只是列举了一些宫廷的歌,歌剧(中国戏曲)只是一个大致的演变过程,器乐则只提到两首“复音音乐”,这显然有使中国音乐简单化的倾向。当然,这可能与他在国外接触到的史料有限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他当时的处境有关。在书中,他提到翻译琴谱一事时,谓是“个人情况万分压迫之下”所得之“小小结果”,从中也许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境况。
  从严格意义来说,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并不能反映出中国每个时代音乐艺术发展的全貌,他的一些见解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也不能深入地加以阐述。然而,正像他自己所说:“倘吾国音乐史料有相当整理,则国内同志便可运其天才,用其技术,以创造伟大国乐。”这种救国救民的急迫心情促使他下定决心去写这本书。也许他尚不能胜任,然而只要认为是必要的有意义的,即使有多大的困难,他也会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无怨无悔。
  重读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不由人想起他的一句诗“前行终有路,何必计枯荣”。这是他在音乐道路上的心路写照,也是现今从事音乐学研究的人士所应引以为观照者。
  
  参考文献
  1.冯文慈、俞玉滋选注《王光祈音乐论著选集》(上、中、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2.王光祈研究学会《王光祈研究论文集》(会议资料),1984年。
  
  许康健 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说的是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要因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就不去质疑老师的观点,而是要以客观、理性、严谨的态度去追求真理。陶行知先生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做人的根本。  记得我给2015届高中毕业班同学的赠言是这样写的:“愿同学们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成就最好自己,成为家国栋梁,真的有理想、真的有境界、真的有毅力、真
2005年7月9日,受中国音乐学院李西安与谢嘉幸两位教授之邀,旅美青年作曲家梁雷来到位于丝竹园的谢嘉幸家中就其近来的作品、创作观念、技法等方面与两位老师交换了意见。    不泥古今道法自然    谢:时间过得真快,上次你回国成功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已经是5年前的事情了。我们今天的谈话就从你近几年的作品谈起吧!  梁:好的。我这几年的创作以室内乐为主,另外还创作了管弦乐队和电子音乐作品。今天我带来了4
″Success Comes From Hard Work″: Notes on Prof. Li Xinchang    Li Xinchang, well-known baritone and vocal music professor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was born in Tianjing in February 1936. In
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1996〕5号),正式启动了包含有音乐教育的艺术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新的里程碑,是我国音乐教育史中的大事。随后,教育部又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教体艺厅〔1999〕7号)的通知精神。2002年7月,教育部发文《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2002年7月发),我国普通高校音乐
2006年10月27日晚,周龙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音乐厅前,我与苏夏先生及周龙巧遇,话间苏先生对周龙说,:“你的宣传工作远远不够,还应加强!”我有同感:“我事先一点都不知道,差点误过了!”周龙淡然一笑:“我一向比较低调”……话音刚落,《人民音乐》副主编于庆新过来,对我说:“请你给这次音乐会写一篇评论吧!”出于对周龙的了解,也出于对苏夏先生的回应,我应允了这一约稿。  我听周龙的交
通过多年的实践,襄阳市商务第二幼儿园形成了“享绿色环保之乐,品传统文化之韵”的办园特色,并围绕特色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也对办园特色创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环境创设研讨彰显办园特色  每年春季、秋季开学,幼儿园都会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怎样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都能彰显“环保之乐、传统之韵”的办园特色,这是幼儿园开展环境创设(以下简称“环创”)重点要研讨的
2016年秋季学期,广西实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5年免费教育,投入资助资金7.55亿元,受助学生76.35万人次。  广西精准施策,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新增对广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適龄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对广西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等两项政策。加上已经实行的义务教育免学杂费、书本费,以及中职教育免学费等政策,广西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5年免费教育。  为保证建档立卡贫
因斯坦,这位爱拉小提琴的美国人在他的自传里写道:‘我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出乎意外的是,作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一度是一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笨孩子’,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校长和老师都一直断言:这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到最后,连他自己都失望了,打算退学。但他的父亲并没有失望。老爱因斯坦开始教他拉小提琴,并一再告诉他:唯一能够为人治疗悲伤的良药,并非其他,而是音乐。果然,爱因斯坦
鱼山是中国佛教梵呗的发源地,而我国最早的梵呗就是从曹魏时代开始的,“改梵为秦”的中国化佛曲——“梵呗之音”创始者就是曹植。  “梵呗”起源于佛陀时代,是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颂、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后世泛指为传统佛教音乐。公元230年曹植登临鱼山,闻岩洞内传有梵音歌唱,便拟写音调并依《太子瑞应本起经》的内容,编撰唱词填入曲调,后被称为“鱼山梵呗”。鱼山亦被佛教界尊为梵呗祖庭——“佛乐第
11月1日晚,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二胡、古筝)暨2007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节闭幕式颁奖音乐会在南京紫金大剧院举行。出席颁奖音乐会的部分领导和嘉宾为决赛获奖选手颁奖,往届及本届“金钟奖”的获奖选手纷纷登台音乐会在《花好月圆》的乐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就是将比赛和民乐节结合在一起,既有专业比赛的紧张激烈,又有名家音乐会的赏心悦目,两项活动穿插进行,各具特色。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