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CT与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临床价值比较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83692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CT检查与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影像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4例临床表现脑梗死症状较为典型,均行CT检查平扫和DSA全脑血管检查。经导管介入行溶栓治疗。结果:34例中发病均小于12小时,CT检查6例诊断为脑梗死,12例提示脑梗死,16例未见明确异常,行DSA脑血管检查发现有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12例大脑中动脉穿支动脉闭塞,7例未见明确的闭塞血管。结论:DSA在急性脑梗死的检查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是对发病早期CT检查阴性的病例,且可以行早期介入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1999~2004年住院治疗的患者34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部CT和DSA检查,34例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5~69岁,平均57 岁。入院时病人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焦虑、生活不能自理等临床脑梗死症状较为典型,均无严重的精神及意识障碍。
  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R型CT机和美国GEHighspeed型螺旋CT扫描仪。以听眦线为基线,向上逐层扫描,平扫10~11层,感性趣区5mm层厚,5mm间距扫描,窗宽90Hu,窗位40Hu。德国西门子1000m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才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插管,选择性全脑血管DSA检查,并经导管行溶栓治疗。
  
  结 果
  34例中,6例CT诊断为脑梗死,12例CT提示脑梗死,16例CT未见明确异常,DSA全脑血管检查发现有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2例大脑中动脉穿支动脉闭塞,2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9例大脑中脉或大脑中脉分支闭塞,7例未见明确的闭塞血管,3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中CT异常率52.9%,DSA异常率79.4%,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4列DSA检查术后即经导管选择病侧或临床支持患侧颈内动脉灌注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6例,5例改善不明显,3例无改善。
  
  讨 论
  34例急诊脑梗死病人,5例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DSA检查大脑前动脉闭塞,CT检查未见明确异常,1例发病4小时一侧颈内动脉闭塞,临床症状较重,而CT检查未见明确异常。7例发病6~8小时大脑中动脉或其分支闭塞CT检查未见异常。因此,急性脑梗死病人 CT检查较DSA检查阳性率低, 且在行DSA检查的同时可以行介入溶栓治疗。据专家介绍,介入溶栓治疗能使栓塞血管再通,有效改善脑缺血病灶的供血,使病情在较短时间内即明显好转,一般需在发病后6~12时内进行才效果明显[2]。因此,对于急性发病(发病时间<12小时),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在CT检查未见阳性征象,排除颅内出血,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再及时给予选择性插管介入溶栓治疗。34例急诊脑梗死病人,在行全脑血管DSA检查中发现,8例大脑前或中动脉闭塞,经介入溶栓治疗后再通。因此,在急诊脑梗死病人,除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病人,而CT明确的异常,有必要行DSA脑血管造影,且可以进一步的明确诊断或进行溶栓治疗,笔者认为这是很有价值的。数年来,我院通过DSA检查再行溶栓治疗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致残率明显下降,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孟家眉.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8,21(1):5
  2 田修,安田,松八重公至,等.超急性期脑动脉闭塞血栓溶解疗法.临床放射线,1995,40:421
其他文献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了一定的范围,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单纯抗感染治疗难以见效,而整体调节患儿体质与增强抗御疾病的能力方能奏效。笔者从2003年9月~2005年9月,应用《世医得效方》中的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86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们以北京儿童医院江载芳在2003年《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第一期中定
期刊
例1:31岁,孕4,产3,以停经27+4周,全身皮肤瘙痒1周为主诉,于2004年3月入院。早孕反应轻,孕4个半月感胎动至今,1周前出现双下肢瘙痒,渐及躯干,腹部严重,颜面及两上肢较轻,夜间加剧,伴有腹泻,黄色稀便,无恶心、呕吐,无纳差、厌油。于1998年足月顺产一孩,羊水黄绿色,孕妇于妊娠晚期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黄染伴腹泻,未诊治,新生儿出生时重度窒息死亡,于2000年孕34周难免早产一孩,生后第2
期刊
患儿,男,13岁,主因外伤后神志不清,颜面肿胀2小时入院。查体:诉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无呕吐,抽搐,口唇及左眼出血不止。既往史:平素健康,无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花粉过敏史,无输血史。临床诊断:脑震荡。医嘱给予营养脑细胞、抗炎、镇静、支持对症治疗。营养脑细胞用欣普善20ml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大约滴注10分钟左右,进入液体约20ml,患儿开始出现发热,T38.5℃,面部潮红,烦躁,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下级医院送 一患者两份静脉血标本,一份为室温放置2天,ELISA检测HBsAg阳性,一份为新鲜标本,ELISA检测HBsAg阴性。  HBsAg①试剂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工司生产的HBsAg试剂盒。②方法和结果判断均严格按照说明书。  细菌鉴定:分别取两份标本接种于血平板37℃培养24小时,室温下放置的标本第2天在血平板上长出大量细菌,优势菌落为圆形,凸起,白色湿润,光滑整
期刊
在腹部外科手术中胆管损伤屡有发生,主要原因为胆囊切除术,文献报道为78.6%~80.0%[1],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收集本院1987年8月~2005年8月发生的19例胆管损伤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探讨胆管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6例,女13例,年龄13~78岁。其中本院手术15例,外院转入4例。14例为胆囊切除术时发生损伤,5例
期刊
患者,女,70年,农民。右手背水疱伴局部肿胀发疡3日,于2005年11月11日入院。于入院前10余日接触并食用患炭疽(经本市畜牧中心对后死数只羊检测证实)被屠宰的自家羊肉,11月9日右手背出现水疱伴瘙痒。11月11日水疱增大,周围皮肤肿胀,无疼痛、畏寒、发热。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手背可见2.5cm×3.5cm,暗红色水,无破溃,周围皮肤肿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血白细胞总
期刊
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外伤性骨折漏诊的几率越来越低,但是在临床中也仍有部分外伤性骨折漏诊,给患者、家属及医院、社会带来一些影响。所以防止漏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2001~2005年处理的32例初期漏诊的外伤性骨折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外伤性骨折,男23例,女9例。年龄6~71岁,平均36岁。均有外伤史,交通伤6例,砸伤5例,摔伤21例
期刊
例1:患儿,男,50天。1天前出现嗜睡,口吐白沫,继而发热、喘憋、拒奶。查体:T38℃,P130次/分,R60次/分,嗜睡,面色灰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迟钝,两肺闻及密集中小水泡音。血常规示:WBC15×109/L,N0.76, L0.24。诊断:支气管肺炎。给予吸氧、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病情渐恶化。入院6小时出现昏迷、抽搐。经反复追问病史,患儿于发病前1天,其母在床上喷洒过敌敌畏
期刊
摘 要 总结40例急性心梗病人抢救成功的护理经验。结果表明对急性心梗病人给予及时,有效的吸氧、监护、止痛、心理护理、正确指导饮食、睡眠,活动以及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对临床治疗、抢救措施等方面起着十分有力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心梗 护理 体会    急性心梗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护士掌握该病的护理措施,对病人施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治疗疾病,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已经抢救成功的40例
期刊
手术是外科根除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术后疼痛又给病人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持续疼痛能引起病人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严重的心理变化,与疾病的转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现对198例胸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8例中,男123例,女75例;儿童8例,青少年132例,中老年58例。其中胸部手术17例,腹部手术181例;横切口术式35例,纵切口术式163例;浅部位手术16例,深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