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逻辑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逻辑”一词的多义性导致对教学逻辑的理解呈现出静态规律和动态规则两种倾向。准确理解教学逻辑的内涵,要包容这种认识的差异性。教的逻辑、学的逻辑、学科逻辑是教学逻辑的三大构成要素,三者交融为一,规约着教学实践。
  关键词:教学逻辑;教的逻辑;学的逻辑;学科逻辑
  “教学也可以概括为教学逻辑的观念运演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过程”[1],这句话较好地揭示了教学逻辑的作用范围及其重要性。教学逻辑对教学实践具有规约性,这是几无异议的。但这种规约性是来自教师对客观规律的恪守还是来自教师的自主建构,却不易下结论。
  一、认知差异的来源与影响
  要解释并尝试解决这种认知差异,需要从“逻辑”的词义和“逻辑学”中的“逻辑”概念这两方面入手。
  从“逻辑”的词义看。“逻辑”一词最初是从英语“logic”音译而来,而英语则是由古希腊语“logos”(罗各斯)音译的。它的原意比较复杂,有思想、思维、语词、理性、规律性等多种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仍然是个多义词。如:
  1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
  2在有些人看来,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3在同事眼中,他是个不太讲逻辑的人。
  4中学生要学点语法和逻辑。
  “逻辑”在上述例1中是指“规律、规律性”;在例2中是指“理论、观点”;在例3中是指“理性”或“思维规律”;在例4中是指“形式逻辑”。可见,“逻辑”一词的含义必须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辨别。
  从“逻辑学”中的“逻辑”概念看。徐锦中说“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思维方法”[2],何名申也说“逻辑学是研究人的思维的”、“传统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3],他们都强调了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而非“思维形式的规律”或“思维的规律”。这与王力在《龙虫并雕斋文集·逻辑和语言》中对逻辑的解释是一致的,他说“逻辑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那么,从“逻辑学”角度看“逻辑”概念,它到底是指静态的规律还是动态的思维形式,仍有不确定性。
  因为“逻辑”这个概念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教学逻辑”这一概念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不确定性,尽管它是在教学研究的语境中谈“逻辑”,在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谈“逻辑”,已经有了相对集中的语境或背景。如:
  1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不符合教学逻辑的。
  2这堂课效果不佳,要优化其背后的教学逻辑。
  “教学逻辑”在上述例1中是指向静态的教学规律,在上述例2中是指向动态的教学思维。到底是指向静态还是指向动态,这就是“教学逻辑”内涵理解上的两难选择,而理解上的差异又直接影响着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二、包容差异性的内涵解释
  董静、于海波所下的定义是:“所谓教学逻辑,是指教师基于对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关系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序列安排的构想。”这个定义,明确了教师是“教学逻辑”的建构主体,但仅仅将“教学逻辑”视为一种“构想”,弱化了“教学逻辑”对教学实践的规约功能。
  相比较而言,成龙对教学逻辑所下的定义则是前进了一大步,他说“教学逻辑是指教师根据对共性的教学规律与个性的学科规律的理解,在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学生学情的过程中遵循的规则”。这个定义,是基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基本要素的考量而提出。“学科规律”是“学科发展规律”还是“学科认知规律”或其他,很难明确,而就某些人文艺术类学科谈“学科规律”更是难以引起共鸣。“学情”是泛指“学生情况”还是专指“学生学习情况”,也不太明确。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分析学生学情”是“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前提,二者有先后,不是并行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时所遵循的“规则”也必然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结果有关。也就是说,“分析学生学情”是“规则”的来源之一,而非“规则”产生后的制约对象,学情分析结论是教学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给教学逻辑作如下定义:教学逻辑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整体把握教学规律、学科特性、学生学习规律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所遵循的规则。
  教学规律、学科特性、学生学习规律虽然是静态的,但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的,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对教学规律、学科特性、学生學习规律的整体把握既包含了对静态规律、特性的遵循,也包含了对三者综合起来加以考量的动态的思维建构。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即“具体”和“整体”。“具体”强调的是特殊性,强调教学实践必会受到具体时空、具体对象的影响和制约。“整体”强调的是交融性强调教学规律、学科特性、学生学习规律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是彼此交融为一的。具体的教学情境是考量教学规律、学科特性、学生学习规律的出发点,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学规律、学科特质、学生学习规律制定出规约教学的整体的规则,这就是教学逻辑的产生过程。
  三、基于该定义的要素提炼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提炼出教学逻辑的三个构成要素,即教的逻辑、学的逻辑、学科逻辑: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学规律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所遵循的规则,即“教的逻辑”;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科特性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所遵循的规则,即“学科逻辑”;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所遵循的规则,即“学的逻辑”。
  这三个构成要素都因为具体教学情境的存在而存在,并因为具体教学情境而彼此联系,结合成一个整体。在提炼和评估教学逻辑时,为了阐述的方便,可以将这三个要素分开来说,但不能忽视其相互间的联系,更不能忽视其依托于具体教学情境而存在的事实。
  运用这些概念经常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将“教的逻辑”与“教学逻辑”混淆;二是将“学的逻辑”等同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逻辑”。如果认为“教的逻辑”就是规约怎么教的,那是把“教的逻辑”当成“教学逻辑”了。“教学逻辑”规约了该怎么教,解释了为什么这样教,而“教的逻辑”只是其构成要素之一。而把“学的逻辑”等同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逻辑”,通常是出于对“教学”概念的误解。“教学”不能简单地拆分为“教”和“学”。“教学”之“学”是“教”之下的“学”,从属于“教”,“教”与“学”是种属关系。“学的逻辑”其实是教学生学的逻辑,其思维建构的主体是教师。
  在假设可分解的前提下看这三个要素,那么构建教的逻辑除了要遵循一般教学规律外,还要多想一想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需要特别遵循哪些教学规律,哪些教学规律在该情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同于平常;构建学的逻辑除了要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还要多想一想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学习规律,哪些学习规律在该情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同于平常。
  如果习惯于将这三个要素分开来提炼与评估,很容易造成一种误解,即认为教学逻辑就是这三个要素相加而成。事实上,教学逻辑不是由这三者相加而成,而是由这三者有机融合而成。如何将这三个要素合理地整合在一起,这是建构或评估教学逻辑将遇到的最大的难题,而对教学情境的分析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极为重要的抓手。
  参考文献
  [1] 董静,于海波.教学逻辑的价值追求与二维结构的运演[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
  [2] 徐锦中.逻辑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4.
  [3] 何名申.逻辑[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2-4.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观察现象,最终解决问题。它来自于学生的反思和质疑。因此,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设问”,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质疑看到问题的多面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反思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可见
期刊
摘 要:经过新课标改革之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注重学生的成绩提高的同时也也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师来说,他们应当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通过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利用核心素养的理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以及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两方面分析和介绍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所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定的改进及创新策略,有利于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的开展,并且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推动实验课堂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创新;教学改进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对实验的理论指导  1.课中设疑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堂实验课成功与否的
期刊
摘 要: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教育教学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授课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改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中的引入应用,是教师对授课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变,通过在授课过程中与同学们建立知识共享、交流沟通的教学平台,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索热情,为同学们构建数学思维体系提供了学习基础数学理论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学模式
期刊
摘 要: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记忆思维,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乃至各科成绩。  关键词:运算能力;数学教学;策略建议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国性普及,我国的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目的在于知识普及性以及实用性,因此初中数学知识删难从
期刊
1 一线教学现状  教材在高三数学复习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进行高三复习时老师偏离教材,学生不看教材,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给学生看书的时间,学生根本不知道看什么;指定了具体内容,也不知道怎么看!这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2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教材为什么非常重要  在高三的复习中,教材为什么很重
期刊
摘 要:本文将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针对经贸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从而更有利于本科院校經贸专业的发展。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出现,其教学模式和学生培养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提除了教育生态学的理论,试图希望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应用型较强的国际经贸专业,更是应用生态化教学模式的重点学科。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处于接触和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明确的思维观念,致使其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尤其是“图形和几何”这一部分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知识内容。基于此,教师应当对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与实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数学教学也由以往的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化教学以其生动有趣与贴近生活的特点,使得抽象乏味的数学变得具有生动性。本文提出了数学课堂要在“情境化”中体验数学,要在体验的过程中“去情境化”,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炼数学元素,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探索数学的本质,使得数学抽象思维得以发展。  关键词:情境化;去情境化;数学思维  一、现状  《义务教育数学课
期刊
摘 要: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教育一途自然也在其中。它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影响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理论及教育模式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影响.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变成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因此,如何适应教育环境的这种深刻变化便成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