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了在小学阶段加强传统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具有恒久的文化生命力和一定的科学价值,学习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培养其意志品质与正确的行为规范及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传统文体;学习;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188-01
学习运用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意志品质与正确的行为规范。曾经也和许多人一样犹豫过,这传统文化“之乎者也”的内容,要让小学生去学习,是不是困难较大,从哪下手呢?
通过多次听课学习后,拓宽了我的思路,经过不断的实践,知道了渗透是以语文课堂为主渠道的,渗透传统文化,不光局限于课文内容,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渠道来渗透。
1.或在导入中
上课前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句导课,铺垫蓄势导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了文化素养。古诗词的渗透使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
2.或在评价中
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茶,清新、香醇,令人回味!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不要标准化,要用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去年的树》一课时,这篇童话故事中的小鸟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的朋友—树。最后面对着树做成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实现了它的诺言。这是一只多么诚实守信的小鸟啊!这种精神正是现代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课堂上当我问学生你想对小鸟说什么时,有一名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对小鸟说‘你真守信’。”我听后立刻露出特别高兴的神情说:“看來你是个‘凡出言,信为先’的孩子,难怪你对小鸟的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个学生听了特别高兴,在今后的几天课堂上,他特别爱发言。其他学生也特别羡慕他,同时也明白了老师这句话的意思。这样结合文本充分让学生感悟到了信守承诺的人文精神。
3.或在感悟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
例如,讲授《长城》一课时,在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才能后,我插入介绍京杭大运河,让学生了解告诉学生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历史、重大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了解大运河是古代留下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中华民族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它和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这样,在讲述长城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到了京杭大运河的一些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认识了古人卓越的才能,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当讲到周恩来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为了让学生体会周恩来立志前的思考,我首先让学生体会三字经中“苟不学,曷为人”“人不学,不如物”所蕴含的启示。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周恩来立志读书的初衷,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明白了读书是多么重要,从而达到了教育学生热爱读书的目的。
4.或在小结中
小结是每堂课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在小结时渗透传统文化,会给学生理解课文锦上添花,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结时我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话题。我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送给大家,我相信,它对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一定有所帮助。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样小结,可以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真正目的,激发了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堂上传统文化渗透是多渠道的,或在引读中,或在……这样课堂上就会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气息,学生在感悟课文,体会课文的同时,享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教育(文摘版),2016(36):00256-00256
[2]赵世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素质教育论坛,2017(11):53-53
关键词:传统文体;学习;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188-01
学习运用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意志品质与正确的行为规范。曾经也和许多人一样犹豫过,这传统文化“之乎者也”的内容,要让小学生去学习,是不是困难较大,从哪下手呢?
通过多次听课学习后,拓宽了我的思路,经过不断的实践,知道了渗透是以语文课堂为主渠道的,渗透传统文化,不光局限于课文内容,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渠道来渗透。
1.或在导入中
上课前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句导课,铺垫蓄势导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了文化素养。古诗词的渗透使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
2.或在评价中
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茶,清新、香醇,令人回味!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不要标准化,要用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去年的树》一课时,这篇童话故事中的小鸟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的朋友—树。最后面对着树做成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实现了它的诺言。这是一只多么诚实守信的小鸟啊!这种精神正是现代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课堂上当我问学生你想对小鸟说什么时,有一名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对小鸟说‘你真守信’。”我听后立刻露出特别高兴的神情说:“看來你是个‘凡出言,信为先’的孩子,难怪你对小鸟的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个学生听了特别高兴,在今后的几天课堂上,他特别爱发言。其他学生也特别羡慕他,同时也明白了老师这句话的意思。这样结合文本充分让学生感悟到了信守承诺的人文精神。
3.或在感悟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
例如,讲授《长城》一课时,在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才能后,我插入介绍京杭大运河,让学生了解告诉学生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历史、重大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了解大运河是古代留下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中华民族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它和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这样,在讲述长城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到了京杭大运河的一些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认识了古人卓越的才能,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当讲到周恩来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为了让学生体会周恩来立志前的思考,我首先让学生体会三字经中“苟不学,曷为人”“人不学,不如物”所蕴含的启示。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周恩来立志读书的初衷,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明白了读书是多么重要,从而达到了教育学生热爱读书的目的。
4.或在小结中
小结是每堂课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在小结时渗透传统文化,会给学生理解课文锦上添花,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结时我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话题。我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送给大家,我相信,它对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一定有所帮助。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样小结,可以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真正目的,激发了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堂上传统文化渗透是多渠道的,或在引读中,或在……这样课堂上就会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气息,学生在感悟课文,体会课文的同时,享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教育(文摘版),2016(36):00256-00256
[2]赵世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素质教育论坛,2017(11):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