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热-光电真空膜蒸馏系统实验研究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end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膜蒸馏装置直接采用电加热提供热量,能耗较高.该文研究并设计并搭建一套利用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供能的真空膜蒸馏系统.研究不同天气和太阳辐照度下系统的供热稳定性、膜通量、累积产水量变化情况;考察不同操作条件,如进料温度、盐浓度、流速、膜冷侧真空度对膜蒸馏系统产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晴天和多云天气的供热稳定性均较好,晴天可连续9.5 h保证膜蒸馏的进料液温度大于60℃.当太阳能聚光光伏光热装置面积为3 m2,真空管集热器面积为2.4 m2,膜面积为0.1146 m2时,系统全天峰值膜通量可达10.1 kg/(m2?h),累计产水量可达10.3 kg.膜冷侧真空度和进料温度对膜蒸馏系统产水性能影响较大,进料流速和盐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他文献
针对光伏组件采用固定倾角安装方式时其光电转换效率不能达到最佳的情况,光伏电站多采用加装光伏组件自动跟踪装置的方式进行光伏组件倾角的调节,但目前这类自动跟踪装置多由单轴或双轴电机驱动,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且存在安装和调节不方便、成本较高、推广性差等缺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热力学混合驱动的光伏组件自动跟踪装置,该装置利用空气热力学原理,以光、气、热作为混合动力源,可实现太阳辐射强度高时的驱动零电能消耗.该装置采用双光感传感器模块设计,以适应不同太阳辐射强度条件下光伏组件的自动跟踪,且具有抵抗侧面光
本文以一座建设于沿海地区并遭受了台风灾害的地面光伏电站为例,利用电致发光(EL)检测和I-V特性测量等方式,考察了在遭受台风灾害后该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并且为了满足灾后定损评估的需求,本文采用t检验方法对测试数据及结果进行了更深入地统计和分析,以评价不同受灾程度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衰减程度.结果表明:因台风造成的光伏组件隐裂可能不会立即导致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衰减,而海水浸泡则会在短时间内加速光伏组件的老化.由此可知,对遭受类似灾害侵袭的光伏电站进行灾后定损评估时,应更加关注光伏组件的浸水问
本文利用PVsyst软件并结合Meteonorm 7.1气象数据库提供的气象数据对位于长治地区的某5 kWp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2019年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9月,PVsyst软件模拟得到的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与实际发电量的差别较大,模拟得到的月均发电量平均值比实际的月均发电量平均值高43.0%;而利用当地每日实测的太阳辐射数据,经过换算后再输入PVsyst软件进行模拟,得到的月均发电量和能效比(PR)值(67.1%)均与实际的月均发电量和PR值(56.5%)较为接近,因此,利用PVsys
根据接地形式的不同,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可以分为TN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其中包括TN-S低压供电接地系统)、TT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和IT低压供电接地系统.低压供电接地系统与发电项目的安全性直接相关,在实际发电项目中,不同的场合选用的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各不相同.本文从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TT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和TN-S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在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定日镜场低压供电接地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分析后发现:由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定日镜场的供电距离较长,这种场合下TT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具有更大
为减小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含量,本文探讨了中点箝位单相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在三电平中点箝位单相逆变器拓扑结构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为五电平的实现方法,即五电平中点箝位单相逆变器拓扑结构;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基于五电平控制的中点箝位单相逆变器进行了深入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以美国达科特地区的带蓄热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为计算模型,对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进行能量分析、(火用)分析和泛(火用)分析,得到最佳经济点的整个系统的热效率、(火用)效率和泛(火用)利用系数分别为13.1%、14.0%和8.6%.同时得到各子系统的热效率、(火用)效率和泛(火用)利用系数,结果表明,系统能量利用、(火用)利用和资源利用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分别是换热发电子系统、聚光集热子系统和蓄热子系统.最后,通过计算研究集热镜场面积、蓄热成本、几何聚光比与贷款利率对能量效率、(火用)效率与泛(火用)利用系数
建立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冷热电联供(PV/PTST-CCHP)系统,研究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2种运行策略下的最优容量配置.研究对象是以槽式太阳能热发电为主以光伏和燃气轮机发电为辅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以北京某宾馆作为算例,基于全寿命周期法,以经济、能源和环境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比各指标选出优势运行策略.应用爬山算法(HCA)对系统的配置进行优化,将最优配置下的指标与分供系统指标对比.结果表明联供系统比分供系统更具有优势.
以提高热源利用率,提升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做功能力为目标,该文构建一种ORC的新构型——结合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ORFC)和结合喷射-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EORFC).新构型循环相当于在ORC基础上,增加闪蒸循环,构成ORC+闪蒸循环的叠加循环.新构型中,通过增加(或调节)工质流量,以调节加热过程中的传热窄点(位置),从而提高从热源的吸热量并提高循环的输出功.结果表明:新构型循环的优化工况得到延伸,循环性能得到提高;ORFC和EORFC优化工况下的净输出功比ORC分别提高16.13%和33.1
为对高层建筑下Trombe墙通道内的浮力诱导气流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带有Trombe墙的二层建筑通道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采用相同的数值模拟方法对24层建筑通道内的浮力诱导气流的流动状态进行研究优化.结果显示:在烟囱通道内设置三角形导流肋可改善气流流动状况,连通式通道通风效果明显优于分隔式通道.在连通式通道内,导流肋尺寸占通道宽度3/4时通风效果最好.
对采用光伏/光热(PV/T)组件的太阳能直膨式热泵系统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参数分析.将PV/T模块与热泵蒸发器进行耦合形成直膨式太阳能PV/T热泵,降低PV背板温度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提高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从而提高热泵效率.模拟结果表明,系统COP随PV/T组件面积的增大、太阳辐射的增强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在太阳辐照强度为600 W/m2时,系统COP为5.79,其发电、集热及总效率分别为17.77%、55.76%与75.49%.同时,PV组件除提供热泵系统所需电量以外,可输送其21.4%电量至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