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盆地系统演化与高原形成时间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482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在以时间为坐标的隆升过程中,高原的范围、高度都是呈阶段性递增的。随着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在高原的内部和外围发育了众多的沉积盆地,在这些沉积盆地中详细地记录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显示出向北递进增长的特征,以南北挤压为动力背景的北部前陆盆地演化代表了盆地对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响应关系:金沙江缝合带、昆仑山、祁连山的新生代逆冲抬升的时间分别为53Ma、46Ma和29.5Ma。对高原南北盆地-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发现:祁连山和高喜马拉雅的逆冲时间相同,说明青藏高原在渐新世基本定型。 During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time, the range and altitude of the plateau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With the tectonic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 large number of sedimentary basins are developed in and around the plateau, and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recorded in detail in these sedimentary basins. The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plateau of the plateau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ancing northward. The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foreland basin with the north-south crust as a dynamic background represents the response of the basin to the peripheral orogen of the plateau: the freshmen of the Jinshajiang suture, Kunlun Mountains and Qilian Mountains On behalf of the thrust up time 53Ma, 46Ma and 29.5Ma. Comparison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northern basin-orogenic belt in the plateau reveals that the same thrust time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 high Himalayas shows that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as basically shaped during the Oligoceses.
其他文献
新疆油田霍 10井区大倾角构造由于地层倾角大、地层各向异性强、地层自然造斜性强、井身质量差和机械钻速低是该地区钻井工程突出的问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地层自然造斜力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未来新型能源 ,赋存于低温高压环境下的海洋沉积物中 ,但也可形成于大陆永久冻土带中。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 ,具有经济和环境上的研究意义。近年来 ,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铁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建成,地铁隧道主要沿着城市干道修建.与此同时,人行天桥越来越与城市环境不相协调,而且,施工时常常会阻断交通,因此,更多采用暗
介绍了图档管理系统软件Automanager Workflow在汽车制造企业的应用.企业通过引进图档管理系统将庞大繁琐的电子图档有效地管理起来,方便了技术人员对电子图档及相关数据资料
建立城市快速交通线项目票价预测模型 ,采用历史趋势外推法预测运量 ,制定合理的票价 ,为乘客选择交通工具提供依据 . The fare forecasting model of urban rapid transit
在城市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中广泛使用盾构法进行施工,除采用合适的盾构机外,盾构掘进的配套设备也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针对南京地铁区间隧道的盾构施工实例,重点介绍
出露于新疆南天山东部的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属于近岸、富氧、温暖的浅海沉积。该组自上一个世纪三十年代创建以来 ,有关它的地质时代归属一直存在着争论 ,作者根据珊瑚 (包括
通过分析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后的GPS资料和 1 979— 2 0 0 2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场。利用这些同震位移数据 ,以震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破裂数据为约束 ,反演了破裂断层面上的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 ,破裂下界深度为 1 4 .2~ 2 1km(70 %置信区间 ) ,最佳破裂深度 1 7km。虽然在太阳湖段和主破裂带西端的中间区域未观测到地表破裂
根据1999年和2003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航次,从Canada海盆收集温、盐、深和营养盐浓度数据,用文献报道的低浓度129I和高浓度金属钡(Ba)来指示太平洋源水、用相应的高浓度129I和
通过室内C.K.C循环三轴仪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在地铁列车循环荷载长期作用下,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和动应力-动应变的发展关系.得到了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随动荷载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