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钓蜂人》的瑶族民俗

来源 :人民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uf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钓蜂人》是瑶族作家蓝怀昌的一篇短篇代表作,小说借瑶族独特的钓蜂民俗描绘了瑶族的风土人情,叙述了瑶胞在共产党关怀下的新生活,小说散发着浓郁旖旎的瑶族风味。本文拟对小说中涉及的瑶族民俗做一个简要梳理与阐释,以便于读者对作品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蓝怀昌;《钓蜂人》;瑶族;民俗
  《钓蜂人》是瑶族作家蓝怀昌短篇小说的一篇代表作,小说截取瑶家钓蜂习俗这一侧面,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瑶族山寨里“追蜂、护蜂、挖蜂、送蜂”的故事,把平凡个人知恩报恩的小事升华到党群关系、民族关系的高度来加以描绘,匠心独运地将瑶族农民和汉族县长聚焦在一起,写出了瑶汉党群关系的深情厚谊,歌颂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现实。
  一、钓蜂民俗
  很多人知道钓鱼、钓蚂拐(青蛙),而钓蜂却鲜为人知。这一瑶山地区特有的风俗,写入文学作品中更是呈现出一派奇光异彩。钓蜂是我国苗瑶等少数民族的一项独特的狩猎活动,极具民族特色。既然是一项狩猎活动,就足以说明它是一种危险活动。蜂类有很多种,有长脚蜂、细腰蜂、油篓蜂、鬼头蜂等。鬼头蜂个头最大,巢筑在地下,多在墓穴或蚁穴里,钓蜂也多钓鬼头蜂,它的巢层层重叠,遇到大的蜂巢能摘十几斤蜂蛹。钓蜂需要技巧,不同的蜂,钓法也不同,每年八九月份是钓蜂的黄金季节。小说主人公黎金保父子都是远近闻名的钓蜂人,作者把钓蜂的过程写得引人入胜:在它觅食的时候,“你只要用食指和拇指悄悄地把它的腰夹住,然后找一只小蚂蚱,喂进它的嘴巴,让它衔着不动。再在它的腰上栓一根白线,线的另一端系两根长条沙纸,手指一松,它便飞走。这时你紧紧地追着它,看它降落何处,那里便是蜂的窝,你便可以挖。” i
  人们惧惮野蜂的毒性,希望钓蜂人为他们消除隐患,而钓蜂人也能以此作为一门生财之道,总之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古老民俗生发出了新的特点,现代化手段被巧妙利用,钓蜂人可以依靠手机通讯的便利相互合作,效率也大为提高。
  二、信仰民俗
  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变化莫测的大自然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占领着原始的崇敬和畏惧地位,瑶族先民为了祈求和感激而赋予自然万物人一样的意志,他们崇尚万物有灵,信奉多神,信仰盘瓠,不吃狗肉,同时有繁多禁忌。
  (一)盘瓠崇拜和“跳盘王”
  瑶族虔诚地认为龙犬盘王是其共同始祖而对其倍加尊崇,史书把龙犬写作“盘瓠”,它是人们心中的保护神,民间禁杀禁食狗肉。每当遭遇严重的人丁或牲畜不安的事情,人们就会举行隆重而肃穆的祭祀仪式还盘王愿,祈祷得到庇佑,瑶民称之为“跳盘王”。“跳盘王”是盘瓠图腾崇拜的发展形式,本是一项以祭祀盘瓠为目的的集体歌舞娱神活动,同时也包含了祖先崇拜的内容。道教传入后,“跳盘王”又发展成了道教的还愿酬神仪式,称为“还盘王愿”,关于还盘王愿,有一个神奇的传说ii:瑶人祖先开创了美好的家园千家垌,不料被官府发现,不得已而背井离乡,途中遭遇海上风浪,幸得盘王保护,风浪平息,瑶人得登彼岸。从此,瑶人每到一处地方都要立盘王庙,每到一定时候要还一次盘王愿以示感恩。
  现代的祭祀盘王活动,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例如,小说中巴地寨在某年被饥饿、疾病困扰,人们停止一切生产活动,特地于入夜时在盘王庙举行不定期的祭祀仪式,全村的人都来静听,仪式时师公通宵达旦地唱诵念词,主要是哀叹年景不好岁月不旺,最后祈求盘王解除灾祸保佑子民,以达到人们禳灾降福的心理诉求。
  (二)赶鬼
  瑶族信仰的是一种道巫杂糅的道教,在他们的宗教观念里,鬼可以分为“恶鬼”“善鬼”。“善鬼”一般是指不害人的“祖公鬼”,“恶鬼”多指生前害人的、意外死亡的人变的鬼。治鬼之法,有赶鬼和度戒两种。以小说为例,主人公黎金保的妻子生病了,“按照巴地寨老人辈的劝说”iii,只有烧香许愿,请“魔公”来“赶鬼”才能祛邪避灾,这里就集中反映了瑶族人的鬼神观念。作者在小说中这样记录了赶鬼的过程:“得杀一只肥美的瑶山鸡,用血点洒在木楼角、木头刀上,然后把木头刀插在门上。末了,再编一个竹笼,将一只鸡放进竹笼里,竹笼一头置一只糯米三角粽子,挂在路边的石墙上。等到竹笼里的鸡把三角粽子吃完了,鸡就死了,让虫来咬鸡的毛,让乌鸦来啄鸡的肉。魔公说:病魔从此跟虫飞去,‘恶鬼’随乌鸦离开。”iv可是事与愿违,妻子的病不但没好,反而一天天加重,要不是方县长把她送进医院进行治疗,她险些送了性命。
  通过这次教训,妻子捡回一条命,黎金保也深刻意识到,革除旧的思想观念,与落后的旧习俗决裂才能追求文明富足的新生活。作者的深刻用意在于,借普通民众的小故事彰显奋发的时代精神,疾呼“改革我的民族的旧的东西”,把眼光投向自己民族的未来,变革落后的生活状态,如鲁迅一样力图打开人们思想上的枷锁,医治人们精神上的痼疾,从而对民族文化有选择性地扬弃,作品具有一种激荡人心的美的力量。
  (三)砍牛祭葬
  小说中有简略涉及瑶族的丧葬礼仪,从侧面反映了瑶家人尊崇孝道的信仰观念。黎金保父亲过世时,享受到了瑶族的最高葬礼仪式——“砍牛祭丧”,这属于布努族瑶最有特点的丧葬仪式。仪式时,一般砍一两头水牛,头人或有钱人去世,水牛数量则多达四五头。砍牛祭丧场面一般较大,铜鼓多达十余面,鼓声低沉悲切,齐敲时鼓声十里外都能听见。砍牛开始前,把牛拴在场地中间的木桩上,死者亲属列队上前喂它稻谷,然后拜牛,哭牛,再由魔公唱砍牛歌并向牛身上撒白米。砍牛开始,按规定由舅父砍第一刀,然后其他砍牛手才下刀,对准牛脖子砍,一直把牛砍到为止。牛被砍倒后当场肢解,除留给舅父一条牛腿外,其余给第二天参加送葬的人每人一份。埋完棺材后,坟前立牛角桩。瑶族人民多养水牛,认为砍牛祭葬是最隆重的葬礼,也是一件荣耀的事。以前生产资料本就缺乏,失去一头牛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但这种原始的宗教仪式依旧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有几大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祭祀先祖,缅怀死者,表达孝心;分食牛肉,能沟通情感、促进团结;民族文化艺术借助宗教仪式沿袭传承。
  三、小结
  “蓝怀昌对故乡的一切一直保持着深情的守望,善于从普通百姓身寻找出焕发着时代精神的光彩”iv,其创作灵感深植于瑶山丰沃的文化土壤以及审视自己古老民族文化时批判性的眼光。在他的小说中,我们能窥探出瑶族生活的斑斓色彩,民族风情的神秘有趣,也能读出瑶族人民性格的开放和昂扬,其小说创作强烈体现了他的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的民族使命感。
  注释:
  i 蓝怀昌.钓蜂人[J].小说选刊,1983(2).
  ii 张有隽.瑶族宗教论集[C].南宁:广西瑶族研究学会出版,1986.
  iii iv蓝怀昌.钓蜂人[J].小说选刊,1983(2).
  v章绍嗣.论蓝怀昌及其短篇小说创作[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6).
  【参考文献】
  [1]玛拉沁夫.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少数民族文学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2]章绍嗣.论蓝怀昌及其短篇小说创作[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6).
  [3]王敏之,张萍.中国瑶族作家研究集[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4]唐玉文.中国瑶族砍牛祭习俗初探[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
  [5]张有隽.瑶族宗教论集[C].南宁:广西瑶族研究学会出版,1986.
其他文献
【摘 要】先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统一,在历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奠定了现在中国民族和地域的基础。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所以,秦扫六合,最主要还是要归功于它的军队,曾经征服六国的虎狼之师——秦军。但在始皇嬴政驾崩后短短三年就土崩瓦解,这样的事实实在是难以置信。  【关键词】秦军;组织传播;个体;组织;分析  秦军在消亡之前,已经有500年的历史,并且在始皇时代
期刊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受中西思维方式、文化差异等的影响,两种语言又存在诸多不同。本文笔者就英汉表达顺序、句子结构、语言类型、语言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八大差异,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翻译方法。希望能对广大翻译爱好者能有所用益。  【关键词】句子结构;意合;形合;主观;客观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们在发音、构词法、句法、修辞形式以及谋篇布局方面都有各自的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文化内核的探讨,提出民族信仰是民族多维文化空间中的核心。盘瓠信仰是畲族文化的内核,历史上盘瓠的形象因文人误导而发生了“犬化定格”的过程,使得一些学者忽视了盘瓠的本质是神而不是犬的事实。畲族因盘瓠信仰危机而导致了文化困境,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只有通过树立神化盘瓠—龙麒形象,回归畲族民族文化自信,回归追求民族本质的文化信仰核心—盘瓠信仰,才能解决信仰危机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关
期刊
【摘 要】很多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本文探讨了旅游文本英译常用的翻译方法:编译法、省译法和改写法以及其操作原则,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旅游文本;编译法;省译法;改写法  一、引言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向往来中国旅游。因此,旅游文本的汉译英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是宣传中国景区、弘扬
期刊
【摘 要】“功能同形现象”概念提出者奈达2003年指出,“讲述功能对等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同形现象,言语与其翻译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形现象的运用。”藉此可以判断其核心思想是:不同语言系统中的表达形式是千差万别的,译者不应该追求译文和原文的一一对等,而是应该考虑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从而实现“象似”的语言效果。  【关键词】功能同形;功能对等;翻译  引 言  我国著名认知语言学派学者王寅(20
期刊
【摘 要】帽子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帽子人们可以非常明了地识别着装者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族别、身份、生活的地域环境和其他一些文化特征等信息。所以帽子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能折射出一个民族文化崇尚、个性特征、审美心理和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永仁彝族支系俚颇的帽子极富特色,是其独具魅力的“密码符号”,挖掘其丰富的文化意蕴,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本文试图研究的问题。
期刊
纳西语、汉语四音格词比较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传统的文化形态有巨大的变迁.作为草原文化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在受着新型文化的影响,并且也有巨大的变迁。一个民族具有特色的服饰文化,是一种传统服饰的区别,对于本民族则是互相认同的符号。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本民族对本民族有很好地认识传统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并且把本民族历史
期刊
【摘 要】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挖掘戴维·哈维“空间理论”中“文化霸权”的情愫,可以发现两者内在的关系:文化霸权是空间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空间是文化霸权的场所载体,采用的方式相同,理论指向相同。哈维的“空间理论”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两者内在关系的解读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戴维·哈维;空间理论;文化;内在关系  戴维·哈维(David Harvey,1935—)是美国当代著
期刊
【摘 要】本文考察了现代汉语南北若干方言的语序现象和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因素。并且举例分析了现代汉语方言的语序问题,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和修饰成分及中心语的位置等等。  【关键词】现代汉语方言;语序;普通话  1.前言  经过社会的发展变迁,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最终形成自己地区的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人们之间不再拥有同一种语言或者说不同地区的人们交流起来会出现误区和困惑。其实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