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故乡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在撒哈拉的三毛,在《我的青春谁做主》里说过:“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在哪里都是流浪。”所以她收拾了行囊,让时间的刻度表,地域的比例尺跨越到了另一个疆域。她在撒哈拉沙漠中与当地的土著发展出深厚的友情,写出了《撒哈拉的故事》;当漂泊半生,尘埃落定之后,她在《万水千山走遍》中写道:“大地啊,我来到你岸上时原是一个陌生人,住在你房子里时原是一个旅客,而今我离开你的门时却是一个朋友了。当飞机降落在墨西哥首都的机场时,我的体力已经透支得几乎无法举步。长长的旅程,别人睡觉,我一直在看书。眼看全机的人都慢慢地走了,还让自己绑在安全带上。窗外的机场灯光通明,是夜间了。”
  去往他乡的路上,总是少不了长途的跋涉与独自上路的孤独。但是孤独的旅程往往能有更加不一样的体验。海明威曾经盛赞的女飞行员柏瑞尔·马卡姆在她的《夜航西飞》中说:“可能你过完自己的一生,到最后却发现了解别人胜过了解你自己。你学会观察他人,但你从不观察自己,因为你在与孤独苦苦抗争……即便在飞机中独处一晚和一天这么短的时间,不可避免的孤身一人,除了微弱的光线中的仪器和双手,没有别的能看;除了自己的勇气,没有别的好盘算;除了扎根在你脑海里的那些信仰、面孔和希望,没有别的好思索——这种体验就像你在夜晚发现有陌生人与你并肩而行般叫人惊讶。你就是那个陌生人。”所以在夜班的飞机上,地球如在他乡,飞机成了行星,她是行星上唯一的居民。在那里,她完成了与自己的初次会面。
  他乡的故事也许是从孤身一人开始,但是关于故土的牵绊却总是牵涉到整个家族。当独立时,你在他乡体会到的是自由。所以作为“拓荒者”生活在非洲的柏瑞尔自在地体验着与欧洲全然不同的风情,也许对于她来说,故乡包裹在幼年迷雾
  蒙蒙的记忆里,只有在落日的余晖中耀眼地燃烧着的草原,以及在暴风雨时湖水暴涨而被马赛族称为“恶水”的奈瓦沙湖才是她真正的归属。
  但是,当自由和自尊被践踏时,不忘记自己的根在何处,就是守住自己生而为人的尊严。《根》是美国作家亚历克斯·哈里所著的反映美国黑奴家族历史的小说。主人公昆塔原是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土著少年,在大自然中谋生是他生活的一切,他也见证着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居民生老病死的更迭。直到17岁的一天,昆塔在河边寻找制作传信鼓的树干时,被贩卖黑奴的白人强掳到了美洲大陆,在那里他的过去被推翻。在多次逃跑被严惩之后,他的野性被“驯服”,成为了一名“安分”的黑奴。此后,他成家立业,看似与那些土生土长的、每天期盼着不挨打能填饱肚子的二代黑奴并无分别。但私下里,他抓紧一切时间将关于故乡的回忆传达给年幼的女儿济茜,只为了让女儿知道,他们不是生而为奴,遥远的非洲才是她的故乡。但是年幼的女儿并不明白“黑奴”的意义。在她的小观念里,家乡、部落是属于父辈纷繁复杂的过去,爸爸妈妈都在身边的那个美国农场主的家,才有意义。
  济茜的天真终被残酷的现实打破,因为犯了主人的忌讳,她被主人卖给了“鸡仔乔治”,此后她的后代也面临着一样的命运。但是家庭的分崩离析并不能摧毁这个家族,在非洲生活了十七年的昆塔为这个在美国延续了百年的黑人家族留下了一段口耳相传的非洲记忆,他的子孙在经历了黑人解放运动、南北战争之后,终于获得了身份上的自由,并凭借诚实的劳动,努力在这个国家站稳脚跟。而作为家族第七代的作者,凭借这些流传下来的片段,回到故土,几经辗转,从垂垂老矣的部落史官那冗长晦涩的故事中,寻到了祖先“昆塔”的名字,就像是一根长线终于寻到了它的原点,一个黑人家族百年的颠沛流离走到了尽头,这一次故乡不再只存在于父辈们模棱两可的话语中,昆塔的后人们顶天立地地站在这里,足下是他们的根。
  同样是“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兴起了一股“寻根文学”的热潮。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一群接受过西方现代派文学洗礼的文学家,放弃了对西方文学的一味模仿,返璞归真,用生动的笔书写着民族的文化和情怀,书写着故乡的人和故事。在他们的笔下,故乡不只是渭河平原、黄土高原这样的地名,它还有耕读传家的传统,诗酒年华的雅兴,也有风沙侵袭的粗糙和大义未晓的蒙昧。写这些故事的作者,有贾平凹、陈忠实、韩少功、路遥、莫言,而如今,莫言已经站上了诺贝尔的领奖台。那些带着乡土气息的
  文字虽然朴素,但是其中有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原因。
  虽然并不是中国人,但是在中国生活了四十载的赛珍珠一直致力于写中国的故事。她说“我只能写我了解的。而我除了中国,便一无所知。”这位美国作家出生四个月后便来到中国,在镇江长大。她跟随母亲学习英语,又师从一位孔先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但是她对中国的了解,更多的还是通过那双眼睛的观察。儿时,她跟随着与她肤色不同的孩子们在村里追逐玩耍,长大后,她跟随农业经济学家的丈夫上山下乡。1931年,她完成了主要著作《大地》,并凭借着“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以及传记方面的杰出贡献,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至今仍是美国中学生推荐书单中的一员。
  同《白鹿原》《红高粱》相似,《大地》讲述的也是一个家族故事,同土地息息相关。中国农民王龙,他的一生既是围绕土地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上世纪中国农村背景下的历史剧。一文不名时,王龙是一个淳朴的青年,一直在为土地奋斗,即使灾年逃荒也不放弃土地。在进城打工后,他意外得财,立马回乡置办土地。五年的风调雨顺,让他成为村里的富户,但是一场洪水,毁了他的希望。此后勤劳的王龙变成了不事生产的王龙,但是当他的子嗣们商量着变卖土地时,他说:“我们来自大地,我们也必须回归大地——如果你们守住田地,你们就能活下去——没有人能抢走你们的地。”
  和王龙固守土地的观念一样,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离开了土地就一文不值”,文学巨著《飘》里的斯嘉丽在美好生活的幻梦破灭之后呐喊“至少还有土地”。这种对于土地的执着,大概也是人类踏实勤奋的体现。但是另一方面,若一味固守在土地之上,三毛就不会体验到撒哈拉的精彩,柏瑞尔不会诚实地面对自己,赛珍珠更不能写出《大地》这样的作品。所以无论身在他乡还是故乡,只要不忘记自己是谁,清楚自己的方向,那么路始终都在脚下,生活始终向着前方!
其他文献
在悄无声息中走过的青春岁月里,你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在那个绿草如茵、生机盎然的春天,你与我在课桌前相会,当时的我对你爱不释手!  我想,我和《少年博览》应该是最要好的伙伴,因为我们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  小学时,几位同学到我家来做客,大家围坐一团,聊起天来。突然一个同学问:“你们知道触屏手机的原理吗?”“是手指和导体层之间形成的电容并产生放电的现象,从而导致屏幕产生反应。”我一本正经地回答,收
期刊
老师说——  “微信打卡”,新的时代趋势  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王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教育的形式也变得多元化。以前,都是老师亲手批改学生的作业,现在有一种新型的批改作业方式——使用微信或者QQ进行“打卡”。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评改学生作业的方式。  首先,通过“微信打卡”,家长可以更好地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因为孩子作业发过来的过程,家长可以看到,也可以陪伴和监督到
期刊
这是一个靠海的小岛,岛民都以打渔为生。因为靠水吃水,没谁过得特别差,也没谁过得特别好,尤其是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岛民们安稳得像缩在壳里的龟。不过最近,小岛上发生了桩奇事。  这天,渔民刘大胖在出海时,遇到了大暴雨,途中惊险万分,他打渔的小破船,抵挡不住强风的压力,沉了下去。眼见刘大胖也将随着船淹没,一同出海的渔民吓得惊惶失措。在大家乱了方寸之时,一个面生的男孩子,突然手脚敏捷地跳下了水。  不一会
期刊
我很难过,因为插在花瓶里的花枯萎了。  这一枝花是从一束花中抽出来的,当时捧回来的时候,每一朵都是最美好的韶华。只有这一朵,鼓着小小的花苞,害羞一样挤在丰丽的姐妹中间,接收不到阳光与雨露的滋养。于是,我把它单独插在空余的花瓶里。每日换水,不是担心空调的风把它吹晕了,就是害怕窗台的太阳把它晒伤了。其他的花热闹便热闹呗,我就喜欢这支的冷清。  但是很快,热闹的花一朵朵枯萎不再热闹,冷清的花一天天垂下脑
期刊
台湾的散文不但名家辈出,一般的水准也不算低,可是某些习见的散文选集,尤其是近来的年度散文选,并不能充分表现这种文体的多元生命。习见的散文选集所收的,几乎尽是抒情写景之类的美文小品,一来读者众多,可保销路;二来体例单纯,便于编辑。其中当然也有不少足以传世的佳作,可是搜罗的范围既限于“纯散文”,就不免错过了广义散文的隽品。长此以往,只怕我们的散文会走上美文的窄路,而一般读者对散文的看法也有失通达。  
期刊
方小字给我介绍布克的时候,我装作冷漠地敲打着最新一期的“少博评论团”稿件,翕张开嘴说了个:“哦。”  作为一个日日在空白文档上表达太多的人,现实生活中,我反而是个很少表达自己的人。所以刚开始那会儿,我真不知道怎么跟这位“布克先生”打交道。  从那个起风的日子开始,他降落在我乱七八糟的书桌上,偶尔抬起眼望望我,作为回应,我会把我的小蛋糕切上一小块放到他身边。  “圆眼,我觉得你需要一块桌布。”布克吃
期刊
在一个周五的下午。  我的刚毕业的一个学生来看我。  我正好要上课,他说,那我去看看别的老师。我下课后走在走廊,就远远地看见,他在我办公室的门外等着。  “看见汪老师了,他要去西区改卷子。”他见我来就说。  我就想起来,今天期中考试刚考完。我开了门,让我的学生先走进办公室。  我让他坐,他仍是站着,显得有点局促与不安。他是一个很老实的孩子,三年都不怎么说话的孩子。  我就和他聊他高中的学习生活,他
期刊
每次和傻老头分享一本书,他都会用这样的台词提问我:“喂,光姐,你最不喜欢书中哪个人物啊?”傻萌的眼神,配上超二的问题,我真想送他一整套抓狂的表情包。这次布克来访,他又是一样。  拜托,经典的台词应该是——喂,光姐,你最喜欢书中哪个人物啊?  我第一喜欢的是“一号画”,关于“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和“一顶帽子”的童心检验。我总能从“一号画”中发散开去,想起我的“一号画”:两个大圆球碰撞在一起,那是
期刊
①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孩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②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
期刊
【回顾】  上一期,我们一起品味了2016年苏州市中考真题《骑自行车翻山越河》;复习了散文在内容与表达上的特点、散文的分类,特别指出中考主要考记人、叙事散文,偶尔也考状物写景文;学习了散文的读法,重点是“散文的备考”:  1. 知道考什么  从内容材料看:主要考查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从材料来源看:基本来自课外,以整篇全选者居多;  从测试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