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巧引质疑艺术漫谈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应当说,巧妙的提问正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语文课堂;质疑;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111-0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更能激起学习的兴趣。质疑是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最有效的手段。好学而不勤问就不是真的好学。充满疑问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要想我们的教学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质疑。
  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无人质疑,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漫无边际,内容杂乱,有时提问停留在字词的表面层次。所以,应该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要达到这个目标,课堂提问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有质疑的意识,质疑的信心,质疑的能力,教师必须巧妙的引导学生。
  一 要着重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一切设想、探索和安排都将化为泡影,变成没有生命力的木乃伊。我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情绪达到高潮,思维积极如涌泉,便会热烈地质疑问难。有时,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自己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重点和中心问题,来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当然有些优秀的学生是可以提出问题的,可以让这些学生先提,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也是一种启发,要让学生能够从无疑处生疑,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如教读诗歌、散文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着画面预习课文,注入新奇感,体味意象、意境,进而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二 要着重树立学生提问的信心
  课堂上我放弃“希望你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他提的好吗?”“同学们考虑一下他提的问题,怎样说更合适?”这样的引导方式。采用引导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你真行”、“你真聪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问题来”成了我课堂的常用语。学生受到尊重,慢慢胆子放开了,开始主动举手,把心中所知,所问表达出来,表情更加自然,语言更加流畅。
  三 要巧妙地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当学生有了质疑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就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
  每学一篇新课文,首先接触到的便是课题。课题往往是文章中心的浓缩,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我问学生看到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先后提出了,阿长和《山海经》有什么关系?阿长是谁?《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等问题。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质疑。
  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思想和起承转合的作用。学习鲁迅的《雪》时,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再让学生质疑,他们提出的问题是 “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精神?”这样自然引发了学生对本文修辞和主题的思考。
  3.引导学生从线索质疑。
  文章线索,是作者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可以作为教学突破口,指导学生质疑,这有助于学生学习安排文章结构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在学习《藤野先生》时,针对题目质疑后,大眼瞪小眼再也提不出问题了。我就开始发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学生说:“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我接着说:“这时候你脑海里有什么疑问?”停了片刻,就有学生激动的举起了手。他们先后提出了疑问:藤野先生做了哪些事?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藤野先生怀有什么样的感情?
  4.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质疑。
  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前“今日罗布泊”的插图。再联系文题,学生就七嘴八舌的提出了一些问题。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它什么时候消逝的?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5.引导学生从课文留白处质疑。
  记得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文中只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渔人俱答之。”对问和答的内容都没有写。读到这里,我故意停下来,问学生:“听到这里你产生了什么疑问?”有一个学生大声说:“村中人问了渔人什么话?”又有人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呢?”于是就有学生议论起来。他们对村中人和渔人的对话进行着种种设想,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
  四 要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客观评价
  在语文教师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有的问题的答案要有统一的标准,有许多问题的答案不应要求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现在许多还未定论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我们从许多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分析,他们对问题的答案有一定的期待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放任自流,而不整理不归纳,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始终没有清晰、明确、完整的认识,这种做法在许多条件下是不正确的,比如在上《最后一课》这一课时:教师问:“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这就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恰恰教师没说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学生如坠五里云雾。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单单说:“各位同学回答的都很好。”这样便过于笼统与混乱,教师应明确:答案的虚化和不清晰并不等于多角度的理解。 对于我们现在还无定论的许多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一种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不应彻底否定哪一种观点,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可以赞成任何一种说法,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哪怕有点偏激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这样一个他们学术界一直在讨论都无定论的问题,教师也不应定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求异思维能力的一个机会。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生逐渐掌握了一些质疑的方法。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深刻。学生的问题开始闪烁智慧的火花。我们的课堂也变得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1.引言rn本文的目的是描述印度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门中质量保证框架(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QAF)的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随着在国际上QAF显示
静子是那种小心翼翼的女人,成天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担惊.儿子正上幼儿园,静子心里就老是无端地不踏实.rn这天,男人一大早又去跑生意了.静子刚心烦意乱走进菜市场,有感应似的,
山姆·谢泼德的经典力作《被埋葬的孩子》中充满着意象的拼贴与隐喻化的语言,它们是触碰形式背后世界的桥梁,即通达谢泼德内心世界的关口,被埋葬的孩子的象征内涵可从掩藏罪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城市的建设速度也在逐渐加快,但是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各项与环境工程有关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由于相关建设的进行,对于环境的
大宋神宗熙宁元年期间,山东登州有个女子叫阿云,经其父母作主,早早许配了人家.阿云的未婚夫是出了名的相貌丑陋,阿云自诩年轻貌美,心里不甘,到后来竟然起了杀心.一日深夜,阿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也在广泛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正好满足了机械设计制造的需求,不仅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剧增.一般选址在离城区较远的荒野山地沿山沟填埋.垃圾填埋由于技术工艺简单,维护费用低而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垃圾处理
近年来,榆林市国税局在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以“文化引领、典型示范、活动造势、整体推进”为抓手,攻坚克难,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文明创建成效显著.先后被中央文明委授予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跨组织知识转移与获取已经成为战略管理和组织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前因、维度和结果三个方面,对国外近几年出现的一些主要的组织间知识
十月,秋风送爽,正是北京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受众多买家长期关注,本刊一直跟进报道的商业地产项目桃花岛金街日前正式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