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股前外侧或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患者颜面部严重烧伤的效果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或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患者颜面部严重烧伤的效果。

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8例颜面部严重烧伤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5~78岁。4例伴面颊部洞穿性缺损者移植自体中厚皮替代口腔黏膜,8例患者早期行负压封闭引流并移植自体中厚皮缩小创面,至皮瓣移植前创面面积14 cm×6 cm~22 cm×14 cm。15例患者创面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另3例患者创面采用游离小腿内侧皮瓣修复,皮瓣面积16 cm×7 cm~24 cm×17 cm。术中将面动脉或颞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或胫后动脉于显微镜下常规手工端端吻合,将2条伴行静脉采用Coupler微血管吻合器进行端端吻合。供瓣区拉拢缝合或移植自体中厚皮。记录静脉吻合时间,计算血管通畅率,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受区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患者2条静脉吻合时间为6~10 min,平均8.5 min,静脉和动脉通畅率均为100%,无因血管吻合问题所致血管危象。16例患者游离皮瓣存活良好;1例患者术后6 h皮瓣下出血,经手术探查止血后皮瓣血运转好;1例患者术后皮瓣远端坏死3 cm,经过换药及自体中厚皮移植后创面封闭。出院后随访2~24个月,患者五官功能大部分恢复,皮瓣颜色、质地等与面部正常皮肤不一致,部分皮瓣略显臃肿。4例面颊部洞穿性缺损者口腔完整性得以修复,张口度2.2~3.5 cm。

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小腿内侧皮瓣可以较好修复颜面部严重烧伤创面,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静脉耗时短,可保证静脉吻合质量。

其他文献
近年研究发现夜尿症不仅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疾病,更是与神经系统、精神心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甚至是肿瘤等多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夜尿症病理生理涉及面广、过程复杂,且临床表现易与遗尿症、尿失禁相混淆,临床精确诊治相对困难。本文从多系统疾病的病因学角度归纳夜尿症产生的病理生理和诊治,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夜尿症认识和诊治水平,最终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期刊
调节性T细胞(Treg)是1995年由Sakaguchi报道的以CD4+CD25+为特征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和抑制功能的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靶细胞包括CD4+T细胞、CD8+T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成骨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以及NK-T细胞等。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许多系统的相关疾病。
通过结合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转录组学的技术手段,人们对肾肿瘤的认知已不仅限于细胞异常增殖的病理表型,同时还包括了经典代谢途径的重组过程,这些代谢途径涉及能量的代谢、细胞合成组分的生产,以及免疫警戒的控制等重要过程。肿瘤的代谢重组及其通路靶点在成像诊断、病理学、治疗学等多个方面的应用潜能为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目前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全世界都呈增长趋势,尤其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更为显著。对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方案较少、效果较差,因此大量学者对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进行探究。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具有较为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就前列腺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期刊
2015年11月—2017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外阴肿瘤切除术后外阴、阴道和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70岁。4例患者为双侧缺损,2例患者为单侧缺损,每侧缺损面积6 cm×4 cm~12 cm×6 cm。采用阴部内动脉穿支"天使之翼"岛状皮瓣修复缺损重建外形,皮瓣面积7 cm×5 cm~14 cm×7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本组6例患者10个皮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术后3
目的探讨用超长股外侧区内增压型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8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16例足踝部外伤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7~60岁,行急诊修复后足踝部遗留大面积创面,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4 cm×10 cm~40 cm×17 cm。采用超长股外侧区内增压型穿支皮瓣修复,8例患者皮瓣宽度超过8 cm,将皮瓣设计成双叶,皮瓣面积为12 cm×5 cm~40 cm×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是经历严重创伤或脓毒症后患者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长、持续的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和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以及高病死率。本文旨在综述PICS概念的提出过程、发生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展,以进一步认识PICS在危重烧伤中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提高危重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2017年4月—2018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3例46~71岁大面积烧伤男性患者。患者伤后15~81 d开始出现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AAC)症状,伤后24~81 d确诊为AAC,伤后26~82 d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造瘘术,其中2例患者术后症状消退,1例患者术后出现胆囊穿孔于伤后94 d行胆囊切除术。伤后41~118 d患者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8~9个月未见胆囊炎复发。
目的观察不同随访方式对烧伤后严重瘢痕患者康复和遵医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创面愈合后出院的烧伤后严重瘢痕患者的病历资料,按不同随访方法将患者分为面对面组59例[男45例、女14例,年龄(36±9)岁]、常规组57例[男44例、女13例,年龄(35±9)岁]。于出院当日、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2组患者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