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骈拇》的哲学价值

来源 :铜仁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y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骈拇》篇具有深刻的哲学价值,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论辩价值,该篇以形体的“骈拇枝指”为喻,从多重论辩的路向来讨论仁义问题,为文本提供了广阔的可解释空间;其二是伦理观价值,该篇站在形体自然主义的立场,道明了仁义与道德的关系,借“五藏”“聪明”辨明了仁义的名实界限;其三是认识论价值,该篇采用解构主义的方式对仁义问题进行了认识论思考,从视觉、听觉、精神整体性以及认识内用、外用等角度对仁义进行了“知识型”的解构;其四是社会历史观价值,该篇对仁义展开的历史批判涉及到人的道德能力、“底线伦理”、仁义工具化等问题,体现出对现实的强烈关怀;其五是形而上学价值,该篇将“德→性→形”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得形体观、伦理观、认识论和历史观有机结合在了一起,虽是在讲形下之物,却呈现出了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
其他文献
分别对中、美、欧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和鉴定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鉴定标准中不进行强度折减,欧洲鉴定标准明确了分项系数调整方法;在抗震鉴定中,美、欧标准均采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鉴定方法,抗震鉴定过程中考虑了认知水平的影响,调整了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抗震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中国规范中,鉴定与设计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相同,对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来说偏保守。建议今后相关鉴定标准修订时,可引入基于性能的鉴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桥式起重机作为一种量大面广的起重运输设备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运输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厂的生产效率,而运输效率又受到负载摆动的影响。所以桥式起重机系统的防摇摆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此外,在工人和桥式起重机共存的动态环境中,突然出现的工人、其他障碍物和桥式起重机之间存在碰撞的风险。这些因素给桥式起重机自动控制方法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迄今为止,针对桥
气候变化与能源电力供需和碳达峰、碳中和关系密切。2022年夏季长江上游出现历史同期最高气温、历史同期持续最长高温天数、历史同期最少降水的“三最”叠加局面,导致水电大省-四川日缺电力1700万kW、日缺电量3.7亿KWH,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研究气候变化与电力保供关系,建立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保供应急机制和应对措施,对于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2022年夏季四川极端天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旋转交流电机中,常用互锁、焊接或胶粘等工艺来固定定子铁心叠片,相比于焊接和胶粘,互锁工艺更适合批量生产,成为目前固定硅钢铁心叠片的主要方式。然而,互锁工艺会在硅钢片中引入塑性变形和残余应力,对材料磁滞特性造成显著影响,从而引起局部磁特性劣化;此外,互锁过程会破坏硅钢铁心叠片间的绝缘涂层,导致叠片之间形成涡流通路,涡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站在世界历史的交汇点上对世界之问的深刻回答,这一理念既是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与转化,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在时代变局中灵活运用,具有丰富的哲学方法论意蕴。主要体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把握“两个大局”,科学运用矛盾分析法把握世界问题,系统分析法优化世界整体与中国部分,坚持人为主体的唯物史观关照人类命运,创造性运用理论与实践统一法促进世界发展,
以某砖混结构办公楼改造项目为基础,介绍结构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及检测方法。通过对现场检测数据分析,对该结构进行整体建模复核验算,并对建筑抗震性能进行综合评价。针对抗震鉴定结构中不满足现行规范的墙体提出具体的加固方法,并验算采用板墙加固后该建筑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采用该加固方法能满足规范要求。
煤矿井下智能化是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实现煤矿采掘智能化的基础环节就是建立三维巷道模型。首先分析了煤矿巷道空间位置探测的必要性;然后对当前三维扫描技术涉及的井下测距方法,如超声波测距、激光测距、无线传感器测距以及毫米波测距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分析了4类三维扫描技术的特点及在煤巷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调研发现,与其他传感探测技术相比,毫米波雷达在理论上更适用于煤矿巷道空间位置的探测,可进行井下测
<正>一般认为,说课是指说课者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特定的听众,如领导、专家、同行或评委,在规定的时间内解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可说课时间短,想说的内容多,这就成了一对不可规避的矛盾。那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选择说什么、怎么说很重要。下面笔者以季羡林先生的《海棠花》说课经历谈谈反思和解决方法。一、认真说解读:通体透明解文本,明见秋毫析主旨解读文本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功夫。于漪老师指出,教师本身对文本的解
期刊
本文基于笔者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经验的应用,就公路隧道采用盾构工艺施工过程中对邻近即有建筑物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以期为我国隧道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