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不仅应当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反思历史课堂教学,让高中历史课堂活起来,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当不断思考与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现阶段,部分教师迫于学生的升学压力,在授课过程中偏重知识的讲授,拒绝调整教学计划、转变教学方式,甚至于拒绝补充更加深入的教学内容。高考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不可忽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课程标准要求,整合教材内容,对于考纲要求较低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课标对于《笔墨丹青》一课的要求是理解与掌握基本的背景知识与画种和流派。高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内容,因此,可以具体的问题进行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参与性探究。绘画最早出现的时间、画种与各自特点、熟悉的画家等多方面内容都可以作为引导性问题。学生们就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活跃了历史课堂氛围,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了对历史的深入感知,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在构建合作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控制人数;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个人特长等进行合理的分组,鼓励学生公平竞争;动态化设置小组成员,提升学生的合作兴趣,让学生体会与不同同学搭档的过程,为其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在合作学习开展前,应当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其带着问题进行交流,在学习成果交流时,应当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发言与补充,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历史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媒体活跃课堂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性作用日益显现。受课程特点限制,学生很难对历史进行直接的观察,形成直观的认识,对于他们而言,历史既陌生又遥远,学习起来格外困难。这都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压抑课堂氛围。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特点。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弥补学生对于历史的疏远感。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形成对于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展开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使用图片、影像等资料。在讲述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时,可以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纪录片,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深刻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积累授课素材,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通过阅读名著、借助网络资源等形式,充实自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知识,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多媒体技术的特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图片、影像资料的展示中,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觉联想与想象,拓展自身的思维。
在借助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时,教师应当对多媒体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其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是喧宾夺主,以形式代替内容。多媒体技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历史教学不能过度依赖于信息技术,而是应当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师生互动,鼓励自主学习
传统的历史授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讲授知识,学生在讲台下面昏昏欲睡。这一方面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挫伤,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的想法,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针对教学的难点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邀请学生作为小老师将自己的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成果与全班同学分享。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对主讲学生进行提问、质疑、反驳以及补充等,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认真思考与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特定的问题能够拥有较为全面的理解,通过借鉴他人的思考成果,完善自身的理解与体会。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辩论会,让学生在思辨之中得到新的体会与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指导者的角色,认真聆听每一位发言学生的观点看法,并进行适时的引导与点拨,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只为高考服务的偏差观念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让高中历史课堂活起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多样化的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现阶段,部分教师迫于学生的升学压力,在授课过程中偏重知识的讲授,拒绝调整教学计划、转变教学方式,甚至于拒绝补充更加深入的教学内容。高考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不可忽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课程标准要求,整合教材内容,对于考纲要求较低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课标对于《笔墨丹青》一课的要求是理解与掌握基本的背景知识与画种和流派。高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内容,因此,可以具体的问题进行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参与性探究。绘画最早出现的时间、画种与各自特点、熟悉的画家等多方面内容都可以作为引导性问题。学生们就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活跃了历史课堂氛围,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了对历史的深入感知,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在构建合作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控制人数;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个人特长等进行合理的分组,鼓励学生公平竞争;动态化设置小组成员,提升学生的合作兴趣,让学生体会与不同同学搭档的过程,为其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在合作学习开展前,应当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其带着问题进行交流,在学习成果交流时,应当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发言与补充,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历史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媒体活跃课堂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性作用日益显现。受课程特点限制,学生很难对历史进行直接的观察,形成直观的认识,对于他们而言,历史既陌生又遥远,学习起来格外困难。这都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压抑课堂氛围。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特点。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弥补学生对于历史的疏远感。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形成对于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展开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使用图片、影像等资料。在讲述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时,可以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纪录片,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深刻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积累授课素材,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通过阅读名著、借助网络资源等形式,充实自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知识,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多媒体技术的特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图片、影像资料的展示中,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觉联想与想象,拓展自身的思维。
在借助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时,教师应当对多媒体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其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是喧宾夺主,以形式代替内容。多媒体技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历史教学不能过度依赖于信息技术,而是应当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师生互动,鼓励自主学习
传统的历史授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讲授知识,学生在讲台下面昏昏欲睡。这一方面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挫伤,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的想法,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针对教学的难点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邀请学生作为小老师将自己的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成果与全班同学分享。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对主讲学生进行提问、质疑、反驳以及补充等,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认真思考与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特定的问题能够拥有较为全面的理解,通过借鉴他人的思考成果,完善自身的理解与体会。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辩论会,让学生在思辨之中得到新的体会与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指导者的角色,认真聆听每一位发言学生的观点看法,并进行适时的引导与点拨,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只为高考服务的偏差观念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让高中历史课堂活起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多样化的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