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llm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与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目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存在问题的分析
  
  目前,许多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学校有层次性和差异性,小学的开发情况好于中学,城市学校好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好于一般学校,东南沿海地区好于内陆地区。总体来讲,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
  1.在理论研究上,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
  校本课程开发源于西方国家,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入我国的时间还很短,我国教育工作者对校本课程的探讨和开发主要在理论研究上,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而在理论的构建上,又多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程序、价值、评价等角度去分析,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重建、社会文化支持及课程管理的研究还不够。
  2.长期形成的单一课程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进
  第一,虽说国家有了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宏观引导,还没有制定出十分具体明确的校本课程开发的配套措施与相关制度,比如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校本课程实施细则等。这说明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还处于有方向而无具体操作措施的“边缘状态”,而且这种状况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第二,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并非不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支持,目前没有还建立健全校本课程相关管理制度和支撑系统,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第三,长期形成的课程体制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惯性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矛盾。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工作量如何核算?教师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何科学评价?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去解决。
  3.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面临困难
  首先,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没能转换角色。在较长时间里,教师头脑里只有教学的概念,没有课程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依赖性;在教育理论方面,也只掌握教学论而不懂课程论。教师的课程意识、校本课程开发综合知识和能力较为薄弱,缺乏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师在课程论方面的缺失是阻碍教师顺利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瓶颈”。校本课程开发对我国的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既缺乏应有的心理认知,也缺乏实际的参与意识。因此,需花大力气进行课程方面的“补课”,这既是对中小学教师的挑战,也是对我国师范教育的重大挑战。其次,教师在从事课程开发的工作中有畏难情绪。一般来说,教师参与校本开发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去设计、去反省、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加以评价、反思、改进。不管是设计、反省还是实施都要花大量的时间,中小学教师本身的工作已经十分繁忙,如再让教师去开发新的课程,似乎有些力不从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实增加了工作的负担,这种工作付出又如何科学评价?这无疑在心理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也成为许多教师不愿意参与课程开发的原因之一。
  4.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开发校本课程
  目前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还没有充分考虑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的管理还不够规范。较多的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尚无整体设计,对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和门类,乃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缺少明确规定;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缺乏研究和实验,校本课程评价审议制度尚未建立,无法对校本课程的设置和效果进行科学而客观的评价。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上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课时被用于补课等,总体上课时难以保证。有些学校虽然意识到了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但在开发过程中却没有充分研究本校学生的实际,致使校本课程的门类不少,但对促进学生发展和形成办学特色的作用有限。一些校本课程缺乏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教学方式仍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足,与课程的教学方式雷同。还有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门类较少,没有形成体系,加上配套设施不足,致使学生难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校本课程,等等。
  5.合作、开放、多元的校园氛围没有形成,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并没有真正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活动。因此,课程开发的过程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内外沟通,没有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一些教师需要解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问题只能搁置或回避。
  
  二、新课程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六条策略
  
  1.建立科学的课程开发程序,保证顺利实施课程开发
  (1)科学的环境分析。这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前提。在确定课程目标前,要做好学生需求调查、教学资源评估与配对等环境分析工作。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如社会变革、社会期望、地区状况、教育资源等;学校内部环境分析,如办学条件、师资状况、学生需求、课程缺陷、校风等。
  (2)校本课程目标的设置。校本课程目标的设置要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全面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至少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工作,一个是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另一个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即校本课程开发既要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校本课程组织的建立。校本课程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自愿选课组班,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自愿选课组班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事先可采用两种选课方式:一是进行调查,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提出选题意愿,老师再“有的放矢”;二是由教师提出自己的课题,向学生公开,学生自愿选择。小组合作研究也是可以采用的非常灵活的组织形式,学生可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或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需要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收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或形成观点。
  (4)课程实施。课程目标制定以后,课程的开发、实施和效果评价就有了依据。校本课程实施指的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即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大脑的过程。实施过程中,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可利用文字材料、模型、书籍、多媒体等创设情境,并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要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提高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把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组织讲座、观看电影、观看录像、组织调查研究或其他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使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
  (5)教学效益评价。校本课程开设的效益,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是学生人数,参加学习人数少于十人,该课程缺乏效率,资源利用效率过低,应该考虑撤销课程。其次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度与满意度。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抱有一定的尝试心理,也带有比较浓厚的感性色彩,学习过程能否保持对课程的后继兴趣和动力,与课程的选材、学习条件与气氛、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准等有关,甚至与学生对课程期望值的高低等有关。
  (6)课程反思与重设。课程反思是提高课程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课程效率的需要。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起始阶段,允许教师和学生有一个相当长的探索、适应时期。各校应根据本身的资源占有和学生实际需要等具体情况,重视课程反思环节,反复衡量利弊,筛选出高效优质、体现特色、培养特长、提高素质的课程体系。
其他文献
中风是我国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常见疾病之一,在中风患者中约1/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语,这要求我们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必须对失语症的治疗予以足够的重视。中风失语症是因
作文课一直是让学生讨厌、教师头疼的课。一到作文课,学生便情绪低落,满面愁容,作文水平自然很难提高。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偏重于模式化的说教,忽略了积极引导学生表现生活。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老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以患者一侧患牙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为实验组,对侧同名患牙局部应用甲
2003年秋天,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我站在巴黎一家大型书店的少儿图书书架前,眼光突然被一个书名吸引:“关于人生的哲学点心”(中译名《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以下简称《启蒙书》)翻开一看,这套标示着“为8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而写”的丛书,却谈论了几乎所有重大的人生主题。以后在巴黎的各类书展上又几次和《启蒙书》相遇,发现的情景常常是,老师和家长在为他们的学生或孩子买这套丛书。《启蒙书》的作者之一米歇尔
笔者结合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感冒这一疾病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提出自己一些独特的见解。认为感冒是中医临床第一病,乃“百病之首”,需要特别重视。诊断时既要对其出现的“规范
江苏省广播友好访问团访日归来以后,我们就想请访问团的成员们谈谈这次访日的印象,无奈他们总是忙。十一月八日下午,我们听说访问团团长、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孙鹰同志因
本文从尽可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对冶炼工序各段处理外购原料的效益状况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措施.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组10只和银杏内酯防治组10只。采用CCL
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获悉,截至9月15日.辽宁省14个市本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和机构全部整合到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决策部署和国土资源部、中央
李秀亮教授从事临床研究四十余年,对于小儿常见病疑难病有深入研究,在治疗小儿厌食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饮食积聚,脾胃功能失调,久则耗伤脾胃气阴,治当先消后补贯穿始终。